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琏与李举人不谋而合,倡议贾政兴办学堂,培养人才。
贾政深感二人说的有理,尤其是贾琏,如今倒有几分像做事的样子,便有心试探,道:“琏哥儿,难得你能想得这些,这件事便交由你操办,如何?”
贾琏笑道:“既然老爷发话,我自当用心。”
李举人亦笑道:“琏二爷当个监学最是合适不过了。”
贾政又留着李举人说了一会话,暂且不提。
且说贾宝玉挨了打,此事很快就传遍了贾府,上至贾母,下至丫鬟婆子,无不为之惊动。
贾母亲自来看望宝玉,心疼了一阵,道:“都是你那狠心的老子。”
宝玉自知理亏,也不敢喊冤,只说道:“老祖宗莫要怪罪老爷,都是孙儿不争气。”
贾母见宝玉并无大碍,也就放下心,命袭人等好生照料,莫要出了差错。
话分两头,贾琏回到自家院子,将兴办学堂之事一一说与了王熙凤,王熙凤埋怨道:“二爷何故惹这一身臊做什么?前儿才为娘娘寿礼的银子犯愁,今儿又要兴办学堂,你让我哪里去弄银子去?”
贾琏笑道:“娘子不用担心,为夫早有打算。”
王熙凤惊奇地看着贾琏,道:“你当真有法子?”
贾琏道:“你几时见过为夫说诳语的?当真有法子。”
王熙凤撇了一眼,千娇百媚,道:“二爷有何妙计,速速说与老娘听听。”
贾琏手背身后,昂首挺胸,说道:“我近来盘点家中田产,得知一大半的地里都在种植水稻,还有一部分旱地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收成好的时候,一年也能收了五千两的租子,收成不好的时候,只就四千两不到的租子,我说的可对?”
王熙凤道:“难为你倒关心起家里的事情来了。原是这么个理,除了这些地租,府里还有些铺子房产之类的,每年的租金也在一千五百两的样子。”
贾琏点头,道:“如此说来,即便加上宫里的赏赐,老爷、大老爷的俸禄,每年也不过七八千两的进项。”
王熙凤道:“正是如此,要不怎说这个家难当呢,二爷今日方才体会了我的难处。”
贾琏不仅咂舌,贾府上下数百口人,开销一日多过一日,而进项始终没有增加,难怪日子过得愈发艰难。
眼下想要从贾府内部节流是不可能了,贾母自己便是第一号享乐之人!
贾琏道:“娘子,为今之计,唯有开源,改稻为桑。”
王熙凤不解:“改稻为桑?这却是个什么说法?”
贾琏解释道:“我连日来逛了逛金陵城,发现最紧俏的当属江宁来的绸缎,一尺上好的绸缎竟能售卖二十两银子,比种稻子来的不知道快了多少倍。我们何不将府里的田地全部都种上桑树,让农户们养蚕抽丝,再织成丝绸去卖?”
穿越来这些日子,贾琏可一日没有闲着,他几乎逛遍了金陵城的每个角落,了解红楼世界的风俗文化,也借此机会寻觅商机。
贾琏发现红楼世界与明朝的社会发展倒有几分类似,手工业和小型工商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也是他为何提倡改稻为桑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当今的朝廷仍旧固守旧习,大搞重农抑商,贾琏恐怕也只能放弃这条路。
王熙凤道:“二爷说的何尝不是呢,我也思量过这个事情,只是有所顾虑,加上精力不济,不了了之罢了。”
贾琏问道:“娘子说说看,你倒是有哪些顾虑?”
