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香港武行
“我不知道你在练拳的时候,你的爷爷是否向你提起过内家拳中非常出名的形意拳?”
吴宇森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提到形意拳,林明阳确实听爷爷林傲泉提起过,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是中国三大内家拳种之一。形意拳的风格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林明阳点点头:“我听说过这种拳法,以善打闻名,有‘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的说法!”
“对于形意拳我也是一个门外汉,但是我年轻的时候在香港邵氏电影公司跟着当时最出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技巧,把张彻电影里的刀换成枪,那么就会很像我的《英雄本色》。那段时间我和香港的武行接触很多,期间也碰到了几位形意拳的行家,看他们练过手。这种拳法给我的感觉就是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打法凶狠,没有花招,身法迅疾,直进直退。”吴宇森回忆起了当年初入影视圈时候的一些见闻。
“形意拳的风格就是顾中带打,有‘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的说法。”林明阳虽然身在美国,没有亲眼见这种拳法,但他知道形意拳是很明显的枪拳,枪术是中国周朝以后出现的战场绝艺,有护王定国之功。古有名将赵子龙、姜维善枪。姜维有传人宋朝周侗,乃禁军教头,其徒豹子头林冲继其位,周佟晚年有徒岳武穆王,神枪定北疆。脱胎于大枪,形意拳的打法尤其适合战场作战,也可以说这套拳法是数代人经历战场厮杀而得。
吴宇森是从林明阳之前的表演中得到的启发,而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加入到变身后的狼人与吸血鬼的搏斗中,既不会显得突兀,同时也会让打斗变得更加的精彩。
“好莱坞一惯的打斗场面我并不喜欢,你把中国武术融入动作表演的思路很好,但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运用上也有很多的技巧,不如我们到香港走一趟,去找几位有经验的武术指导,让他们帮忙设计一套以形意拳为核心的打斗动作?”
吴宇森是那种想到了就会马上去做的导演,这次香港之行他不但叫上了林明阳,还邀请女主角凯特.贝金赛尔同行。他们表面上打着去香港为影片做宣传的旗号,所以没有引起好莱坞的媒体太多关注,但是香港的媒体却已经闻风而动。吴宇森带着《黑夜传说》的两位主演还没有从布达佩斯动身,这边香港的媒体就已经热闹了起来。记者们千方百计的从主办方那里弄到了吴宇森在香港的行程安排,然后和早早的就守候在机场。
去做宣传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吴宇森并没有料到香港的媒体会如此的热情,在飞机上,他和林明阳闲聊的话题还是围绕着香港的武行展开。
吴宇森毕竟是从香港影视圈里走出来的导演,对这方面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香港的职业武行有分:技、器、拳、车、替、威、火、杂八门。一个成熟的武术班底,至少要这八种完整的建制,分别由八位领头的师傅带底下若干个学徒,负责电影中的一切武打、特技等工作。”
“武行不是特技演员吗?”凯特.贝金赛尔在一旁也听到两人的交谈,她很好奇,因为好莱坞有专门的特效替身演员,但没有像吴宇森所说这么复杂的分类。
“你知道香港的动作片很出名,武行其实也就是一个微缩的剧组,像道具、灯光甚至是剧务都包括在其中,特技演员只是其中的一个部门。”林明阳很耐心的向这位英国美人解释说。
凯特似懂非懂点点头,然后林明阳接着向吴宇森请教武行方面的相关知识。
“所谓‘技’,就是特技,特别是指那种惊险动作的表演;‘器’,就是器械,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刀剑棍棒那些动作的设计;‘拳’,就是功夫设计,电影里徒手打斗拆招的那些,这一门在香港和国际上最是吃香;‘车’,顾名思义就是车技,飞车特技;‘替’就是替身,代替演员完成所有动作、器械、烟火等等惊险高难的动作;‘威’指的是威亚,就是吊钢丝,这个行当是香港人自己的发明创造,可别小看吊根绳子在天上飞来飞去,负责拉绳子的武行师傅必须经过非常专业的训练才行,不然很容易出危险;‘火’,就是烟火,这里还包括枪械、炸弹等等。香港电影在这方面的技巧远比好莱坞要多得多,演员表演被乱枪打死地时候,身上炸开的一个个小洞,有血浆喷出来却不会伤到演员的皮肤的那些,就是这行师傅的工作;而‘杂’,也就是打杂的,说白了就是前七门不包括的工作,这门剩下的全包。”
“香港所有的武行,都包括这八门?”
“这倒不是,很多武班都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公司的电影需要,缺少某一类武行,或者某一类武行师傅有好几个。比如成龙的成家班,‘技’字门地领头师傅就有三四位。”
吴宇森提到的这几个香港武行中,成家班是林明阳最熟悉的,几代成家班流血断手捧红了成龙,同时也让成家班这面大旗名扬天下。
“那我们需要找‘拳’这方面的人才,也是找成家班?”
