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7章 奇诡之法(1 / 1)

西凉王的骤然离世,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必将震撼了整个北元与西凉的联盟。夜色深沉,萧旭的府邸内,灯火通明,他与萧启年相对而坐,商讨着接下来的每一步棋局。

“陛下,西凉王一死,我们的计划便需迅速调整。”萧旭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抽调前线兵力,彻底消灭西凉的残余势力,这是首要之务。”

萧启年点了点头,眉宇间透露出赞同:“确实,西凉人素来狡猾,若不趁此时机一举歼灭,恐日后成为心腹大患。但仅凭武力镇压,恐难以平息所有波澜。”

“陛下所言极是。”萧旭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们不仅要行动,更要将此事化为对我们有利的局势。”

“我想,将此次北元与楚国的大战所有责任,尽数推卸到已故的西凉王身上,如此,我们既能洗清嫌疑,又能借机削弱楚国对我们的戒备。”

萧启年闻言,目光一亮,拍手称赞:“此计甚妙!西凉王一死,所有的黑锅都可以由他来背。我们只需稍加运作,便能将局势扭转。”

“正是如此。”萧旭继续说道,“第一步,我们必须隐瞒西凉王被杀的消息。以他的名义,联合您作为北元皇帝的身份,共同发布命令,让西凉军队集结于三平山下。这样一来,楚国方面即便得知西凉有变,也会因命令的混淆而迟疑不决。”

“同时,”萧启年接过话茬,“我们需派一名信使,秘密前往楚军前线,找到他们的统帅邹应,告诉他这一切都是误会,是北元与西凉内部的一次误判,看看楚军的反应再做打算。”

“陛下真乃天纵之才。”萧旭沉吟片刻,“人选必须谨慎,既要机敏过人,又要能言善辩,方能完成此重任。”

“我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萧启年自信满满,“此人乃是我麾下的一名密探,多次往返敌境,从未失手。由他前去,定能不负所托。”

“好,此事就让陛下费心了,其他事情,我可承担!”萧旭站起身来,目光坚定,“我们不仅要赢得这场战争,更要赢得未来的和平。让楚国相信,北元的诚意与实力,绝不容小觑。”

“说得好。”萧启年岿然颔首,而萧旭此刻也是起身行礼,眼中同样燃烧着熊熊的斗志,“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将此计策执行得滴水不漏。”

接下来的几日,北元与西凉的联合更改原计划的命令,悄然传遍西凉军队,命令他们即刻集结于三平山下,准备执行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而另一边,萧启年挑选的密探,已悄然启程,穿越重重防线,直奔楚军前营。

楚军统帅邹应,在接到这突如其来的“和解”消息时,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

这突如其来的和平提议背后,定有蹊跷。

然而,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每一个信息都值得深思熟虑。

“召集众将,我们需要商讨一下。”邹应对着身边的副官吩咐道,心中已暗自盘算,无论这消息真假,都是一次考验楚国智谋与决心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三平山下,西凉的军队正按照命令集结,却不知这将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而萧旭与萧启年,则在北元的王城中,静静等待着密探的归来,以及楚国的反应,一场更大的棋局,正在悄然铺开。

……

数日之后,密探归来,带来了楚军的答复——愿意派遣使者前来谈判,但前提是北元必须证明其诚意,以及西凉王确实参与了所谓的“误会”。

“陛下,看来邹应并非等闲之辈。”萧旭收到消息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过,这正合我们的意。就请陛下准备迎接楚国的使者,让他们亲眼见证‘真相’。”

萧启年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他们精心布置了一场戏,邀请了楚国的使者,以及部分西凉的高级将领,共同见证了一场“审判”——一名事先安排好的“西凉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指证西凉王生前曾密谋与楚国勾结,企图背叛北元。

这场戏,逼真得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尤其是楚国的使者,他虽然心存疑虑,但在铁证如山面前,也不得不暂时相信了几分。

“北元皇帝陛下,若真如所言,我楚国愿与北元共讨西凉之逆贼,以证两国之清白。”楚国的使者言辞恳切,却也透露出一丝谨慎。

“如此甚好。”萧旭面带微笑,心中却是一片冰冷,“待此事平息,我北元愿与楚国永结盟好,共享太平。”

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就这样在双方的猜疑与妥协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因为今天使者所看到的一切,尽是一场大戏,被杀之人,审判之人,全部都是北元内部挑选的优伶。

虽然他们无辜,但是若为国家计,死了也是颇有荣耀的。

更何况,萧启年已经许诺他们,会对他们家人好好照顾。

当然这个照顾,是要打双引号的。

其实就在他们接受萧启年计划的当天,其家人就已经被北元的秘密部队,全部消灭。

而且这一次被杀的,不但是他们的家人,就连他们当初生活过的痕迹,也都被一并抹杀。

萧启年不会i任何人都知道,楚国谍报部队的厉害,所有要是不做的干干净净,她担心反而会引火上身,而且一旦要是有人此事传出去。

他这个皇帝哪里还做得下去?

就算是为了国家,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但是也要有一个底线,一旦过了底线,则其声誉必然一扫而光!

真到了那个时候,不用旁人,反正萧启年自己都没有脸,继续做在这个位置上。

可以说,他们的手段残忍无比,但这一切的背后,是萧旭与萧启年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未来局势的精心布局。

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在于战场上的拼杀,早已更在于人心的较量与智慧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