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经历
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朱载垕,生于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1537年3月4日),其母为当时仅为康嫔的杜康妃。在朱载垕出生前后,明世宗的子女多有不幸,长子哀冲太子朱载基仅存活两个月便夭折,次子朱载壡虽比朱载垕年长,却也未能逃脱早逝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朱载垕的诞生似乎承载了家族与国家更多的期望。
嘉靖十八年(1539年),年仅两岁的朱载垕被册立为裕王,同日,兄长朱载壡被立为皇太子,而四弟朱载圳则被封为景王。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未停止,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皇太子朱载壡的突然离世使得朱载垕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皇位的潜在继承者,但明世宗朱厚熜却因迷信道士陶仲文“二龙不相见”的言论,拒绝立朱载垕为太子,甚至减少了与他的接触,这无疑给朱载垕的成长之路蒙上了阴影。
尽管如此,朱载垕的教育并未因此而停滞。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朱载垕与弟弟朱载圳一同行冠礼,标志着他们成年的开始。次年,朱载垕迎娶了王妃,并搬出皇宫,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在这一时期,朱载垕的身边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者,如高拱、陈以勤、殷士儋、张居正等人,他们不仅担任裕王府的侍讲,传授朱载垕知识,更是在无形中塑造了他温和、贤能的形象,为他未来的皇位继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二王争立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朱载垕遭受了人生中的一大打击——母亲杜康妃去世。杜氏生前并不受宠,去世后,世宗明世宗朱厚熜不仅未给予她应有的哀荣,反而压低了葬礼规格,不允许朱载垕以亲子的身份服丧三年,百官也只能穿着浅淡色的衣服参与祭祀,这一切都透露出世宗对杜氏的冷淡态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载垕的弟弟朱载圳,因其母卢妃深受世宗宠爱,生活条件优渥,加之朱载圳本人聪明伶俐,善于交际,深得世宗欢心。
在经济上,朱载垕的处境尤为艰难。他只能依赖朝廷发放的禄米和钱钞来维持自己、家庭以及王府官员和侍卫的基本开销。即便是皇室成员应有的额外恩赐,朱载垕也不敢直接向世宗索要,而是通过向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行贿的方式获取。这种窘迫的经济状况,迫使朱载垕不得不在皇店中寻求部分收入补贴家用,过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生活。
世宗对朱载垕的态度,不仅体现在经济待遇上,更表现在对他的个人生活的严格限制。朱载垕的长子出生时,正值杜氏丧期,世宗对此大为不满,后因阅读朱元璋御制《孝慈录》序才稍有缓和。而对于朱载垕的其他子嗣,世宗更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例如,第三子朱翊钧出生后,朱载垕不敢上报,甚至不敢为他举行传统的满月剪发礼,生怕引起世宗的不悦。
自朱载壡去世后,世宗始终拒绝正式立储,对待朱载垕和朱载圳并无区别,这使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知何去何从。朝臣们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逐渐分化为两大阵营:以徐阶为首的拥裕派和以严嵩为首的拥景派。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左春坊左中允郭希颜试图通过散布流言,指责严嵩欲加害朱载垕,以确保朱载圳能够成为储君,结果遭到了世宗的严惩,被处以极刑。世宗虽然处死了郭希颜,但为了平息舆论,最终还是决定让朱载圳前往湖广德安府就藩。
然而,朱载垕的储位之路仍未见曙光。即便是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成为内阁首辅之后,世宗仍对朱载垕心存疑虑,甚至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冬,世宗还向徐阶询问朱载垕是否因等待储位太久而心生怨恨。这一消息被宦官泄露给了朱载圳,后者随即上疏请求前往武当山为世宗祈福,世宗让徐阶拟旨,但朱载圳随后因病未能成行。不幸的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朱载圳病逝,朱载垕成为世宗唯一的儿子,这才在事实上确保了他储君的地位。
三、登临大宝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的病情日益加重,此时,朱载垕的裕王府旧僚高拱进入内阁,张居正和陈以勤也分别担任了礼部右侍郎和吏部左侍郎,他们的职位晋升与朱载垕继承皇位的前景息息相关。世宗驾崩后,徐阶迅速行动,请求朱载垕入宫主持丧事,并起草了一份遗诏,内容包括废除斋醮、土木、珠宝、织作等奢侈活动,恢复因言获罪的大臣职务,最重要的是将皇位传给了裕王朱载垕。经过文武百官的三次劝进,朱载垕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567年2月4日)正式登基,改元隆庆,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登基伊始,朱载垕展现出了积极的改革姿态,首先释放了因直言而被囚禁的谏臣海瑞,随后对嘉靖一朝因进谏而遭迫害的官员进行了平反,并给予了褒恤和录用,同时对一些谄媚先朝的宗室和官吏进行了惩处。他拆毁了道观神坛,禁止了斋醮活动,逮捕并惩治了方士王金等人,撤销了祖父睿宗朱佑杬配天的资格,以顺应朝野反对世宗追尊其父的舆论。此外,他还减免了部分赋税,革除了苛捐杂税,节省了国家开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