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正副司令长官一声令下,聚集在太原城郊的各支部队如蒙大赦,中央军和晋绥军分道扬镳,晋绥军在阎锡山亲自坐镇下急急忙忙收拢残破部队渡河西去。中央军在卫立煌将军电令下全力向着中条山突围。
这是一个歼灭中国军队千载难逢的机会,日军一零八师团、一零九师团、第五师团当即分兵。
一零八师团负责追击晋绥军,一零九师团负责追击中央军,第五师团负责攻击太原这个山西重镇。
既然二位司令长官联名下的命令,傅作义将军只有谨遵命令部署城防。
此时,配属三十五军的各个部队,早就得到风声,国军司令部在情报管理上就是一个超级的大漏勺,各个派系、各个军长、师长在里面都有自己的代言人,能说上话最好。就是说不上话,最不济也要第一时间知道司令部内部的最新动向。
当新鲜出炉的太原城防司令还没有得到消息之前,那些神通广大的军师长们早早就得到了内部消息,和三十五军一起困守太原孤城给你们撤退争取时间,也就是把我们当成炮灰来使用。
开玩笑,我这点兵力还不够给小鬼子塞牙缝的,部队打光了谁给我补充,干脆趁着上面命令还没有下来咱就假装不知道,赶快渡河逃命才是正经,到时上面追究下来,咱根本就没有接到命令,你还能把我怎么滴?
当二战区司令部和傅作义集团军司令部的传令兵出城赶往这些部队时,负责协助三十五军防守太原的各个部队早就鸿飞冥冥,不知所踪,气得傅作义将军在城防司令部里面大发雷霆,可是发再大的脾气也改变不了协防部队逃之夭夭的事实。
电台联系不上,传令兵又找不到人,傅作义将军只好电告战区司令部二位司令长官一声后,收拢自己的基干部队和一些滞留太原城消息不够灵通的其他部队,开始布置太原守卫战相关事宜。
傅作义将军为人精明,早在忻口会战打得如火如荼之时,他就命令驻扎在河曲的袁庆曾率领部队赶赴太原。
接到命令的袁庆曾不敢怠慢,首先对绥远省政府的文职人员作了安排,绥远省已经不复存在,愿意离职的给予一定的资财就地遣散。不愿意离职的,暂时留守后方看守营地。
驻扎在河曲的各个部队,两个步兵团、四个训练之中的民团,三个宪兵队,三个警察保安队立即整装出发,由袁庆曾亲自率领昼夜兼程赶往太原。
此时的三十五军经过绥远、大同、忻口之战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仅营连长就战死负伤一百多人,各个步兵团仅有兵员六百余人。幸好傅作义将军有先见之明,把驻扎河曲的部队全部调回,四个民团的兵员全部补充进各个步兵团使之保持满编状态,宪兵队、警察保安队负责维持城内治安,这才稳住阵脚。
此时,太原的守卫部队计有三十五军之二一一旅(旅长孙兰峰)、二一八旅(旅长董其武),六十一军之二一三旅(旅长杨维垣),此旅欠四二五团李在溪部,新编独立第一旅陈庆华部。炮兵第二十一团李柏庆部,炮兵第二十二团刘倚蘅部,炮垒大队郝庆隆部和高射炮一个连。
部队番号不少实则各个部队均残破不堪,整个守城部队全部加起来的实际兵员不过一万三四千人,并且除了三十五军之外,六十一军之二一三旅、新编独立第一旅不但残破而且还有很多新补充进去的新兵,但无论如何太原保卫战这一仗也得打下去。
由于对非嫡系部队的不放心,傅作义将军只好把自己的基干部队孙兰峰旅、董其武旅放到东城墙、北城墙两个日军主攻的方向上,南城由杨维垣的第二一三旅布防,西城由陈庆华新编独立第一旅布防。炮兵分布在全城各个炮兵阵地上。
关厢前进阵地也分别让负责各个城墙上的旅派兵布防,太原火车站、汾河两岸也分别派出警戒部队,就连三十五军骑兵连也派到汾河西岸作为游动巡逻警戒部队使用。其余各杂色部队编为守城预备队。
城内的布置是:委派曾延毅为太原戒严司令,马秉仁为戒严副司令,指挥绥远宪兵第七、八两队,担任城内的岗哨、巡查,负责维持城内秩序。
委派袁庆曾为关厢防守指挥官,指挥部由绥远撤退来的绥远省会警察局长张公量、督察长韩伯琴、民政厅科长高赓虞等组成,负责指挥督战任务。
