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气到快吐血的大正倭王(1 / 1)

_全文免费阅读_来自()

作休时间颠倒了。。所以老是凌晨更新,抱歉哈!

这一年的日本,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中华民国这个主人,丢给了日本不少骨头。特别是进入夏季后,中华民国丢给日本的轻工业、低级零件加工的工厂投资突然猛增。

中华民国民族资本集团已经开始全面发力,军阀寡头财团与中国民族资本商人,纷纷将轻工业、低级零件生产、加工产业大量的转移到了日本。

随之而来的是对日本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而日本政府,则再次借贷了大笔的债务,从而建设日本基础设施。

日本政府此时已经是负载累累,中华民国华夏银行贷款给日本的钱,年利率达到6,同时按照国际贷款惯例,借款中还要扣除一部分利率、还有扣、汇费、经理费等项,相当于日本政府能拿到的真正金额,只有贷款额度的80,另外20被扣除在各种费用当中了。

此时的世界,罗斯柴尔德财团制定的规则就是这样的。

日本政府除了中日战争战败后,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二十一条》所承担中国损失赔偿、战争赔款共计73亿炎黄币之外。

后面几年下来,日本政府又陆续借了27亿炎黄币,凑了个整数——100亿。

100亿炎黄币的债务,相当于战前200亿日元左右。

当然这只是日本政府的欠款,日本政府之外,日本四大财团也欠了中国华夏中央银行一屁股债,达到了30亿炎黄币左右,全都投资到日本基础设施上去了。

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让日本在战后迅速的重建了起来。使得日本在战后,也迅速成为了一个大工地。几乎日本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

大量的先进工程机械也被应用到了日本的建设当中。

不过债务问题,每一年都得让日本付出高额的利息,相当于每年要付出7.2亿炎黄币的利息。

而且兴建的工厂,都是那些无法形成什么战争潜力的工厂。

此时的日本,连大炮都造不出来。步枪也许勉强可以造,但是也没有工厂,生产潜力也不大,除非是用低级的生产方法。

日本还没有资源。

中华民国垄断了日本海运,其他国家的船只一律不能在日本登岸,日本的进出口完全被中华民国掐死。

此时的日本。不是想进口什么就能进口什么,必须经过中华民国的转手运输。出口方面,日本也不是想出口什么就能出口什么。因此日本注定无法生产那些高端产品。

不过战后日本因为获得了那么低级产业和高污染型产业,以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导致了日本就业形势一片看涨。

以至于在日本地区,不仅男人被动员了起来,连女人也被动员进了工厂。甚至是老人、小孩都在家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业。

如此一来。日本人吃饭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每个日本人,都能吃饱肚子了,日本社会治安环境顿时好转,犯罪率大幅度的降低,社会呈现出了一种稳定的状态。

这更加让那些普通日本人相信,只有跟着天朝上国才有好日子过。违背天朝上国的意志。下场是非常凄惨的。

不过日本人吃的粮食,大部分都是那种三季稻,口感显得非常差。中华民国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减少了很多。因为杂交水稻的出发点,是让人吃饱肚子,从而饿不死。在商业性上差一些。

中华民国现在农业资源丰富,不愁国民吃不上饭,因此开始追求农产品质量。所以那些优质大米在中华民国境内大量种植。

而那些口感差一些的杂交水稻,都是种成三季稻出口到各个附属国。

日本人可不管这个口味问题。能吃上大米就让他们感觉很是幸福了,如今的日本得到了充足的三季稻供应,已经没有什么米骚乱的暴动发生了。

此时的日本已经是不种粮食了,他们的土地不是拿来建工厂了,就是被拿来种植桑树等经济作物了。

中华民国基本上也将能分包出去经济作物生产任务都分包给了附属国,因为经济作物的个人产值太低。

而中华民国生产粮食有优势,因为有机械化农业体系,一个劳动力可以生产出几百、上千名劳动力所能生产出的粮食。

日本的土地,大量被用来种植桑树,以发展生丝业。丝绸在中华民国有大量的自身消费。

随着中华民国的汉服重新被老百姓接受,丝绸质地的汉服成为了人们消费的热点,因此在服装消费上,丝绸消费每年都在增长。

日本人养蚕很厉害,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生丝是日本换取外汇的主要产品之一,甚至将中国的生丝业排挤得只剩下小部分国际市场份额。

