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子的世纪之问(求收藏推荐)(1 / 1)

另一边,心情大好的朱元璋,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拉着徐达和常遇春,往龙架里走去,吓得这两人连连摆手,死也不肯上前一步。

“要不徐达叔叔上我的车吧。”朱标开口笑道。

徐达还是连连摇头,回道:“陛下,还有太子,这于礼不合啊,可别再为难臣了。”

朱元璋一看徐达那宁死不从的表情,也是无奈,回过头朝着自己的四子朱棣喊道:“棣儿,过来给你徐达叔叔赶车!”

朱标闻言,眉头为不可查地皱了皱。

他的父皇竟然直接跳过了二弟和三弟,让四弟直接给徐达赶车。

难道说……

不远处的徐达连忙回道:“陛下,使不得啊,四皇子那也是龙子啊!”

朱元璋不由分说,直接将徐达撵上了车,笑道:“四皇子除了龙子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可是你的女婿啊。女婿给老丈人赶车是应该的,不用回避!”

“陛下,四皇子和臣长女的亲事定了?嫂子也同意了?”徐达的脸上带着笑容。

朱元璋一挥手:“咱是皇帝,还用跟她商量?你就放心吧!”

徐达便没话说了,半推半就地只能接受。

一直不语的朱标,斜过头瞥了一眼方进,双方的目光不期而遇。

朱标是有些疑惑的,没想到朱棣在区区八岁的时候,便已经和徐达长女徐妙云定下了亲事。

看看历史上二弟秦王朱樉的正妻是王保保之妹观音奴,便是那《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三弟晋王朱棡,其正妻是永平侯谢成之女。

相比较之下,朱棣的联姻对象徐达长女徐妙云,一下子便高大了许多,甚至一点都不逊色于朱标的正妻常家长女常玉燕。

再从封地上分析,朱樉是在西安,朱棡是在太原,而朱棣所在的地方是北平,也是前元大都,其重要性也远超前两者。

他们三人同为马皇后养子,而朱元璋却对朱棣宠爱有加,胜过秦王和晋王不少。

这时候,小朱棣已经坐到了马车上,当然他也不需要真的赶车,只是皇帝向徐达显示恩宠罢了。

朱元璋笑道:“棣儿,将来好好跟徐达叔叔学本事,统领大军,为你大哥镇守边塞。”

“儿臣遵旨!”朱棣闻言后,也立马回道。

如今的朱棣,对那皇位是没有想法的,只是一心想给大哥朱标当征北大将军,哪想到命运捉人,成为自己大胖儿子的征北大将军。

“标儿,你去宣旨!”朱元璋又朝着朱标喊道。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老朱显然想让朱标出一把风头,顺势收拢人心,当朝太子亲自来犒赏了。

于是,朱标拿着明黄色的圣旨,在十余万的大军面前,亲自宣读了一遍。

圣旨的大意便是搞赏三军,有粮食,有土地,还有大量铜币,以及一些士兵的赋税减免,至于那些那些将帅的论功封赏,则要在朝会上举行。

那让无数人哀声哉道的大明宝钞,此时尚未登上历史舞台,它真正出现是在洪武七年。

这玩意朝廷管够,几乎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也导致其以光速般贬值。

朱标处理完这一波后,也收拢了一波底层士兵的人心,便带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了东宫。

那些如花似玉,又乖巧懂事的东宫侍女,便第一时间为他更衣沐浴。

……

第二天清晨,朱标醒来后,喝了一碗白玉莲子粥,便走到书房读了一会书。

太子的书房,除了一些涉及到海外的书籍寥寥无几,但古往今来数千年有关华夏的书籍,倒是应有尽有。

“老方,进来下,孤有事要问。”朱标读了一会书后,便将手里的书本放下,对着门外的方进招了招手。

“殿下有何事?”方进走到跟前问道。

“老方先坐。”朱标便让太监给方进搬了一把椅子。

方进坐下后,目光轻轻一瞥,发现朱标的书桌上放了两本书,分别是元人修撰的《宋史》和《金史》。

这两本编年体史书和《辽史》一起,由前元的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虽说两宋都非大一统王朝,但前元还是只承认两宋为正统。

方进却有些疑惑不解,问道:“太子殿下,这几本史书的成书时间太短,不严谨,错误百出啊。”

不过这话刚出口,他不由哑然失笑。

方进想起了后世的满清修《明史》,足足修了九十余年,修修补补,但还不是漏洞百出。

同样,明朝修《元史》也不过两年时间便完成。

明朝和前元在修史上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对那些史料记载照搬照抄,没有像满清那样总是想要春秋笔法修饰一下,改了一遍又一遍。

果然,朱标也不以为然地笑道:“老方,其实越是这种仓促完成的记载,少了后人主观的修修剪剪,可信度反而更高。”

人们总是说历史不容篡改,可其实要改变一个人的历史记忆很容易。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剧,就将一个趋炎附势,无耻好色的小人洗得干干净净。

再比如隔壁的小日子,只要再经过几代人,关于二战的记忆就会完全颠覆。

还有那几个盎撒国家,也在潜移默化的修改二战史。

“殿下心思细微,如此说也是有道理的。”方进回道。

跨越六百多年的时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第一太子形象,呈现在眼前,而不是史书上的冷冷几个字。

朱标用手指轻碰了桌上的那本《宋史》,缓缓而道:“孤每一次读到岳飞岳王爷的事迹,心里动容万分,秦桧此人罪该万死!”

“然而事实是此人得以善终,而秦桧死后他的家族还能保持百年富贵。”

他说话间,双眼通红,拳头重重敲了敲桌子,显得怒不可遏,演得逼真无比。

“太子真的是年轻气盛啊!其实历史上,像秦桧这样的汉奸得以善终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在明末。”方进心理嘀咕着。

朱标突然又耐人寻味地问道:“老方,你觉得岳王爷之死,秦桧和赵构谁的罪更大?”

这是一个跨越了数个世纪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