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陛下赐教!”李邦华拱手施礼。
如果京师之战前有人说崇祯是一个胡乱指挥,不懂军事,不懂战略的皇帝。
李邦华还比较认可的话。
那么京师之战后如果有人还敢这么说,他李邦华会第一个冲上去抽对方大嘴巴子。
在他看来,论战略指挥,眼前这位大明皇帝堪称当今第一!
崇祯照例拿出地图,摆在龙书案上指着密云说道:“李阁老请看!”
李邦华急忙上前来到崇祯附近,看向地图。
“多尔衮麾下有两万兵马,前面是黄得功,后面是一条山路连接着墙子岭。”
“进可攻退可守,就算溃败也能在山路两旁架重炮掩护主力退出墙子岭,对吗?”
李邦华点点头。
“你再看多铎!”崇祯右手食指重重戳向宣府镇,“他从独石口入关,先是攻下龙门卫,随后长驱直入围攻宣府镇。”
“如果派奇兵攻下龙门卫,多铎将无路可退。一旦兵败,只能向西去往大同一带,从那边互市的地方退往草原,对吗?”
李邦华同样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这些局面都在明面上摆着,别说皇帝,就是兵部的小吏都能解读清楚。
问题的关键是,多铎不怕龙门卫失守。
因为龙门卫一带地势开阔,完全能避开城墙上的火炮从远处路过。
除非城中有战兵,能在野外与建奴作战。
问题的问题又来了,居庸关外除了宣府镇有一千多战兵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能野战的士兵!
想拦也拦不住多铎!
崇祯看着眉头紧锁的李邦华,微微一笑:“朕的计划是这样的。”
他先是指向山海关:“朕先从山海关调五千关宁骑兵去往蓟州镇,然后跟随蓟州镇的王永吉和高第一起去往密云。”
李邦华怕崇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接开口阻止:“陛下稍等。”
“怎么了?”崇祯抬起头,看向这位七旬老翁。
李邦华指着青山关说道:“陛下,关宁骑兵不能动!骑兵虽然不参与防守,但他们的任务是比谁都重!一旦建奴分兵从喜峰口或者青山关入关,他们会第一时间支援!”
“否则山海关将两面受敌!”
“还有,王永吉和高第是用来防守喜峰口一带的,把他们调走后,这两处门户大开,建奴入关将入无人之境。”
“李守鑅在遵化不是还有五千新招募的士兵吗?只要守住三屯营,建奴休想从喜峰口入关!至于青山关,让吴三桂自己想办法守!如果我是济尔哈朗,绝不会主动招惹吴三桂。”崇祯说道。
这...
李邦华没有了反驳的话语。
不过,他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陛下调动这么多人,是想围歼多尔衮的正白旗吗?”
“非也!”崇祯没有马上回答。
李邦华很是不解。
黄得功所部四万人马,高第王永吉所部两万多人马,如此兴师动众目标竟然不是多尔衮。
可是除了多尔衮,还能有谁?
猛地,李邦华目光看向宣府镇,明白了崇祯的意图,他立刻劝道:“陛下,此计风险太大,臣...以为实在不妥。”
崇祯死死的盯着宣府镇,目光坚定的说道:“阎应元那边已经打了五六天了,就算建奴全身都是铁做的,他们伤亡至少也得有三四千人了吧?朕以为,时机已经成熟了。”
“可是这么大的调兵规模,一旦被建奴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啊!”
“而且,仅凭高第一人也守不住密云!”李邦华据理力争。
李若琏都看懵了,他左看看,右看看,根本不知道君臣二人在说些什么。
“李指挥使,你怎么看?”崇祯问道。
李若琏低着头,小声说道:“臣没听懂。”
崇祯笑了笑,看向李邦华。
李邦华立刻解释道:“陛下的意思是调五千关宁骑兵去往蓟州镇,然后与王永吉一同前往密云。”
“随后...”李邦华咽了口唾沫。
李若琏知道重点来了,支棱着耳朵尽量不漏一个字。
李邦华继续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高第伪装成黄得功,在密云与多尔衮周旋!”
“这么多人...怎么可能骗得了多尔衮啊?”李若琏一脸的诧异。
李邦华眨了眨眼睛:“也不是不能,高第到达密云后可以趁着黑夜与黄得功进行换防。只换人,其他的都不换,包括旗帜,火器,辎重。”
“黄得功所需的火器,辎重全部从京师调配...就算多尔衮的心思再缜密,短时间内也发现不了异常!”
“哦...”李若琏恍然大悟,“然后呢?”
“然后黄得功与王永吉,以及吴三桂的五千关宁军一同去往宣府,奇袭多铎!”
“妙啊!”李若琏猛地一拍大腿。
此计其实并没有多少谋略,但妙就妙哉奇字上!
所有人都知道京师没有多少可用之兵,但就在这个前提下,愣是凑出了一支劲旅。
关宁军就不必说了,在辽东与建奴厮杀多年,无论战力还是经验都十分丰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