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谦虚(1 / 1)

而段玉裁最大的贡献,则是发现了依据谐声偏旁把古字归类后,它们的韵部也大致相同,故而提出“同谐声者必同部”之说,这就让所有不见于已有韵脚的汉字,也有了方法,可以归入到各部当中,最终制作出一张包含所有汉字的大韵表出来。

这是音韵学发展到清代后取得的古音研究重要进展。

所以段氏此书当时人的评价即很高,钱大昕云:“段君复因顾江两家之说,证其违而补其未逮,定古音为十七部,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穷文字之源流,辨声音之正变,洵有功于古学者已。“

而段氏的老师,着名韵学家戴震对他的学说也很推重,在给他的信中说:“大着辨别五支六脂七之,如清真蒸三韵之不相通,能发自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今春将古韵考订一番,断从此说为确论。”

不过段玉裁此书也使因为过于突破,导致各韵部的次序完全脱离《切韵》一书,有失于严密,幸好得到了后人的校注和增补,最终发展成了乾嘉学派,进而发展成章黄学派一脉。

所以必须先要搞明白这些,周至做起解注来,才起码可以知道曾师祖所云所指,大部分能够得心应手,有疑惑的,也能归纳成问题,可以跟大擘们请教。

是的,要是一般人来看《毛诗韵例》,估计就和天书差不多,别说提问甚至辩难,能把上面的字认全,算是顶有本事儿了。

一边的社牛还对周至很感兴趣,偷偷凑过头来看了看周至在干啥,然后发现满篇都是不认识的字,不由得又偷偷吐了吐舌头,在不言语不打扰他了。

一旦进入状态,周至常常就会忘记时间,三个半小时对他来说几乎就和一眨眼差不多。

飞机降落在蜀都机场的时候,周至正在校注辜少咸对《商颂·殷武》一篇用韵特点的着述。

这首诗是歌颂殷高宗征伐荆楚的巨大武勋的颂歌,其中也有诸如“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之类的名句,而最后的“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又对殷商时代的宗庙建造的取材地点,所用木材,加工形制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记载。

这首颂歌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全诗一共分作六章,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

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

第三章又开始句句用韵,“辟”、“绩”、“辟”、“适(通谪)”、“解(通懈)”则是锡支通韵;

第四章同样句句用韵,但是又有了一个花样——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而“国”、“福”叶职部韵;

第五章和第四章采用相同的用韵手法,也是前后换韵,但是有一个小花样,和第四章相比,前后换韵的“字脚”数量来了个交换,“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则叶耕部韵;

最后一章又回到了第一章的手法,回到句句用韵且一韵到底的方法,“山”、“丸”、“迁”、“虔”、“梃”、“闲”、“安”,全是叶的元部韵。

用元韵且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从韵脚用字来看,就能够看得出来古人对诗歌的音韵审美已经有了长足的认识,在编纂颂歌祭曲的时候,已经知道使用严谨且富余变化的规则来作为创作指导。

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既庄严壮阔,有波澜起伏,同时还避免枯燥雷同,富余变化,最后采用元韵叠韵咏叹作为终章,首尾呼应不说,还特别彰显出磅礴大气。

就算原始的乐曲已经散佚,但仅凭歌词,就可以踅摸出不少的学问。

“小兄弟?小兄弟!”身边社牛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咱到地儿了,飞机落地了。”

“哦,谢谢大哥。”周至这才从知识的海洋里边回过神来,赶紧给手里的书本加上最后的注脚,然后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

《商颂·殷武》是《诗经》的最后一篇,完成曾师祖对这一篇诗歌集注的校注之后,《毛诗韵例》的校注工作就算是正式完成,可以付梓了。

当然具体出版不出版,还得看师公的意思,辜家人喜欢“焖学问”的传统老毛病,有时候学校都头痛。

不过周至觉得这部书的校注完毕,至少对自己这个寒假到处放飞,在老人家那里有个交代得过去的由头了。

“这是飞机上的配餐,见你学习得入神就没让空姐打扰你,给你打包了。”社牛乐呵呵地道:“你也是真厉害啊,三个半小时楞没走过一点神,不像我打小屁股就是尖的,坐不稳当一分钟。”

现在的人出差,宾馆里的一次性小香皂肥皂洗发水,还有牙刷梳子之类,都是感觉新奇好玩的东西,常常连一次性拖鞋都要打包带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