“成家班确实很厉害,你知道要在香港金像奖上拿最佳动作指导,难度就像在nba拿总冠军一样,因为大家的整体实力都很强。而成家班是迄今为止获奖最多的动作班底,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连续三年都拿到这个大奖的动作班底。不过在国际上,这段时间袁和平的袁家班要更出名。尤其是《黑客帝国》和《卧虎藏龙》之后,好莱坞的动作导演都喜欢找他合作。”
从这番评价中,林明阳基本可以断定吴宇森这次回香港来要找的既不是成家班,也不是袁家班,如果要找袁和平,就不用这么大老远飞到香港,因为“八爷”这段时间都呆在好莱坞,要找他不用这么麻烦。
“我还在张彻导演手下做事的时候,认识一个武指,他现在自己也弄了一个武行,在香港名气不是很大,但我和你说过的形意拳,就是他那时候演练给我看的。”
从贵宾通道走进香港国际机场的大厅,林明阳被眼前的场面吓了一跳。因为是打着宣传的名号,他知道这次的行程已经被媒体提前获知,但通道外围了那么的人,场面看上去还是有些夸张。所有的记者都挤在人群最前面,早早的就调好了镜头。
林明阳和凯特.贝金赛尔都戴了墨镜,但他们站在一起本来就很显眼,何况中间还站着一个笑呵呵的吴宇森,在人群中很好辨认。他们一出现,就引来了无数闪关灯和粉丝们的惊叫声,记者们忙着拍照,后面的影迷则整齐的呼喊着林明阳和凯特的英文名。这段时间《终结者3》正在香港热映,而《灰姑娘的玻璃手机》在香港上映时候的成绩也不错,所以两人在这边都各自拥有数量不少的影迷。
到场影迷和记者加在一起大概了有1500多人的样子,为了维持现场的秩序,机场方面出动了上百名保安。周围十多个黑衣保安的严密的护送下,一行人很艰难的穿过人群。林明阳依旧戴着墨镜装酷,但是凯特却摘下了墨镜,微笑的对着自己的影迷轻轻的挥了挥手。
这个举动刺激周围的影迷,他们朝这边挤过来的想法愈发的强烈。场面开始变得有些混乱,走在前面的吴宇森倒是及时脱身,但是林明阳和凯特却被“包了饺子”,几位身强体壮的黑人保安,依旧挡不住周围影迷们的热情。左右是被围住走不动了,林明阳和凯特只能接过影迷们递来的签名笔,在他们的衣服或是帽子上落上自己的大名。
凯特的影迷以男性居多,所以她也是保安们重点保护的对象,而林明阳这边的粉丝有不少的年轻女孩,大概是觉得她们的威胁不大,经纪公司安排在他身边的保安力量有些捉襟见肘,好不容易见到了这位好莱坞新生代最出名的小帅哥,那些激动的女影迷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她们纷纷挤着过来,要求和林明阳握手。
握手就握手吧,握住了就不放,林明阳好不容易才从这只手上“挣脱”,其他的手马上就伸了过来。人实在是太多了,签名肯定是签不过来,无奈之下他只能有嘴咬着签名笔,两手并用,到最后那都是不是握手,只是碰一下就马上移开。
幸好香港影迷素质都很高,趁机扯衣服、抓脸这类疯狂的举动没有出现,凯特倒是完好无缺,但是林明阳出来的时候却有些狼狈,反正脸上墨镜是被人挤歪了。
“中国人都这么热情吗?”凯特也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情况,即便是他们已经坐上了车,还是穷追不舍的记者和影迷围上来,被保安死死的拦住。
林明阳坐进车里才来得及扶了扶自己的墨镜,“热情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凯特“心有余悸”的拍拍胸口,“英国人在足球看台上和这一样疯狂!”
“我觉得你们还是准备好应付香港的娱乐记者吧!”同坐在车上的吴宇森好心的提醒了一句,“我保证他们会和在好莱坞的同行一样的‘敬业’!”
有了之前在机场的经历,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面对台下坐得密密麻麻的记者,林明阳和凯特就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过一开始,香港的记者们还是把提问留给了吴宇森,毕竟他在好莱坞的成功,也算是香港人的一个骄傲。港片现在没落了,但香港培养出来的导演在好莱坞大放异彩,他们也有一种于荣俱荣的感觉。
香港记者最关心的并不是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情况,他们更喜欢回忆过去港片过去的峥嵘岁月,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说到了徐克身上,江湖传言,两人已经反目了10多年。
吴宇森当着香港记者面,回忆起自己和徐克当年的情谊时,十分感慨:“其实我是很感激徐克的。”他始终记得,自己人生最落魄的时候,是徐克给他机会拍了《英雄本色》。
徐克走红的时候,吴宇森经正在经历人生最落魄的三年。连续几部喜剧片亏本,新片《英雄无泪》被公司雪藏,吴宇森变成了票房毒药。有些朋友,甚至是吴宇森曾经帮助过的,都认为“你可以退休了”,或者告诉他,应该回家看看录影带,知道现在流行什么,然后再拍。
徐克知道吴宇森委屈,就请他来翻拍当年龙刚的经典片《英雄本色》。其实这个剧本徐克和吴宇森都想拍,但徐克见吴宇森正不得志,就把这个影片让给了他,自己做该片监制。
《英雄本色》的成功改变了吴宇森的的一生,也成为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一座丰碑。落魄新演员周润发红了,过气大侠狄龙又找到了市场,连正在饿肚子做美术助理的叶锦添的命运也跟着改变了。1986 年的香港金像奖上,徐克给吴宇森颁发了第一个最佳导演奖。
“我很念旧,大家都惺惺相惜了这么多年,我在好莱坞打拼这么多年,回香港太多感触了。10多年前,我的第一个导演奖也是徐克颁给我的。当年那部《英雄本色》值得纪念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是我、徐克、周润发那帮年轻人的心声。”
聊完了旧事,台下记者的提问这才慢慢的回归主题:“国外的记者认为,你是少数能够在自己本国和好莱坞都取得票房成功的导演,这一点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很难讲。以美国观众来讲,他们希望看到一些不一样的电影。我去好莱坞拍的第一部电影《终极靶心》不成功,因为我的野心太大,把一个美国的故事拍成了一个港片,让一些看惯动作片的观众很难接受。他们看到一些慢镜头,以为这像广告;看到一个定格镜头,以为是这个戏结束了。后来,我才发现了,我到底都还是在拍美国片,人家希望看的是美国片,但是要有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你不能够把他们的观赏习惯,忽然间全部地、彻底地改变。既然无法改变观众的惯性,那就要去学习怎样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拍美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