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皇后等的有些心焦了(1 / 1)

《唐六典》有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其中仪刀是礼仪用刀,样式为双手柄,环首直刀,多以木或金银所制,多雕琢,形华美,禁卫所佩。

横刀属于军队的常制刀,双手柄,窄刃厚脊长直刀,以汉式环首刀加以改进研制而成,去除其刀柄大环,延长刀柄,用料厚实,虽然朴实无华却也战功赫赫。

陌刀,长柄双刃长刀,形如单尖两刃刀,主要装配步兵,自汉朝斩马刀吸收汉露陌刀和六朝长刀等的长处优化而来,刀法大开大合,是大唐开疆扩土的利器。

障刀则为护身短刀,形如横刀尺寸却远小于横刀,刀制半尺到一尺(15-30cm),便携轻快,多为长安权贵所喜,在军队只配切肉。

“但依老奴之见,仪刀太华丽,横刀过于凶戾,陌刀又沉重不便,唯有障刀小巧精致,最入得了侯爷的眼。”

王德恭敬的站在一旁,指着木盒中的短刀,满脸的赞叹。

李斯文微微低头,顺着王德手指看去,只见这价格不菲的木盒中,整齐安放着九口尺寸不一的障刀。

这些刀尺寸都不大,最短的不过一掌,而最长的也堪堪与小臂平齐,最让人惊疑的,不过这九口刀形状,弧度都各有所异的刀刃。

正如他的上交的图纸上所标注的一样,其中小、中圆刀,大、小尖刀,镰状刀各一柄,大圆刀四柄,分别对应精细和深度手术。

“刀剑无眼,侯爷可要小心些。”见李斯文把玩的入神,王德不着痕迹,笑呵呵的提醒了一句。

“王总管,这可是某吃饭的家伙,可比见了娇美奴还来的亲切。”

李斯文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轻笑,手上动作不停,继续擦拭着刀身,仿佛没有听到王德的话一般。

王德不解的瞥了眼闷不做声的李斯文,心中疑惑,侯爷这次怎么装没听懂,紧接着说道:“侯爷说笑了,宝刀虽好但又怎么比得上美娇娘,暖玉在怀可是人生大事。”

李斯文轻笑一声,擦拭刀口的动作随之停下,他抬头看向王德,眼中闪过一丝刀兵的锋锐:“王总管这是当了谁的说客,欺某国公府无人不成?”

王德被这扎人的目光看的心中一紧,满头冷汗的解释道:“老奴不敢,只是担心这宝刀过于锋锐,稍有疏忽便会伤了侯爷。”

李斯文嘴上虽是不客气,但心中其实也明白,自己难为这个传话人没什么用。

而王德之前话中有话,却是好心提点自己朝廷中的变化,于是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道:

“原来是某误会了,给王总管赔个不是。”见他脸色回暖,紧接着又问:“王总管可是又听说了什么变故?”

“侯爷的机敏让老奴佩服!”王德真心实意的吹捧一句,拍着胸脯心有余悸的解释道:

“侯爷也应该听旁人念起,这尚书右仆射一职空闲已久,卫国公只好留任,但因为其深受腿疾之苦,上朝不便,所以陛下让老奴送来口信,说已经安排好了。”

李斯文无奈的叹了口气,陛下让带的口信?要不是刚才那句暖玉在怀,他也就当真的听了,影响他美玉在怀的明明是皇后啊。

不过皇后娘娘可真够黑心的,刚送来宝刀就有了用武之地,要说这不是故意的他都不信。

而且......尚书右仆射,看来陛下是得到了倭国遍地金银的事,开始着手准备压制关陇势力,平衡朝内党羽,做攘外必先安内的准备了。

而皇后就是要趁着这个关头,用卫国公李靖的腿疾试试自己的医术,为以后她的大儿子考虑。

该说她是慈母爱子呢,还是该骂她最毒不过妇人心,李斯文揉着突突个不停地太阳穴,无奈点头应道:

“多谢王总管提点,某也没成想,这宝刀才刚一到手,便有机会去试试它的锋锐了。”

李斯文有些叹服的归拢手术刀,收起盒盖。

见王德面露不解之色也没多做解释,他不说,谁又能想到这刀不仅不是用来杀人的,反而是他用来救人呢。

不过,李斯文是真没想到,大唐的工匠能把他嘴里的手术刀给手搓出来,尺寸还分毫不差。

虽然重量上沉了不少,但他也用和以前一样,一天到晚的死站在手术台前,倒也无伤大雅。

吃饭的家伙事在手,李斯文不由心情大好,将木盒小心递给徐建让他送去里屋后,便吩咐家仆道:

“辛苦王总管奔波一趟,不如留下来吃个便饭。”

王德赶紧推脱道:“侯爷好意,但老奴实在是有心无力,陛下还在宫里等着老奴回去交差,就不耽搁了。”

李斯文巴不得他赶紧离开,自己好去玩刀,但嘴上却依旧客套不失礼仪,不着痕迹的塞给他一玻璃手把件:

“那等王总管哪天要是有空闲,一定不要忘了某还欠着一顿饭。”

王总管藏在袖口的手一摸就知道这是琉璃的质地,老脸笑的和蔼:“侯爷说笑了,老奴常年候在宫里哪里来的空闲。”

“不过将来肯定是有机会的,老奴心中记下侯爷这欠下的一顿饭了,等下次老奴还会来叨扰侯爷的,届时还请侯爷莫要忘了老奴。”

两人寒暄片刻后,一行人正好走到国公府门口,王德率先迈出大门,规规矩矩的和李斯文辞别,还主动吩咐小宦官带上了门。

李斯文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后,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这个老狐狸明显是带着李二陛下和皇后两人的旨意,前来催促自己的。

卫国公李靖......他不由的叹了口气,这可是个响当当的大人物,哪吒他爹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就是他,也算是如雷贯耳。

不过对于他的病,李斯文倒没什么太大的担忧。

贞观十八年,年过七旬的李靖还能跟着李二陛下一起去远征高丽句,可见这腿疾虽然折磨但也无伤大雅,自己哪怕治不好也能减缓病情恶化。

再加上当初皇后点明病因,虽然素未谋面,但李斯文对他的腿疾已经是有了几分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