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小旋风进京告御状,柴王爷打破登闻鼓(1 / 1)

水浒之狄家将 太玄岳 1764 字 4个月前

“薄礼一份,收之何妨啊?”

那柴王柴宗一直在劝说他们收下礼品,石秀便要站起来说话,他石秀心说自己等人上了梁山,蒙狄泉器重,成为心腹,未曾亏待,不该私自收取柴王礼物。

未曾想他尚未开口,就被乐和与那岳真拦住。

乐和站出来,脸上堆笑道:“既如此,谢过王爷千岁厚礼,我等收下就是!”

柴宗这才乐了,“正该如此,本王欲与你们梁山好汉结个善缘,还望三位好汉回见你们狄寨主的时候,能多多替我美言几句啊!”

石秀还想开口,便见那“锦袍将”岳真在向石秀使些眼色,在告诫他不要轻举妄动。

石秀见状,便不再发作,与乐和、岳真收了礼品,告辞了柴王柴宗与柴进,直离了那客店。

走到了外面,已经离得远了,那石秀方才反问道:“二位兄弟,你我都是梁山上的头领,与狄寨主生死一处的兄弟,这柴王明显是要拉拢我们三人,我们怎能私受其如此厚礼?”

乐和与岳真对视一笑,说道:“石秀兄弟果然是快人快语!肝胆相照!岳真兄弟,你快给石秀兄弟解释一番!”

那“锦袍将”岳真则开口,“石秀兄弟,这柴王柴宗他存心不良,一直妄图反叛宋氏江山,恢复他们柴家的江山,日后,与咱们寨主必有一战。”

石秀闻言,点了点头,又问,“二位兄弟,既然如此,此人早晚是我们的敌手,又何必收了他的礼品?”

“石秀兄弟,究竟如何,你我岂不是要等寨主定夺?若拒绝了那柴王的礼物,岂不就此让我梁山与他交恶?”

“铁叫子”乐和是个通透的人,人情世故自然烂熟于心,不管他柴王柴宗是出于一个什么目的,他知道,总之是那句“伸手不打送礼人”,若是回绝,必然惹得那柴宗不快。

“石秀兄弟,如今我们梁山与大宋朝廷为敌,已经是抵抗得艰难,若是再多一个强敌,只怕难以支撑,虽然与这柴家早晚要兵戎相见,不过若在此刻与其示好,兴许还能多一个帮手。”

这“锦袍将”岳真他是自己在伞盖山上当过寨主的,脑子可是不笨。

他祖上是杨六郎杨景杨延昭麾下的“花刀副帅”岳胜岳景龙,他也懂得兵法,多一个朋友,总要比多一个敌人来得划算!

“二位兄弟所言有理,咱们即刻动身,返回山上禀报寨主!”

石秀明白了这两个人的用心,没了异议,便准备离开东京城,打道回府。

而那边柴王柴宗与“小旋风”柴进则在乐和、石秀、岳真三人走后,直接就去了宣德门。

按理说,他们要是去进宫面圣,那是要走东华门的,到这宣德门是来干什么的呢?

来这宣德门,不为别的,就为了找那一面登闻鼓!

在后世的各类古装剧里面,凡是涉及到断案审判的剧集,就经常能够看见有老百姓或者男女主角来个“击鼓鸣冤”,或者“拦轿喊冤”,甚至是“拦御驾告御状”等一系列的操作出现。

而在这些的桥段之中,那“击鼓鸣冤”所敲响的衙门口的那面鼓,就叫做“登闻鼓”。

这东西最初是在汉朝汉文帝时期出现的,到了晋朝的时候,这面大鼓就被正式的叫做“登闻鼓”。

这种登闻鼓是只限于京都才有的,其他各地的县衙是不会有的。

大概这种登闻鼓作用就是在于处理冤案上,若是地方的百姓有冤案,可以依次向县、州、郡衙门,直至京城相关部门进行控告。

这样的一套程序下来,如果他们的冤情仍然不能得到解决,就可到皇宫前去击“登闻鼓”,也就是所谓的“告御状”了。

这时候就会有专门的官吏将案件的诉状情况奏报皇帝,再由皇帝亲自过问。

不过,虽然规定是这样,但是自登闻鼓出现之后,不管是隋朝还是唐朝,皇帝们一次都没有接见过到京诉冤的苦主,这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

而在宋朝之时,宋太宗赵光义也下诏,在宣德门设置了“登闻鼓院”。

但是他设立了一个比较恶心的条件,这个规定就是,要是有人来宣德门用登闻鼓击鼓鸣冤了,但是如果证据不足,或者是口供不实或者是查不出来,那事情就大了!

会处以轻则发配,重则处斩的后果。

所以,也没有多少有冤情的人胆敢去触碰宣德门的那一面登闻鼓。

而除此之外的告御状方式,基本上就没什么了,别想着平民老百姓就能随随便便冲到皇帝的御驾前面去递状纸。

一般情况下,要是有人敢去阻拦皇帝的銮舆,那么就会按照刺王杀驾来处理,两边护卫的金瓜武士就能够将其立即立毙。

因此,这些“告御状”的行为,就只会出现在野史杂说、评书演义还有古装剧里面。

而按道理说,柴王柴宗是柴家的后人,有异姓王爵,又有丹书铁券,再怎么着也不应该来宣德门敲响这一面登闻鼓。

可是柴王柴宗这回就是偏要来敲这个登闻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