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让改变来得更猛烈吧(1 / 1)

如同那次进行可回收火箭测试一样,指挥中心里的指令和汇报连串响起。

大屏幕上,发射架已经完全打开,火箭已经不再受到束缚和固定支撑。

等到倒计时1分钟,火箭已经立刻就要点火了。箭体附近,时不时地冒着白烟,那是蒸发的液氢,还有用来冷却发动机的液氧,带动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的现象。

叶子恒早已见多了火箭发射,这次虽然很重视,此时却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顾松。

这一次发射,就是上亿的资金花出去了。

顾松可不同于以前的客户,基本都是组织的力量在支撑这种消耗。

他就是个人在出钱,此刻,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结果叶子恒只看见,顾松平静的侧脸。

叶子恒微笑了起来。

也是,直接注资10亿美元做航天,刚刚又发布了惊艳世界开始热卖的谜图手机正在热卖,坐拥百亿资产的男人,怎么可能这么沉不住呢?

过去的几次碰面里,不就充分感受到了他的成熟吗?

顾松听着倒计时直接往10以下开始报,火箭已经明显地有了动静。

其实他是在感受,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里,每一个环节考虑周全的设计,还有精准的执行。

一切有一种工程机械的史诗艺术美。

现在,发动机里,燃料应该是在混合预燃了。

华国的火箭,不会先等到火箭推力达到足够才松开对火箭的束缚,而是直接让火箭从零开始,有缓慢增速起飞的过程。

倒计时清零,远比上次试验巨大的火焰从火箭底部激涌而出,范围非常大的白烟绽放开来。

然后,火箭开始升空,从非常缓慢,到越来越快。

短短一分钟里,火箭就已经从视线了消失,只余一个光点,在日已西斜的黄昏中,让人勉强可以辨别出来。

只有发射指挥中心的画面上,还能通过火箭箭体上安装的摄像头,以及光学测控系统,看到现在的实时画面。

接下来,就静等火箭达到预定高度,实现一二级火箭分离。

火箭发射的最高原则是省钱和可控,而不是最快速度入轨。

设计师们让一级火箭的作用,仅限于用能用上的最大推力,对抗重力提升高度。如果航天器需要达到的轨道高度更高,火箭级数还会更多。

每一级火箭燃料耗尽之后,就变成了累赘。

然后,它们就会在一瞬间,果断地被分离出去,减轻重量,让后续的二级火箭发动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达到预定高度后,火箭会从垂直上升,转为横向飞行。

这个时候在地球引力的影响下,火箭其实有往下掉的趋势。只有横向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才会停止下落,变为绕地球飞行的人造航天器。

每一次点火、每一次矢量喷射控制姿态、每一个阶段的取舍,都是现有条件下最优的设计,通过最优秀的制造技艺,实现了最准确的执行。

稍有偏差,就会谬以千里。

在顾松的思考和感慨中,燃料居多、推力巨大的第一级火箭终于耗尽燃料,然后顺利地实现了分离。

还不够,中继卫星的轨道比普通卫星的轨道要高。现在,二级火箭点火,继续推高高度。

很快,二级火箭终于把卫星送到了卡门线之外,到达了外太空,距离地表已经超过100千米。

“整流罩分离!”

已经到了外太空,卫星不会再受到气动影响。整流罩也是重量,也成了累赘。进一步减轻重量,加速,加速奔赴目标轨道!

火箭的矢量喷口调整着喷射角度,火箭的飞行方向已经不再是垂直于地表爬升高度,而是从大方向上开始累积水平速度,准备入轨。

而当火箭已经进入外太空之后,发射任务算是已经完成了大半,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由了长安卫星测控中心来进行调度。

如同现在顾松想通过量子技术建立一个自己的航天测控网络一样,现在拥有了自己完整航天器测控网络的,都是航天大国,或者合作紧密的国家联合。

群星计划的第一颗中继卫星已经到达外太空,就需要依赖航天测控系统进行后续的观测和控制。

晋城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挥大厅里,传来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实时测控数据,还有后续的密集指令。

现在,就等卫星入轨、星箭分离、太阳能帆板展开,顺利完成和其他通信卫星的组网测试了。

随着发射任务接近尾声,简玉书和叶子恒两人的心也逐渐放了下来。

他们相视微微一笑,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

顾松则感觉前路更漫长了。

近距离观看一次真正的发射任务,给他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与试验不同,真正的发射任务,需要调动多么庞大的资源,多少高端的人才?

且不说这几个月以来,在火箭与卫星设计制造的前期过程中耗费了多少。光是这一个月,就在晋城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数百人的团队,为之付出了心血。

吊装、测试、加注燃料…

而此时此刻,更是由分散在全球各处的测控网络,来提供支撑。。。

在大洋深处,有远洋测控船。

在大漠深处,有地面测控站。

在国外,有合作测控站提供数据。

在长安卫星测控中心,则有一支规模同样庞大的队伍,正聚集在测控大厅里,为群星一号的第一颗卫星、也是华国的第一颗中继卫星进行服务。

这就是航天发射。

而且,这还只是发射一颗重量不到4吨的卫星而已,最终也只需要到达距离地表不超过500公里的同步轨道而已。

顾松要做的呢?

主舱体长度达到800米,直径达到100米的行星际“简易”飞船,附带一个直径300米的环形功能舱区,一个直径500米的环形居住舱区。

靠这样的火箭?这样的发射体系?

顾松内心感叹着,哀嚎着,人工智能啊!

人工智能不出来,让他在现在的水平下辛辛苦苦干个五十年,能有希望目标吗?

不能的!

这趟回去之后,要疯狂吸金,要疯狂科研!

谜图手机横空出世,移动互联网和4G提前乱入这条时间线。

现在,让一切改变,来得更猛烈些吧!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