王熙凤回道:“一来,这里的佃户早已经习惯了种植水稻,一时间恐怕不好说服他们去种植桑树。二来,即便佃户们同意了,但没有种植桑树、养蚕抽丝的经验,恐怕也难以进行。”
王熙凤说得句句在理,贾琏不得不佩服,虽说王熙凤性格是火爆了一些,但能力却是十个男人也难比。
好在自己已有了应对之策,贾琏笑道:“娘子不必担心,你说的第一条,我想这些佃户们不过是担心种植桑树不成,没了生计,咱们只需许他们一些好处便是。至于你说的第二条嘛……”
贾琏说到这里却突然顿住了。
王熙凤急着推了一把贾琏,催促道:“你只快说罢。”
贾琏因道:“不瞒娘子,我可以算得上是养蚕抽丝的行家。”
王熙凤先是一愣,继而笑得前仰后合,戳着贾琏的额头怼道:“二爷啊二爷,你可少吹牛罢,你连蚕虫什么模样都不曾见过,却跟我说是养蚕抽丝的行家?真真是吹破牛皮了。”
贾琏并没有吹牛,他穿越红楼世界之前,出身在一个贫寒人家,母亲靠着种桑养蚕供他上学,每逢周末暑假,他也会帮着母亲打下手,对于种桑养蚕方面的经验,虽比不上母亲,但放到当前,勉强当个专家也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这些事情,贾琏不便外道罢了。
因道:“娘子莫要以为我在说笑,我年少时随祖父去江宁游玩,便对种桑养蚕颇有兴趣,与当地一农户学习这种桑养蚕之术一月有余,颇有心得。”
贾琏虽然是在胡扯,不过王熙凤见贾琏说得有鼻子有眼,心下狐疑,便问道:“二爷为何从未跟我说过此事?”
贾琏不假思索,道:“这原不过是年少时贪玩,适才娘子提起,我才想起来。不过娘子放心,这种桑养蚕之术的要点,我早已了然于胸,断然不会忘了的。”
贾琏言之凿凿,容不得凤姐不信,但他仍然顾虑贾琏是否愿意干这档子事。
“如此说来,这个主意当真可以一试。只是这样一来,二爷须得亲自出马了。”
贾琏粲然一笑,道:“这有何难,让别人去办,我还一百个不放心呢。”
王熙凤眼神复杂望着贾琏,心里道:“当真像是换一个人似的。”
贾府所有的田地都交由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在打理,只是如今王熙凤当了家,周瑞家的渐渐往凤姐屋里跑得更勤快了。
这天,周瑞家的来凤姐屋里回话,说的正是今年地里租子的事情。
周瑞家的说道:“二奶奶,今春开过年以来一直不下雨,到现在这些个佃户家里的稻子还没有种下去呢。如今一些挑头的佃户闹到我这里来,说要减免了今年的租子才肯罢休呢。”
王熙凤喝了一口茶,道:“瑞大姐说的哪里话,年成不好也是常有的,但这府里上上下下,老老少少,该花的银子可一分不能少。今儿这个来求情,明儿那个来赖账,却让我哪里弄银子去。”
周瑞家的回道:“奶奶说的何尝不是呢,只是这些乡下来的向来是不讲道理的,若真把事情闹大了,也伤了咱府上的脸面不是?”
王熙凤啐了一口,道:“一群忘恩负义的忘八蛋,也配跟我提脸面。我们好心好意租地给他们种,现如今倒跟我们闹事,这还了得?你只撵了他们罢了。”
周瑞家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原是看那些佃户可怜求情,想着凤姐就是再蛮横无理,也会卖自己一个面子。
不曾想凤姐拒绝得干脆利落,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贾琏见状,心想这倒是一个天赐得时机,何不趁此机会劝了这些佃户们改稻为桑?
贾琏打定主意,便笑着对周瑞家的说道:“瑞大嫂,你且先去稳住这些佃户,明日将他们召集起来,我有话说。”
周瑞家的感激望着贾琏,道:“多谢二爷烦神,不知我该如何跟他们说。”
贾琏想了想,道:“你就说我们做主子的,深感佃户们的辛苦不易。又逢此灾年,种植水稻收成不佳,我打算把所有的田地都中上桑树,各家各户养蚕抽丝,比种水稻赚的多。”
周瑞家的不可思议望着贾琏,问道:“二爷,你怕不是说笑吧,金陵地面,没几家种桑养蚕的,这要是白白耽误了一年功夫,如何使得?”