守城总指挥部设在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里,由三十五军特务连、宪兵第十队、保安警察第三队负责总部的警戒。
一切布置完毕,就等着大战来临。大战将至,作为城防的总指挥官,傅作义将军当然得集合部队做动员讲话鼓舞士气,傅作义将军笔直站在这些困守孤城的弟兄们面前大声说:“弟兄们,今天我们就要封闭太原城,这四个城门一封闭,这个太原就是一口埋葬日军和我们自己生命的活棺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山西的子弟兵,我们要做的就是誓与太原共存亡,把城外攻城的日军拖进这口活棺材里,埋葬掉!只要我们大家都抱着有我无敌的信心,太原就是一座砸不烂、攻不破的堡垒!”
傅作义将军刚刚发表完动员讲话,从忻口撤下来的卫立煌没有随大部队撤往中条山,而是带着自己的卫队来到太原城,劝说傅作义放弃困守孤城,卫立煌将军认为依城野战已成昨日黄花,孤军困守孤城实乃兵家大忌,不如改变计划率军南下,再与日军周旋。
面对卫立煌将军的苦口婆心的劝说,傅作义将军根本不为所动,表示守土抗战,军人有责。既然长官部已经下了命令,太原守得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
没有办法的卫立煌将军,临走之时给傅作义将军下了一道手令,命令他在事不可为时,可以相机撤退。
让卫立煌将军和傅作义将军想不到的是,这一道手令日后还救了傅作义将军一命。
太原失守后,面对全国人民的压力,阎锡山只好把傅作义将军推出当挡箭牌和替罪羊,要把傅作义送到军事法庭治罪,但有卫立煌将军下达的手令在,所谓治罪也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困守孤城不但没有获得应有的奖赏,反而差一点身陷囹圄,此事过后,傅作义将军和晋绥军当家人阎锡山渐行渐远,终于分道扬镳。
历史上,此事过后傅将军接受了领袖的任命,成了非嫡系的中央军,为领袖效命。但此时,历史在沈逸这只小蝴蝶拼命煽动翅膀之下,已经出现了一些改变,傅将军是否还会接受领袖的任命,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不是所有人都抱有与敌皆亡的大无畏精神的,城门封闭就代表没有了退路,没有了退路就代表必死无疑。
杀身成仁这话平时说说还行,你傅作义怎么还来真的,咱们辛辛苦苦熬到这个地位可不是为了杀身成仁的,要死你傅作义将军自己死去,兄弟我恕不奉陪。
当晚,夜深人静之际,三十五军上校处长李荣骅趁黄昏封城混乱之际,出城逃之夭夭。
胆小鬼可不止李荣骅一个,奉命督查封城进展情况的傅作义将军的亲随中校副官尹绍伊,见李荣骅趁乱出城一去不复返,怎么还不知道这位老兄打的是什么主意,当即寻一个空子也出城而逃。
民国时期的亲随副官是当时中国军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像其他军官依军功升迁,而是更像古代入幕的幕僚,随着追随将军的地位升迁而升迁,他们是各个军事主官的绝对心腹,各级主官绝大部分不方便办的事,都由这些亲随副官去办。
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就会被信任的主官外放到基层部队,这时他们才会转为正式的军职,纳入升迁的考核系统。
两个将军身边的人逃跑,影响是十分恶劣的,不明所以的很多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在夜深人静之时也纷纷越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