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元明第352章袁蛮子的牛脾气第352章袁蛮子的牛脾气 退朝以后,回想刚才的一幕,程真还觉得有点心有余悸。
如果不是他及时的提醒熊文灿,说不定熊文灿就已经自杀了。
不过程真回头一想,如果熊文灿死了,那样效果会更好,只会让沐王府和皇太极认为,这次调熊廷弼大军南下,其实是崇祯皇帝和大臣们脑子发热定下来的迂腐之计。
程真嘴角泛起了冷笑,他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冷血了,为了达到对付皇太极的目的,似乎这些棋子都是可以牺牲的,包括熊文灿,包括那些在长沙和南京牺牲的大明官兵。
牺牲他们,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只要干掉了皇太极,大明朝就能避免更多的战争,让更多的老百姓有饭吃。
就好像在陕西西安杀那些王爷和贪官的家属一样,程真心中知道,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无辜的。
但是,身为一个皇帝,绝对不能妇人之仁,如果牺牲10个人,能够救更多的100个人,那么这10个人就是必须牺牲的。
程真走到窗前,看外面的天空,目光更加坚定。
在这个时代,他的外貌是二十岁不到,实际上,他的心理年龄已经是前世的二十八岁,加上到这个时代来的两岁多,那么就是三十岁了。
程真忽然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三十岁的人了,而且还是个皇帝,必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才对得起到这个世界以后的重生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王承恩将一份奏折提了上来。
那是南京礼部尚书申请给牺牲士卒家中抚恤的问题,程真稍微扫了一眼,就吩咐王承恩道:“给那些牺牲士卒地家属,多增加一倍的饷银抚恤,而且,让他们的家属十年不用交赋税!”
王承恩领命而去,程真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大明朝廷命令宣大总督熊廷弼带兵南下。
救援南京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全国。
熊廷弼拿到圣旨以后。
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疑惑,而是痛快无比的收拾兵马准备南下。
北京城里赞成地声音,也明显大于反对的声音,大多数地大臣,尤其是以史可法和孙承宗为首的内阁大臣们认为,南京乃是大明朝的陪都,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首都。
是绝对不能丢的,所以必须调兵南下。
只有一个声音反对得特别强烈,那就是来自辽东巡抚袁崇焕的声音,袁崇焕连续上了八道奏折,指出:宣大防线重兵南下,如果皇太极带领八旗兵从绕道蒙古,从宣大防线攻入国内,很快就可以威胁北京城了。
那样的话。
北京城危险,整个大明朝都危险。
所以,袁崇焕认为,不能调宣大防线地兵马南下,他主张皇帝从南京撤兵北上,暂时放弃南京。
作为一种战略转移,这并不丢脸。
暂时避开沐王府的锋芒以后,再从北方调集兵马,到时候,辽东、宣府大同、陕西和河南,都能够调出一部分人马出来,组成强大的联军,然后向南方反扑,很快就可以收回南京,重振大明朝国威。
袁崇焕深深的认为。
丢掉了南京并不丢脸。
也不是对不起太祖皇帝,这是战略转移。
相信地下的太祖皇帝有灵,也不会怪罪后人这么做!这是战略撤退,不是贪生怕死逃跑。
当程真拿到飞鸽传书送来的这份奏折的时候,也为袁蛮子那言辞中如同烈火一样的激情所感染!也只有袁蛮子这种人,才会如此胆大,才会如此坚定地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可惜的是,袁蛮子虽然一心为国为民,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这个计划背后的用意!
于是,程真非常配合的写了一道奏折,通过飞鸽传书送到北京,再由北京的史可法主笔,在奏折中将袁崇焕臭骂了一顿,说袁崇焕根本不顾大明朝地名声,不顾太祖皇帝的名声,也不顾当今皇帝的名声,他主张撤退,这是典型的投降派作法,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圣旨当中说,降去袁崇焕辽东提督和兵部尚书的职务,让他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继续坚守辽东防线,戴罪立功。
皇帝在圣旨中还“特意”提到,宣大防线以北的蒙古,各部落和大明朝向来交好,跟皇太极不共戴天。
所以断然不会出现皇太极绕道蒙古南下的事情。
即使皇太极打败了蒙古各部,再攻到宣大防线前面,也是至少半年以后的事情了,到时候,宣大防线的精兵,早已经从江南回到宣府大同,将防线守得如同铜墙铁壁一样,皇太极有什么办法?
