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苏州(1 / 1)

南明北归 思归北鸿 2810 字 3个月前

苏州城中是遍地瓦砾、狼藉满地。街上静静地,不见半个人踪,偶尔会看见几个老鼠穿街而过。

在这破败地街道中,一座三层酒楼却显得格外扎眼。此时,这座酒楼正是宾客盈门、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外围,一百多名士兵将酒楼围着;里面,丝竹管乐、鼓瑟歌舞翩然而起,恍如是仙境的一瞥移植到了凡间。

在台前奏乐跳舞的均是穿着彩色丝绸的妙龄女郎。她们含羞娇笑,顾盼之间自有万种风情。

“好!”坐在台前的是形形色色的将官。他们拍手叫好,彼此之间也是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这些人中有李成栋的部将,也有鲁王系的义军。他们本是各为其主的敌对双方,但今天却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他们分别攻克了杭州和苏州,为反清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正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一楼和二楼都坐满了这样的士卒和兵将。他们醉态朦胧、呼喝连声。他们喝酒、掷骰子,彼此勾肩搭背。整个酒楼都弥漫着一种醉酒的恶臭味道。

而一旦步入三楼,眼界始宽,那喧闹的俗气浊气也自然地沉了下去。

因为三楼是一间间雅座包房。能坐在这里的都是高级官员,普通的兵卒子连楼梯都不能靠近。

环顾四周,其中最大的一间包房的门半敞着。送菜的伙计有出有进,碗碟餐具也看得人眼花缭乱。

一张八仙桌赫然摆在包房的最中间,围坐在四周的分别是朱大典、钱肃乐、黄道周、李成栋,还有三四个他们的心腹将领。

“来来来,李将军劳苦功高,我朱某人敬你一杯。”

朱大典举着酒杯站起身来,李成栋也急忙举杯起来,笑着说:“朱大人抬举了,将来鲁王进了南京城,在下还请朱大人多在鲁王耳边多多美言呀!”

朱大典哈哈大笑,连声道:“好说好说…”二人酒杯一碰,双双将杯中酒饮下。

李成栋此语意有所指。如果鲁王真进了南京,那下一步就是要登基称帝了。而坐在这张桌子上的人都会是从龙功臣,享受高官厚禄。

所以众人把酒言欢,好不热闹。只有黄道周一人愁眉深锁,脸上似有怒气。

钱肃乐一眼就瞥见了闷闷不乐的黄道周,便言道:“我军初战告捷,攻破南京也指日可待。黄大人为何还如此郁郁寡欢呢?”

黄道周将眼一抬,说道:“钱大人可是明知故问?”

钱肃乐怔了一怔,不禁哑然失笑,道:“鄙人又不是黄大人肚子里的蛔虫,如何是明知故问了?”

黄道周环顾四周,道:“鲁王起兵监国是为了什么?钱大人、朱大人、张大人,你们还记得吗?”

黄道周一边点名一边去望着三个人。三人被点到名字,都有些诧异,彼此互相望了望。李成栋和他身旁的三名将领也都面面相觑,脸上有些尴尬的神色。

张名振淡淡地一笑,说:“我们当然记得。鲁王起兵自然是为了救社稷于危亡,解百姓于倒悬。鲁王是宗藩,师出有名,登高一呼,自然群起响应。”

黄道周点了点头,道:“如今社稷得以保全,那鲁王是不是也要功成身退,以迎陛下还朝呢?”

包房顿时沉默了下来。众人呆立在了当场,站的站着,坐的坐着,就像是在一瞬间给施了定身法一样。

“呵呵,黄大人,话可不能这样讲。”李成栋率先打破了僵局,笑着说:“陛下尚在桂林,据此千里之遥。而战场上的战机稍纵即逝,不可有丝毫地懈怠疏忽。眼下,正是我们一鼓作气拿下旧都的时候,如何等得了陛下亲临呢?”

“陛下来不了,鲁王也不能进城!”黄道周义正辞严地向南京方向一拱手,说:“此乃太祖之法,我大明臣子谁敢不遵?”

黄道周一句话顶了回来,让李成栋面红过耳,尴尬得一时半会说不出话来。

朱大典眼珠子一转,上前说:“话是如此,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收复旧都之后,我们急需一位宗藩来坐镇,好安定人心。待陛下一到,鲁王方可功成身退。”

“哈哈哈,诸位大人好雅兴,居然在此摆酒庆功,却为何不请我呀!”一阵爽朗地笑声传了进来。

屋中众人俱是一怔,纷纷向门口望去,只见一名高大男子顶盔掼甲,腰悬宝剑,身旁跟着两员虎虎生威地将军。三人阔步来到门口才停下了步子。

所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国姓爷”郑森郑成功。跟在他身旁的便是施琅和刘国轩二人。

三人威风凛凛,宛如怒目金刚。包房中的一众文臣武将都大为吃惊。朱大典手里握着的酒杯也从掌中滑落,“啪”地一声响,杯子应声而碎。

“郑…郑总兵?”朱大典舌头打结,一时间惊慌失措,丑态百出。

他们都不明白,郑森忽然闯了进来,为何没有人通报?

原来,郑森以燧发枪极大地震慑住了守城的兵将,他们便也乖乖地打开城门,放他们一行进来。

郑森问清楚了众人聚会的地点,并留下那二十多个亲兵将这些人看住,不许他们通风报信。鲁王的人虽多,但见识了燧发枪的威力,一个个吓得面如土灰,哪敢反抗。

于是,郑森他们才大摇大摆地进了酒楼来。而这里的军官们早已喝得是烂醉如泥,根本就没在意郑森他们进来,因此也就没有人来通报。

郑森目光灼灼,将屋子里的人都扫视了一遍。众人都有些慌乱地向后退着步子,目光也不敢与郑森对视。

郑森走上前去说:“南京若是被攻破,谁先进城?”

朱大典忙笑着说:“自然是鲁王殿下了。”

“鲁王?”郑森望着他,说:“那朱大人可知,如今我郑明俨也被唐王封了国姓。”

“哦,是是是。”朱大典忙是一揖,笑道:“那就恭喜国姓爷了。”

“我的国姓既然是唐王封的,那我可就要说道说道。”郑森踱步来到了桌前,端起酒壶来为自己斟满了一杯酒,一口饮尽,继续说:“朱大人刚才所言,无非是说国家丧乱,收复了旧都,也得有宗藩坐镇,以安人心,对吗?”

“正是呀。”朱大典强作镇定地回答。

郑森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这个人选当是唐王无疑。”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唐王?”大家都议论纷纷:“为何是唐王?”

朱大典也说:“唐王尚在福建,赶过来也非一朝一夕。而鲁王…”

“若走水路,唐王两日便可抵达南京城下。”还不待朱大典说完,郑森就截住了他的话:“藩王进京是为了安定人心。而论起血统来,唐王比鲁王稍近,自也更当名正言顺。”

“荒唐!”李成栋厉声一喝,快步迎了上来,说:“阁下所言,难道是要舍近求远,迎唐王入京吗?”

郑森淡淡一笑,问道:“不知这位将军怎么称呼?”

“在下李成栋!”他抱拳一拱,态度也甚为倨傲。

郑森和施琅、刘国轩三人闻言,面色都是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