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一边为弘治推拿,一边问:
“听说前段时间藩王闹事,真的假的啊?”
赶赴京师的路上,他听王守仁提过一嘴,不过尚未尘埃落定,他想听听弘治打算怎么做。
“也说不上闹事吧,这事儿……有些复杂。”朱佑樘简明扼要解释了下经过。
李青沉吟道:“太子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力过猛了些,却仍可努力。”
“宗禄永额万不可取,至少现在行不通。”朱佑樘严肃道,“朕天命无多,他日御驾西去,朝局必将发生动荡,若是再得罪了藩王……怕是厚照更加难以应付。”
顿了下,道:“这都过去几个月了,藩王耐性也被磨的差不多了,马上也快中秋了,朕想着到时候趁着机会,将藩王交税的事儿给落实下来;
如今朕缠绵病榻,正好可以赖在藩王身上,想来他们不会再激烈反对。”
朱佑樘苦笑自嘲:“朕这个天子一直都是老好人,可身为皇帝,如此属实失职,这次哪怕为了儿子,也得做回恶人了。”
“倒也不必如此,弘治一朝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如今这般,完全符合先帝的心理预期。”李青轻声安慰,“也不能怪你没作为,实在是先帝做的太多,没你发挥的空间。”
“真是……这样吗?”朱佑樘问,“你觉得先帝会满意朕的执政策略?”
“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李青轻笑点头,“百姓安居,国力向上,朝局稳定,你做的挺好了,当初我与先帝下江南,他常说对你的期许,大抵就是这些了,这些你都完成的不错。”
“真的?”
“当然。”李青含笑点头。
历史上的朱佑樘如何他不知道,可眼下这个,确是一个很合格的守成之君。
确有瑕疵,却也有闪光点。
文官放纵了些,可也干了实事,在大明高速发展的阶段,就怕臣下内耗不作为,这一点,弘治一朝完美的避开了。
只是……也使文官集团更加壮大了!
不过李青总体还是满意的,文官集团远没有到失控边缘,大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朱佑樘确实仁慈过了头,可也正因仁慈,大明才得以迈向工商业发展之路……
若是换成朱棣、朱瞻基那爷俩,任凭李青说的天花乱坠,二人也不会答应。
无他,皇权大于一切!
可在弘治这里,却得到了完美施行。
有时李青也会自我安慰的想着,这所谓大势,是不是也冥冥之中利于自己的谋略呢?
帝王的性格,往往决定着国家发展方向,甚至……性格大于能力。
只不过,朱厚照的性格……李青实在想不到如何利用。
通过王守仁的讲述,以及这次宗禄永额,李青对朱厚照的能力还是挺认可的,然,这性子……跟眼下的政局实在不契合。
如若把朱厚照跟朱标对换一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不是说朱厚照能力强过朱标,而是他的能力、性格、政治土壤……最适合接老朱的班。
可惜,没有如果。
“先生怎么不说话了?是觉得藩王不会轻易答应交税吗?”
“哦,不是。”李青按下思绪,道,“我在想,既然要利用扣帽子来实现政治成果,何不利用的更彻底些呢?”
“什么意思?”
“当初跟先帝闲聊时,他也提过类似宗禄永额的设想。”
其实朱见深没说,是李青瞎编的。
说起来,当初在藩王被朱棣削过一次后,他倒是跟朱棣提过类似的设想,只是朱棣觉得那样太狠了,怕到了地下没法跟老子交代,便没同意。
宣德朝……他早早下野了。
到了第二次入朝,三杨当道,文官做大,他也没精力顾忌藩王,想着先把政治格局拉回来,然,刚有起色,朱祁镇就来了个御驾亲征……
朱祁钰的上位过程,注定他做不了一个铁腕皇帝,且他性格也做不了铁腕皇帝,到了朱见深时……问题就有些严重了,便又给了藩王喘息之机。
朱见深把政治格局拉回来了许多,弘治虽放纵了些,但情况还是要优于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
李青觉得针对藩王的改革不能再拖了。
他跟藩王没仇,也不是存心让老朱的儿孙过苦日子,奈何……这群家伙太能生了,哪怕爵位递减式继承,宗禄仍是朝廷一大支出。
要知道,王爵是不在递减式继承范围之内的!
这也就是说,王爵每传一代,就会多一大批郡王、及郡王以下的宗室,尽管递减式继承,可总体数量依旧在野蛮生长!
当然,如若不递减,将会更加恐怖。
眼下来说,已经有宗室归于平民了,可减少的远比不上增加的,宗禄开支依旧在上涨,上涨幅度没原制度那么变态,却依然惊人。
是时候再踩一脚刹车了……李青严肃道:“太上皇,宗室开枝散叶的速度太惊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百千……虽递减继承,可王爵并不受影响,如若不改制,总有一天朝廷会顶不住这庞大的财政支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