在钦差大张旗鼓地到宁远,向袁崇焕宣读圣旨地同时,北京的史可法按照计划,向蒙古科尔沁部落地林丹汗,派出了使臣,让林丹汗继续抵抗皇太极,大明朝会继续做林丹汗的后盾,兵器粮食都会陆续援助;将来,大明朝还会给蒙古各部落更多的援助。
更重要的,大明崇祯皇帝的使臣,给了林丹汗一个头衔,那就是“天可汗”的名号。
谁都看得出,大明皇帝是在拉拢林丹汗,防止皇太极绕道蒙古进攻宣大防线,从北京的西北方向进攻大明朝。
其实,背地里的程真心中清楚,林丹汗已经被那个变得厉害了的皇太极拉拢,已经不再可能投向大明朝一方了,他这么做,只不过还是障眼法!
这些事情做完,熊廷弼的大军刚刚度过黄河的时候,沐王府的兵锋已经到了芜湖,距离南京已经没有多远的距离。
南京城如临大敌,备战工作做得更加紧张了,城里到处都是士卒和百姓来去奔波,在加固城墙的防线,文武百官们心里都没有底,除了跟程真走得比较近的一批人。
程真一身戎装,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的长江滚滚波浪,心中在盘算,他准备好的那些迎敌手段,只要在正常的进行,等沐王府大军一到,这天下人就知道小皇帝的厉害了。
他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看着天边的夕阳,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只觉得又是紧张又是期待。
如果这次的事情能够成功,那么,将来后人书写历史的时候,他这个崇祯皇帝的名声,就不再是亡国之君,而是中兴之主。
想到这里,程真手中按着剑柄,目光中厉芒闪现,在旁边的王承恩看来,这个经常奸笑的小皇帝,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无比凌厉的霸气来。
这已经是崇祯元年的十月二十五日,也即是命令熊廷弼带兵南下之后的第十天,沐王府的兵马已经到了离南京不足三百里的芜湖了,估计芜湖也抵抗不了多久,沐王府的大军马上就要到南京城下了。
就在程真还在盘算,熊廷弼的兵马还要多久才到南京,这时候有探马送来了奏折,那是袁崇焕的第二封奏折,还是通过南京和北京之间的飞鸽传书送来的。
袁蛮子这个人,性如烈火,一旦他认定的事情,就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虽然被程真削去职位,但是在这第九封奏折中,袁崇焕说,即使皇帝陛下要坚守南京,也没有必要从宣大防线调兵,因为大明朝在四川,还有秦良玉的秦家军,在南京附近还有戚方的戚家军,在广东还有郑芝龙的海盗改编过来的军队。
可以让秦良玉从四川进攻云贵,威胁沐王府的后方;让郑芝龙从广东沿海进攻广西和湖南,威胁沐王府的侧翼;然后,再让松江的戚方带兵增援南京,这样也足以击垮沐王府的二十万大军。
看到这封信,程真大吃一惊,这个袁蛮子是他的厉害,这些布置居然都被他看穿了:要知道,这封信中写的东西,都是程真计划中对付沐王府的手段,这袁蛮子居然一眼就看出来了。
程真心想,不能再让袁蛮子继续说下去了,否则,这些东西传开了,沐王府和皇太极知道了,就都不好对付了。
于是程真赶紧让在南京的乔允升拟了一道圣旨,只要是袁崇焕的奏折,一律不允许北京的官员们传阅,必须封存起来,等待孙承宗来看,然后再决定是否送到南京。
而且,再下了一道严旨,命令袁崇焕加固宁远和石头城的城防,如果再敢议论南京之事,就将他调离宁远,削职回乡。
这些事情做完之后,程真还是不放心,这袁蛮子是牛脾气,你不让他说,他还非要说不可。
如果再让他继续说下去,估计这计划就要黄了。
程真心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这袁崇焕的确是一心为国,但是有时候也未免太直了一些,真是蛮子脾气。
于是他又写了一道手谕,将那计划的大致情况,向袁崇焕说了一遍,让锦衣卫通过飞鸽传书和快马,赶紧送到宁远去。
这些事情做完,已经是第二天天明时分了,东方露出了鱼肚白。
程真感觉微微有些困意,正要上床去睡一会。
他走到床前,看着床上的红霞睡得正香,俏丽粉嫩的脸上,两堆红霞显出一种睡美人的风情来,再看看薄薄的被子,掩盖不住那玲珑身段,扑鼻的香气随着红霞的呼吸,向程真汹涌而来。
程真忽然觉得自己强烈的想要将这美人压在身下,肆意轻薄,就在他玉火渐渐高涨的时候,外面传来王承恩的声音:“禀告皇上,紧急军情,皇太极进攻了!”
(继续更新,坚持就是胜利啊!)。.。
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过系统信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