后来日本生丝业因为江渝投资、扶持中国生丝业,遭到了打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甚至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甲寅战争中之后,日本生丝业出口将至零点,这种毁灭性打击让日本一度放弃了生丝生产。

日本投降之后,生丝业却是重生了。日本到处都种起了桑树,很多还是从中华民国挖过去的大桑树。

养蚕业再次发展了起来,日本人靠着无比惊人的韧性,再次将生丝业发展了起来,在这一年日本的生丝产量超过了中华民国的生丝产量,并且差距还在拉大。

中华民国的生丝业规模开始急剧缩小,而日本的生丝业却在急剧膨胀。为日本创造了不少的外汇,赚到了很多炎黄币,成为当前日本的拳头农产品。

在经济作物方面,除了种植桑树之外,日本的土地还被大量种植水果,那些适合在寒带种植的水果,如苹果、梨、樱桃、猕猴桃等适合出口到中华民国的水果被大量种植。

另外日本的土地。被大量种植蔬菜,或被大量建造养殖场,养鸡、养猪。

就是没有种什么粮食的,粮食基本上都是由中华民国供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中华民国掐住日本粮食供应,日本粮价就会飙涨,甚至是出现饥荒。

只要日本人配合,好好当资本奴隶,被乖乖的压榨他们的劳动力,中华民国就能保障日本的粮食稳定供应。

日本农业也呈现出了一种与中华民国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中华民国。农业、养殖业受财团支配,并且开始采用订单生产模式,中华民国的农产品开始向不太过追求单亩产量。而是追求高质量的路线发展,对农药残留,以及化学添加剂养殖是有限定的。并且有统一的质量检测机构,质量检测体系也开始越来越完善,劣质农产品很难流入市场。

在日本则不同。日本的蔬菜是怎么长得快就怎么种,怎么杀虫效率高就怎么杀,完全没有农药残留概念。而日本的养殖场,只是以养鸡、养猪为主流,因为这两种牲畜长得最快,所消耗的饲料最少。另外。中华民国开始研究如何催生肉鸡和肉猪,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日本的养殖业当中。

在中华民国看来,日本人不用吃得太好。

就像是后世美国对待中国老百姓一样。肉鸡和肉猪都是疯狂催生出来的,这些肉类则直接供应给日本民众食用。

日本的蔬菜、肉类是别想出口到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的质量检测这一关是过不了的。

养牛业在日本基本没有,牛肉都是靠从中华民国进口,价格也比较贵。一般日本人消费不起。

而日本损失了制海权,渔船都不允许拥有。使得日本人喜欢吃的海产品也全靠中华民国出口给他们。

捕鱼的个人产值是比较高的,因此中华民国自然是让自己的国民来发展海洋渔业,并对渔业资源进行严密的保护。

基本上在亚洲海域,拖网船的身影已经看不见了。

中华民国的拖网船,则开始向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发展,每年的灭绝捕捞模式,能捕捞到大量的渔产回来。

不过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缺乏蛋白质了,所以拖网船捕捞也收敛了不少。

在日本,渔产加工业也发展了起来。

这些渔产加工业是由中华民国民族资本商人投资,能保障渔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情况。

而日本又有廉价的劳动力。

加工渔产是比较脏的工作,每天干完活浑身都是鱼腥味,而且不是每一种鱼都有相对应的机械可以加工,因此手工渔业加工被日本、越南、南洋土著等附属国分包,其中以日本规模最大,因为日本渔场的捕捞量是最大的,能就近运到日本去加工。

渔产经过日本人的加工之后,包装好就能出口到中华民国去。

为了减少日本人对天然海洋渔产的消耗,中华民国在日本大力发展沿海渔产养殖业,让日本人大量消费养殖渔产。

对于中华民国来说,要忽悠其他国家,只要在建筑、服装等方面搞好就行。

就如后世人们认为韩国很先进,那么漂亮的城市,还有大量的家庭汽车、个人电子产品等等。

但是谁知道韩国人竟然把排骨当成一种送人的礼物,吃排骨对他们来说就像是过年一样。

这就是工业时代的迷雾。

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好,农产品供应是否充足是一个重要标志。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抢走,只有你吃到肚子里的食物,以及脑海中的知识是别人所抢不走的。

高楼大厦、汽车手机什么的,只能看,不能吃。

干的比牛多,吃得比猪差,这就是经济殖民下的产物。中华民国此时根本不把日本人当人看,认为日本人没资格过太好的日子。

知道为什么后世的日本漫画、AV产业、韩国的娱乐产业那么发达吗?

