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药物归经和配伍(1 / 1)

沈学文听儿子讲的头头是道,而且思维清晰,逻辑清楚,不由得连连点头,心中也不禁为儿子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其实他哪里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清朝的中医大师,穿越重生而来,这些中医知识对于沈卓然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儿子,你确实学的很好,老爸佩服你,你说的学好中医的这几大要素,确实都很靠谱,现在该说到哪了?”

“老爸,学好中医的五大要素。我说了,其中三个现在该说到药物归经了。”

“药物归经,这个经就是指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就是指某种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能起主要的治疗作用。比如麻黄发汗平喘, 能治咳嗽气喘的肺经病,所以归入肺经。比如芒硝泻下软坚,能治燥结便秘的大肠经病,所以归入大肠经。比如天麻祛风止痉,可治手足抽搐的肝经病,所以归入肝经。”

“由于多数的药物具有多种功效,能治疗多个脏腑和经络的病变,因此一种药物可以归几个经络,说明其治疗范围较大。比如杏仁既能止咳平喘,治疗肺经咳嗽气喘,又能润肠通便,治疗大肠便秘,这样杏仁就归肺与大肠二经。”

“由此可见,药物归经是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络结合起来的一种用药规律,在中医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归经显示了药物的选择性。某些药物的气味虽然相同,其治疗作用也可有其重点和不同之处。”

“比如同为苦寒的龙胆草、黄芩、黄连,龙胆草归肝、胆经,黄芩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但以肺经为主,黄连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但以心经为主。所以泻肝火取龙胆草,泻肺火取黄芩,泻心火取黄连,这都是药物归经不同所决定的。”

“依据脏腑经络学说,一般把药物分别归人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 肾、膀胱、三焦、心包十二经络。”

“药物归经讲的不错,那药物配伍呢?”

沈学文听儿子讲的津津有味,又故意追问道。

沈卓然看了老爸一眼,知道自己讲的老爸是听进去了,就微微一笑,继续自信的讲解下去。

“中药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药物配伍实现的。中药的配伍,就是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加治病的疗效。”

“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则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中药配伍有“相宜”和“禁忌”的不同。除了单用1味药的药方,也就是只有1种药独自发挥治疗作用,比如独参汤只用人参1味药之外,中药的相互作用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6种情况。”

“药物相须,就是把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中药配合使用,互相协同,共同作战,治疗疾病,能明显提高原有的治病疗效。”

“比如人参配黄芪,显着增加补气作用;麻黄配桂枝,显着增加发汗解表功效;金银花配连翘,明显增强清热解毒的治疗效果等等。”

“药物相使,就是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中药配合应用,而以一味中药主,另一味中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比如清热燥湿中药黄芩,和攻下中药大黄,都能清热泻火止血,两种中药配合治疗肺热衄血时,以黄芩为主,大黄能提高黄芩清肺止血的治疗效果。”

“比如补气中药黄芪,与利水渗湿中药茯苓,都能益气健脾利水,两种中药配合治疗气虚水肿时,以黄芪为主,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药物相畏,就是一种中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中药减轻或消除。比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生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半夏、生天南星“畏” 生姜。”

“药物相杀,就是两种中药合用,一种中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比如生姜与生半夏或与生南星合用时,能使生半夏、生南星的毒性、副作用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毒。由此可见,相畏、相杀实际上是一种配伍关系的正反两个方面。”

“药物相恶,就是一味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治疗效果,会被另一味中药削弱或消除。比如生姜能温肺、温胃,黄芩能清肺、清胃,两种中药合用于肺寒症或胃寒症,则生姜的温肺或温胃的治疗效果,会被黄芩削弱,即生姜恶黄芩。如果这两种中药合用于肺热症或胃热症,则黄芩的清肺或清胃的治疗效果,会被生姜削弱,就是黄芩恶生姜,二者也是相互的。”

“药物相反,就是两种中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这属中药配伍中的禁忌,比如传统认为的“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药物,就是属于此类,在中医治病的用药中要格外注意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