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二百七十四(1 / 1)

双季稻的事,还没有出最终结果,康熙便不打算立刻在朝会中宣布此事。

避免节外生枝。

只是召见了连同户部尚书在内的几位大臣。

粮食是国家大事,必须慎重对待。

接下来几天,胤禛都在为收割双季稻做准备,散了朝就往悠然庄跑,实时观察稻谷生长情况。

舒瑶原先以为朝廷就是派人去监督收割就完了,没料到康熙会重视到亲自前往悠然庄。

皇帝亲至,那她对于悠然庄安全方面的准备就显得不够严密。

天子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

正好胤禛在那边,舒瑶便拜托他盯着改进一些不合适的地方,不要惹皇上反感。

赏赐已经到手,整个功劳只差临门一脚就能稳妥下来,舒瑶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她现在估计是除了康熙最期待双季稻成熟的人,只有稻谷顺利收割,交给朝廷的人,那她这边就放心了,接下来的事都与她无关。

双季稻在舒瑶的翘首以盼中,终于成熟了。

五天后。

天公作美,艳阳高照。

明黄色的御驾从大清门内缓缓驶出,胤禛和十三阿哥早已候在宫门外,旁侧还有几位王公大臣,他们也要一起跟去悠然庄。

今日舒瑶没有去,庄子里的事她已全权托付给胤禛代管 。

反正关于水稻的那些事儿胤禛已经了如指掌,她去不去意义不大。

既然如此,大冷的天,她为什么要出门呢?

留在府里烤火简直不要太舒服了。

太阳再怎么灿烂也不能掩饰现在是寒冬的事实。

能不出门受冻就不出门,这是冬天里舒瑶的一大行事准则。

不过,她本人虽然没去,但是对于庄子里会发生的事情还是很好奇的,一早就派了蓝星和杜若两人前去庄子里等着。

一方面当她的耳目,将现场的情况记录下来,回府转告她,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她们就近保证康熙的安全。

巳时初,御驾在悠然庄门口停下,换乘轿子去试验田边。

旭日东升,金灿灿的稻谷披着暖阳的余辉,清风袭来,稻浪滚滚,稻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看着格外喜人。

康熙下轿,顺着田埂慢悠悠观察了一圈稻谷的生长情况。

越看越满意,回到原地,放眼望去,每一丛稻谷都长势良好,一株株沉甸甸的金黄稻穗,顺着一个方向弯下了腰,光看那饱满的稻穗和拥挤的状态,就知道这批水稻产量不低。

看着眼前这片金黄色稻田,康熙心中豪情万丈。

在他的眼中,这两亩试验田里面的水稻不只是稻谷那么简单,那是能养活更多百姓的稻种,高产稻种!

在他有生之年,或可让天下百姓都有粮可食,眼前的这些稻谷就是希望。

“愿天下再不会有人饿死。”

每个帝王都希望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海晏河清,青史留名,康熙也不例外。

“皇上所愿,亦是臣之所愿。臣愿天下太平,永无战争,愿百姓人人有衣可穿,有粮可食。”大学士张玉书看着眼前的稻田感慨道。

康熙大笑,“爱卿与朕的想法总是高度一致,你为官五十载,清正廉洁,为了百姓不辞辛苦,到如今身体不好,依然心系百姓,想为百姓做些事,朕代天下百姓对你表示谢意。”

康熙这一番真诚的话语,张玉书感怀于心。

他松开扶着他的同僚,颤颤巍巍跪下给皇上磕了个头,拱手道:“能得圣上称赞一句清正廉洁,老臣这辈子死而无憾。”

“臣这一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上对得起皇上的栽培信重,下对得起黎明百姓,唯有臣的家人,被臣忽略颇多,却没有丝毫怨言,如今臣自感已是风烛残年,不能再为皇上分忧了,还望皇上准许臣告老还乡,落叶,归根,陪家人度过这最后的时光。”

说完这么长一段话,张大人气喘吁吁又磕了个头。

病来如山倒,曾经在朝中雷厉风行的张大人,已经在年复一年的奔走中失去了矫健的身姿,只余一副老弱之躯,依然牵挂着百姓。

在皇上特意告知有高产水稻培育成功的这一消息,即便身体虚弱,还是会为了百姓亲自前来,只想亲眼目睹这个消息的真假。

康熙不忍伴随多年的老臣如此哀求,忍痛同意了他的请辞,“既然爱卿的愿望是落叶归根、多陪陪家人,那朕,便不再挽留,待回到宫中,朕便允了爱卿的奏折,如此,爱卿可满意?”

“皇上为臣着想,老臣感激不尽,多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大人又给皇上磕了个头,磕到一半被康熙阻止。

“好了,爱卿快起来吧,你身体不好,不宜久站,朕允许你坐着,来人,给张爱卿搬把椅子过来。”

康熙亲手扶张大人起来,又让人给他搬椅子,对于相伴多年的老臣,康熙总是会格外宽容。

小太监从旁边书屋搬来椅子,伺候张大人坐下。

张玉书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去岁因病上折子辞官,圣上不舍极力挽留,现下虽在家中养病,但朝中仍保留着他的职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