那就是当一个国家的物质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只能满足国民的精神了。物质与精神,都是一种‘粮食’,可以使人满足。

中国古代的物质也不丰富,而精神粮食是比较正气的那种。而当世界彻底的进入后天社会之后,所出现的精神满足形式就产生了变化。

而在此时的中华民国。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精神上的需要则逐渐的下降。

物质、精神,是相冲突的。

如果从命理上来解释,物质就是‘财’,精神就是‘印’,财是克印的,当一个社会的物质非常充足的时候,精神是被削弱的。

后世的美国大兵之所以意志力薄弱,也与美国的那种放纵物欲的生活方式有关。

中华民国此时相比美国的那种消费文化来说好得多,民众没有太过执着于物欲。很多家庭还是提倡节俭。

但是这种模式,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市场规模。

万事万物,总是充满矛盾性的。

中华民国此时随着物质的丰富。江渝这群掌权者也在物质、精神的侧重上出现了一定的迷茫和摇摆。

基本能确定的论调就是,物质占上风,这是战争的需要。

另一方面,战争的需要又使得中华民国不太愿意丢弃精神上的优势,过去的中国。士兵因为长期生活艰苦,所以作战时吃苦耐劳、意志力顽强。

军方已经发现,尽管在学校教育上狠抓意志力,但新兵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意志力下降的情况。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物质得到丰富的同时,意志力却是开始下降的。

中华民国的士兵。也逐渐对先进的军事技术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军方对此有一定的忧虑,如果物质腐蚀掉了下一代,也许日后中华民国的士兵。很可能成为少爷兵。

但江渝对此还是看得比较明白的,传统靠意志力来进行的战争,在大工业时代面前,竞争力已经下降了。

物质的发展潜力更加强大,一颗核弹就能杀死几十万人。而意志力呢?一个念头能杀死几十万人吗?

但是意志力却是军队素质的体现。一群意志薄弱的军队,是绝对无法适应艰苦的作战环境的。也打不出勇猛的气势。

所以江渝只能尽可能的通过学校教育来保持青少年的意志力,而他们未进入社会前,也正是参军的年纪。

传统的作战模式,比较简单粗暴,成本是比较低,但伤亡率比较高。所以中华民国没办法使用红色毛熊那种模式,中华民国只能走德国那种军事模式。

德国的军事模式是比较精密的模式,靠的是娴熟的单兵作战技能、高素质的军官指挥作战,以及强大的装甲单位。

越简单的东西越有竞争力,越精密的东西越经不起折腾。

二战中,这种道理在德国和毛熊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德国的工业被炸上几遍之后,德军就迅速呈现出败局了。当德军精锐士兵、军官都拼得差不多的时候,德军也就完蛋了。但是,德军那种精密化的战争模式,在前期却是能够爆发出极为强大的战斗力,能迅速的击垮敌人。

红色毛熊的战法比较简单、粗暴,一开始被打得节节败退,但是后期却打出了气势,一路高歌猛进。苏联的模式即是人海战术、大炮兵主义。靠人海,以及大量爆技术含量不高的炮兵来打败敌人。

美国也是施行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战术,那就是对敌人粗暴的倾泻炸弹、炮弹、子弹,靠庞大的工业来击败敌人,越打到后面竞争力也是很强大的。

