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失意的曹操(1 / 1)

司徒府前,前来的拜寿的人络绎不绝。

王允在门外满脸带笑,与众人打着招呼。

刘隅则是站在王允身后,看着一个个高官面带笑意前来。

天色渐晚,王允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人数。对着下人吩咐道:“关闭大门,熄灭灯笼。防止有人打扰。”

说完,就带着刘隅回到府上。

和府门外的一片漆黑不同,府内的大堂之上。华灯初上,灯火通明。

“恭祝王公寿诞。”

在众人的恭贺声中,王允微微一笑,笑中带着些许苦涩。

“诸位,请满饮此杯。”

众人喝了几杯酒。

气氛开始热络起来。

刘隅安静坐在未位,环顾四周,发现与他相对的末座,坐着一人,细眼长髯,面色黝黑,身形矮小,目光有神。

只见他也同样看了一眼众人,低头吃酒。

“好酒,果然是好酒。”

“曹某今日不虚此行。”

刘隅看他相貌,听到言语,莫非此人就是曹操,曹孟德。

刘隅细细打量,正好看他也投来目光,两人四目相对。

刘隅拱手为礼。

那人也行了一礼后问道:“在下曹操,小兄弟有些眼生,敢问小兄弟姓名,如今官居何职?”

刘隅一听,果然是曹操,怪不得满脸英雄气。

“原来是骁骑校尉曹公,在下刘隅刘云起,无官无职,只因家父和王公交好,特来投奔。”

曹操恍然大悟,原来是王允亲朋。

早听说这段时间,王公门庭若市,来此处拜见的络绎不绝。

可大都是不学无术之辈,看这位少年年纪不大,学问应该不高。

既然能在宴席之上有一处位置,想必两家关系匪浅。

“云起也知道我曹操?”

刘隅呵呵笑道:“曹公大名,早有耳闻,昔年桥公曾对人言,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听到这番话,想起当年的情景。

当年他正值年少,听到桥玄对他的评语后,可谓是意气风发,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

他初为北都尉,就设立五色棒,不必避权贵,使雒阳城人人守法,。

后来他讨伐黄巾乱党,也算屡立战功。

本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建立功勋时,谁知屡次遭到权贵的打压,不得已隐居起来。

后来汉灵帝设立八都尉,曹操又来到雒阳城。

董卓进京后,他被任命为骁骑校尉,虽然听着官职尚可,可曹操知道,如今这个时代,校尉早就烂大街了。

加上他虽有校尉之名,手下却没有兵马统领,可谓有名无权。

当年桥公说的话,真能实现吗?

曹操不知道,目前这种情况,他是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些日子,他每天都在自我怀疑中度过。

曹操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桥公之言,犹在昨日,操却没有这个才能,恐怕这次是桥公看错了。”

说完,一声长叹。

英雄也有落魄时。

刘隅看着曹操的郁闷和苦恼,也明白他现在的处境。

“曹公不要妄自菲薄,眼下天下将乱,正是曹公大展身手之之际,岂能因暂时郁郁不得志,而丧失信心。”

“岂不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公胸有大志,又身居济世之才,万不可因暂时受挫,而郁郁不振。”

好一个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自己也是苦读圣贤书,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惭愧,惭愧啊。

曹操看着刘隅的眼神多了几分神采,这少年见识不凡,想必也不全是因为和王公亲近,才来到宴席之上。

曹操一阵沉默,陷入了思考之中,过了片刻,才回过神来。

迷茫的眼神中,焕发出熠熠生辉的神采。

他举起酒杯,向云起说道:“云起一番话,如晨钟暮鼓,发人深省,操受教了。”

“来,操敬你一杯。”

“曹公,言重了,隅不敢当。”

刘隅端起酒杯,两人吃了一杯酒。

正要开口说话。只听王允声音声音在堂前响起。

“诸位同僚,老夫得一首祝寿诗,老夫觉得极为绝妙,请诸位与老夫共赏。”

说完,他大手一挥。

下人就把抄写好的诗句,放到每个桌案之上。

众人低头看去,为子师寿辰贺。名字有些直白,甚至是普通。

但读到两句时,众人才不禁心中赞叹起来。

众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当然能看出这首诗的好坏。

果然过了片刻,尚书杨瓒缓缓说道:“好诗,好诗,这诗中所写的人物不正是王公吗?”

尚书仆射士孙瑞附和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八字,除了王公,谁能当的起这份赞誉。”

听到两位同僚说话,众人纷纷附和。

“是啊,王公身负大汉社稷,当有此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