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扫清障碍(1 / 1)

杨坚为何告诫薛道衡出使南陈要低调?

因为薛道衡走之前,曾豪气冲天地说过:“江东蕞尔一隅,僭越已久,自永嘉之乱以来,华夏大地分崩离析两百多年了。刘渊、石勒、苻坚、姚苌、慕容垂、赫连勃勃之辈,妄窃名号,自寻灭亡。鲜卑魏国没有能力一统江山。周、齐并立,相互征战,也无暇南顾,故而江东积年累月,存活到现在。陛下奉天承运,注定要混同宇内,岂能让区区陈国成为漏网之鱼?这次微臣出使,一定要让陈国归附我大隋!”

好家伙,薛道衡不亏是文人学子,一开口就是要统一天下、万国来朝。谁不想统一天下?杨坚更想。这样他的篡位才具备足够的合法性。可时机并不成熟。所以,杨坚才叮嘱薛道衡,让他不要乱说话,低调再低调。

585年正月初一,南陈首都建康。

薛道衡向陈叔宝表示了新年祝贺,并递上杨坚写的国书。因为距离陈宣帝陈顼离世,还不到三年,因此杨坚在国书中也表示了对陈顼的尊重,希望隋陈两国继续友好合作,在结尾处,书中写道“杨坚顿首”四字。

“杨坚顿首?呵呵呵。”陈叔宝读着,发出了怪异的笑声。想到上次看到杨坚的画像,又想到杨坚现在如此恭敬的态度,陈叔宝不禁狂妄起来:原来这种长相奇怪的人是如此卑躬屈膝之辈,杨坚呀杨坚,你不过如此嘛。

陪同接待的阮卓、谢贞二人,认为陈叔宝举止失态,有失国格,便在一旁提醒,并且向薛道衡表示了善意。可陈叔宝故意不给薛道衡这个面子,依然我行我素。

一旁的孔范看穿了陈叔宝的心思,笑着说:“隋主杨坚不过如此,先后两次遣使来访问,又将我大陈的叛将张子讥、夏侯苗二人遣返,他一定是惧怕我大陈天威才如此。”

“嗯,对。”陈叔宝满脸堆笑。

施文庆、江总几人有脑子,他们知道杨坚不过是顾虑突厥才如此恭敬,但何必说这种扫兴话呢?都一个劲拍陈叔宝的马屁。

陈叔宝叫人拿来笔纸,当即给杨坚回信一封,大概内容就是谢谢关心,我们国家现在很好,蒸蒸日上之类的。在文末,陈叔宝来了一句幽默的结尾:“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意思就,老杨,你那边统治区域应该是很安定适宜,而我这边也不赖哦,一片清泰祥和。我好得很,你不用担心我,也不用挂念我。

薛道衡见状,本来要发作,但是想起杨坚告诫自己的话,便强压怒火,说了一些台面上的话,然后就结束了国事访问。同样是才子,阮卓、谢贞对薛道衡仰慕已久,私底下以陈叔宝的名义宴请了薛道衡,帮陈叔宝维持着最后一点体面。

三月初二,薛道衡回长安后,找杨坚汇报工作。读完陈叔宝的信,杨坚破口大骂:“朕如此低姿态,不过是给你面子罢了,没想到陈叔宝给脸不要脸,岂有此理。”

一旁的高熲接过信来,也读了读。高熲却笑了:“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老高,何喜之有呀?”杨坚质问道。

“陈叔宝如此狂妄自大,其国运必定不会长久,被我大隋灭亡是迟早的事情。只是现在还没有到时机。”

“是呀,时机未到,只能先让陈叔宝最后再嚣张几年了。”

“陛下,这封信先不要公开,等时机到了后,再将此信在朝会上公之于众,”高熲笑了笑,接着说,“一定群情激奋,大家一致伐陈,大事可定!”

“对,我也要将自己在陈国出使遭受到的屈辱,添油加醋说出来,点燃大家的怒火。”薛道衡说。

“好!”杨坚乐了。

杨坚和高、薛三人心照不宣,他们口中的“时机未到”,无非是北边的突厥、西边的吐谷浑以及南边的西梁政权等势力的干扰,还有就是国家内部的权力斗争。

现在,杨坚要对付的人是老同学王谊。

1.冤杀王谊

五月初三的朝会上,王谊上表:“陛下,兰陵公主每日哀痛不已,臣于心不忍,特此请求让她去除丧服,回归正常生活吧。”

这一年来,王谊的情绪比较低落,因为去年五月他的儿子王奉孝死了,而王奉孝的未亡人就是杨坚的五女兰陵公主。中年丧子,人生最悲痛的事莫过于此。王奉孝死的时候也不过二十几岁,兰陵公主年龄更小,每天也是以泪洗面。王谊觉得兰陵公主正是大好年华,不应该耽搁,于是有此上表。

杨坚也心疼自己的女儿,正犹豫是否同意的时候,御史大夫杨素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我听说丧服有五,亲疏不同;丧制有四,降杀也很不同。这是君王所常推行的办法,所以说是不能变易的公道。因此,贤人不能超过,不肖的也不能不及。而仪同王奉孝,既与兰陵公主婚配,奉孝在去年五月去世,刚刚一年,但王谊便请求除丧。我私下以为,公主虽是王姬,但终因成了下嫁之礼,‘公’道则‘主’之,就好比是天经地义。何况三年的服丧期,从上到下,到时就除丧服,在礼仪虽未详细记载,但夫妻是人伦之始,丧失配偶是人道中最大的事,如不重视,就会取笑于君子。所以钻燧改火,责备他居丧太短;早上遭丧,晚上就唱歌,嘲笑他忘哀太早。虽然王谊不是要自己无礼,而且他爵位又很高,他想做无礼之事,怎么行呢?他鄙薄风俗有伤教化,为父则不慈;轻视礼教和丧礼,把媳妇搞到无义的地步。如若放纵他而不加纠正,恐怕有伤风俗,请将他交有关部门治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