中华民国当前却可以选择两种模式,即德国模式与美国模式相结合。

即组建德国那种精密模式的闪电战部队,又可以组建美国那种靠炸弹、弹药堆死敌人的模式。

两者并不冲突。

即常备部队是闪电战模式,而全面战争爆发后动员的普通步兵,则组建成美国模式的陆军。

闪电战模式,也可以用强大的工业来配合,向敌人倾泻大量的弹药。

这样一来,战争一开始的爆发力比较强,而持久能力也很强大。

定下了模式之后。中华民国的军事发展路线就很清晰了。在军队素质与军事技术、工业规模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尽管有一定的矛盾性,但可以依靠学校教育及军事训练两个方面尽量克服,能克服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不像美国那样,把劳动力全部都投入到经济发展当中,从而忽视军队素质的提升。

美国那种模式,也就适合后面跳出来摘桃子。

因为美国的前期爆发力很烂,不到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他们的士兵是打不了仗的。等于说完全依靠美国那种模式,战争初期是啃不了硬骨头的。

美国有大西洋、太平洋做屏障。自然能那么玩。中华民国在世界岛上,与美国的国情又不一样,很多时候得这个各附属国的大哥挑大梁。如果自己啃不下硬骨头的话,那就完蛋了。

美国有英法做炮灰,中国却是只能先自己打,然后再让小弟们把炮灰送上战场,那些小弟们是挑不起大梁的。

日本政府这一年也开始商议你建立陆军的问题。因为老大有需要,需要一大堆的炮灰到前线打仗。

中华民国要日本组建一支100万兵力的巷战部队,专门把这些日军训练成打巷战的部队。

不过军费谁来出呢?

“八嘎,支那人是要让我们大日本子民到俄国战场去送死。”大正倭王在王宫里破口大骂,“这些陆军又不是在日本本土组建,我们为什么要服从?”

“倭王陛下。上国的旨意是不容违抗的。”寺内正毅首相面色毫无波澜的对大正提醒道,说起话来语气平淡,但却让人感觉到了一种阴恻恻的气氛。

昔日谁敢这么和天皇说话?当然。现在不是天皇了,而是倭王。带着一个倭字,就像是日本称呼中国为支那一样,是一种蔑称。

大正被寺内正毅这种语气呛得鼻子都气歪了,拍着桌子再次连呼八嘎。指着寺内正毅问道:“那么军费谁来出?”

“自然是由我们日本王国来出的,这是作为藩国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上国作为宗主国。其敌人便是我们的敌人。如果我们不全力帮助上国打败敌人,日后欧美鬼畜就会再次入侵日本。”寺内正毅打着官腔说道。

大正气愤的问道:“那么我们大日本帝国能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倭王陛下,大日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请注意您的言辞。我日本王国乃戴罪之身,自然不能妄图回报,应该将功赎罪才对,这样才能取得上国的信任,从而取消当前的诸多管制。”寺内正毅入戏得很彻底,在他看来,要骗人,先得骗自己。

至于最后会不会把自己绕进去,寺内正毅只能指望日本的家庭教育了。

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日后大日本帝国能够重新崛起,就像是汪精卫的‘曲线救国’主义一般。

大正倭王被气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他指着寺内正毅八嘎呀路、八嘎呀路的骂的半天,这才气呼呼的问道:“那么我们日本每年需要支出多少军费?”

“每年只需要支出2亿炎黄币军费。”寺内正毅平静的回答道,此时的大正毫无权力,向大正汇报政务,只是出于对大正的一种‘尊敬’,或者说是习惯,但并不意味着寺内正毅会害怕大正。

作为同一个民族,昔日的天皇是整个日本的精神支柱。寺内正毅还是希望这个精神支柱继续存在的,一个国家不能失去精神支柱,否则就会沦为一盘散沙。尽管他知道,如果和大正闹翻,后果只会被指责成为卖国贼。但是寺内正毅非常精明的意识到,此时中华民国实力强大,只要抱紧这棵大树,就能获得荣华富贵,自己也不用怕被国民报复。

“呐呢?才两亿?日本有几个两亿?”大正一脸怒其不争的拍着桌子质问道。

“尽管现在没有,但以后会有的。在上国的指导下,日本经济非常繁荣。我们未来,将会有很多个两亿的。”寺内正毅此时也有些迷信于中华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

日本,在战后仅仅几年,经济就恢复了成了现在这模样,成就可谓巨大。

而大正听到寺内正毅的话后,已经气得快要吐血了。

_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