贾琏厉声道:“我多时候有空与你说笑?你只须按我说的去办就是,我自有分晓。”
周瑞家的仍是拿不准,此等大事她自然要等凤姐许了口才能去办。
王熙凤道:“二爷说的,你只管去办便是。”
“是。”
周瑞家的嘟嘟囔囔退了出去,心下说道:“这一对夫妻,越发的让人看不懂了。”
翌日,周瑞家的便召集了三十余名佃户代表,请贾琏前去训话。
这些佃户都是一些粗手粗脚的庄稼人,况且人多嘴杂的,自然不能让他们到贾府来,只能让他们到了金陵城外贾府的一处田产等候。
贾琏带着几名小厮,乘着马车一路赶来,佃户们见到贾琏纷纷弯腰问安。
周瑞家的引着贾琏走到众人前方,面向众人,道:“大家伙都听好了,这位就是府上的琏二爷,你们且安静些,先听琏二爷说话。”
贾琏环视一圈众人,道:“诸位乡亲,我已经听瑞嫂子说了,今年雨水不好,很多乡亲家里的水稻至今没有插秧,眼看着田地里没有苗,大家心里都堵得慌。”
众人闻言,无不叹息,有一老汉高声道:“我家到如今一颗秧苗都没有插下去,多谢琏二爷体恤下情,能否免去一些租子?”
众佃户纷纷附和,道:“是啊,大老爷行行好吧,免掉一些租子吧……”
老汉见有人响应自己,便当着贾琏的面跪下,道:“琏二爷,老汉我给您跪下了。”
其他人也纷纷跪下。
这一招打了贾琏一个措手不及,看来这些佃户们也是有备而来的,今天就是要贾府给他们减免租子。
他连忙欠身扶起老汉,道:“老伯请起。”随后又对其他人说道:“你们也都起来吧,先听我把话说完可好?”
周瑞家的忙站出来打圆场,道:“你们这又是做什么,我好不容易把琏二爷给你们请过来,好歹听二爷把话说完。”
贾琏见众人安静了下来,继续说道:“我今天来,就是帮大家解决问题的。要我说,咱们这里的地,压根就不适合种植水稻,从今年开始,干脆全部改种桑树。”
贾琏一言既出,全场哗然。
先前那老汉说道:“二爷有所不知,我们家几代都是靠种稻为生,从来没有种植过桑树啊。”
另外一人说道:“老汉说得有理,咱们这里的地只种过水稻,种别的东西恐怕更加长不出来。”
贾琏已经预料道众人的反应,说道:“诸位乡亲,只要你们肯改稻为桑,我琏二爷便愿意给你们兜底。”
老汉问道:“二爷说说,怎么个兜底法?”
贾琏笑道:“桑树今年种下,明年可以开始养蚕,在此之前的一年里,我给诸位乡亲兜底,帮你们找活计做,保证你们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多,怎么样?”
老汉狐疑道:“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
贾琏道:“难不成我今儿大老远过来,就是为了逗你们玩不成?”
老汉闻言,不好意思地笑笑,道:“二爷自然没有跟我们说笑的道理,老奴多嘴了。”
贾琏对周瑞家的递了一个眼神,周瑞家的心领神会,对老汉说道:“我说老汉呐,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琏二爷既然发了话,断然没有不兑现的道理。”
老汉迟疑道:“周家嫂子,话是这么说,可是你说说,我们种了桑树,养了蚕,卖给谁去啊?”
周瑞家的笑道:“你问的这些啊,琏二爷早都替你们想好了,你们抽出来的丝,织出来的缎子,不管多少,只要质量过硬的,二爷通通包了。”
那老汉想了须臾,道:“既是如此,我听琏二爷的,回去就把田里都种上桑树。”
贾琏满意点头,向着众人发问:“你们呢?”
“我也种桑树。”
“我也种。”
不多大一会的功夫,在场的一大半人都当着贾琏的面表了态,除去一部分仍在犹豫不决的佃户,真正拒绝种植桑树的佃户少之又少。
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风波就这样化解开来。
贾琏因道:“瑞嫂子,你且将这些愿意种植桑树的佃户一一登基在册,谁家有多少田地,种多少棵桑树,如此等等,均需记录在案。”
周瑞家的道:“是,二爷放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