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这办法就笨了,这攻击重甲骑兵,最好的方法就是攻击其战马,马蹄首当其冲。”
尉迟贞金一边说,一边从自己随身的暗器豹皮囊里面掏出来一件暗器——铁蒺藜。
铁蒺藜,这是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
中国在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
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
传说公元235年,诸葛亮率军再出祁山时,是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失去统帅的蜀军悲痛万分,开始回撤,为了防止魏军追赶,长史杨仪依照诸葛亮临终前的嘱咐,在撤退的路上布设了大量的铁蒺藜。
因它与诸葛亮在汉中的活动有关,所以,在勉县一带,一直认为这铁蒺藜和扎马钉是“武侯所遗”。
在交通领域,扎马钉,铁蒺藜就完全可以用来制作防盗或防逃的装置,如轮胎刺板、路障等,用以阻止车辆的行驶或逃跑。
你铁浮屠包裹的再严实,哪怕是把马腿也给包上了也没有用,你马蹄总不能给包上吧!
有人说,钉马蹄铁不就结了,实际上这也没有用。
首先是现在就没有马蹄铁的普及。
早在隋代之前,中国就已经出现马蹄铁。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一幅“钉马掌图”,是在隋开皇四年所建302窟的窟壁上,这足以证明马蹄铁在隋代以前就已出现。
但是,马蹄铁最早传入中原地区是在南宋末年,后来随着蒙古人建立元朝并大力推行,马蹄铁就在中国流行起来。
安装马蹄铁可以防止马蹄角质层磨损过度,从而延长马蹄寿命,也马蹄接触地面的部分是由角质层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质层会因摩擦而磨损,导致马蹄不均匀磨损,这种现象会影响马匹的脚部健康,而且战马的马蹄一旦完全磨损,那它就只能进马肉馆子当肉菜的份了。
而现在的中原地区根本就没有钉马掌的习惯,而女真人刚刚脱离了野人状态,他们的战马也是没有钉马掌的习惯。
就算是订了马掌,那也只是围着蹄甲一圈,一个半圆形的马蹄铁,中间的掌心还是露着的,该扎还是能扎进去!
而且这个铁蒺藜,比起打造大量的钩镰枪省事多了,做出模子来一做一大堆,而且是比较省材料的,随便一个铁匠都能干,在作战之前提前往敌军骑兵的必经之路上一撒就行了。
相比之下,尉迟贞金这个方案更好,性价比高,废了战马,骑兵掉下马来,他们那一身铁罐头太重了,他们能不能爬的起来都是个问题,那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了。
“可是这样,那些战马不全废了,只能宰了……”
“青面兽”杨志是真的心疼那些好马啊,宋朝境内本来就很少产出优质战马,这些个能驮着上百斤重骑兵能够奔驰的好马,损了蹄子就全废了,糟蹋东西啊!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杨制使不要想得那么好啊!”
尉迟贞金笑道。
确实,别管是用钩镰枪钩马腿,还是扎马钉扎马蹄,这马最后都是废了,没办法。
“或者还可以火攻,那些骑兵冲过来的时候,直接往他们身上喷火油,一把火烧了了事!”
尉迟博南又提出了这个方案。
“算了,能灭了这些骑兵就已经不易,战马死伤在所难免,不如现在就打造扎马钉,另外派遣人去许先生处求援,待到援军赶来,则可再战。”
“大刀”关胜最后拍板,暂时修整待援,杨志、鲁智深并尉迟兄妹也都留在军中相助,这兄妹两人本来就是打铁出身,带着五百多号铁匠,直接开炉炼铁打钩镰枪和扎马钉。
至于杨再兴,则被杨志见天的“魔鬼训练”,准备把杨家将九代的绝学全都给他“灌”进去。
现在,杨家将的希望就被杨志放在这个侄子身上了,所以杨再兴免不得要受罪了。
这边梁山泊上许贯忠收到了关胜的求援,以及有金国重装骑兵参战的情况,也是第一时间调集兵马,准备支援。
只是现在这个情况,大将们都在各司其职,现在能率军出去的除了一个“千钧枪”呼延启鹏,就是“豹子头”林冲了,但是这两个人负责守山,目前还不能轻动。
最后,许贯忠决定启用自己的两个徒弟,张立和张用两个年轻人带领三千兵马前往。
这两个小子跟着老爹张叔夜一直在济州,但是有许贯忠在梁山,济州可保无事,所以让他们两个去历练历练。
毕竟也是拜了许贯忠为师了,这两兄弟也让许贯忠真正的教了一些武艺,首先是把武器给变了一下。
原本这哥俩都是用大棍,现在改成了张用使用一条鎏金镗,张立用一杆牛头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