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七十三章 造假有传统(1 / 1)

“倒也是。”大家到今天才算是知道了这桩公案的答案,蔡荣斌说道:“好像康熙为了模仿宣德青花还让瓷工搞出了‘墨分五色’模拟晕染,‘青上点青’模仿串珠纹,做工到这程度,已经是寄托款的巅峰了。”

老李也说道:“原来模拟永宣青花纯属费力不讨好,所以并非没人想仿宣德,而是仿宣德一眼假,挣得可能还不如仿成化多。”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除了像康熙这样动用国家力量能够模仿个七八成,依然能够被行家一眼看出寄托款,纯属为了满足自己过干瘾的“奇葩”外,对于其余需要靠卖瓷器挣钱的瓷工来说,首选肯定是模拟相对容易的成化,而成化的器型又已经从雍容端庄变成了清新秀丽,这才是后仿品中缺少永宣器型的真实原因。

“其实我还挺理解康熙的。”周至也挺认同:“永宣器型的确漂亮,尤其是搭配青花。”

“我觉得国内瓷器厂商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不说仿古了,就做出来当做实用器销售,其实也很好嘛!”

“这件东西,价值如何啊?”柴荣斌问道:“我不是想卖啊!我先交个底,这罐子我是五千收的,我就想知道它现在值多少,将来能值多少。”

“五千,漏大了啊!”肘子再次认真打量起这个罐子来。

罐子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青花色泽,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

造型则直接继承宣德器物一样饱满,只是罐口部略收,与宣德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

线条方面,因为多了比宣德更高的底足,变得比宣德线条更加平缓,多了过度,不如宣德起伏明显。

纹饰布局方面和宣德一样,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

颈饰忍冬纹,肩饰缠枝牡丹纹,腹部绘月映松竹梅纹,辅以花草、坡地、灵芝等植物。

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

底足还有一个变体的“福”字。

这款罐子所用的青料有两种,进口苏料于国产青料相混合,呈色较苏料淡,略显灰蓝,但苏料本身该有的四大特征,却反而更加明显,因此即便没有款识,也能一眼认出,属于大开门的东西。

加上精湛绘工,即便不是官窑器,没有年代款,但因为时代特征相当明显,已经具备了官窑的“气质”。

不过现在还是大家认官窑底款的年代,有钱的大富豪们对于这样的“争议”货还没有什么购买欲望,毕竟“大开门官窑”五个字特征明显,识别容易,工艺精美,美学价值历史价值通通拉满,投资价值很高,升值空间明显,当然是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藏品。

而空白期和崇祯时期的青花瓷器因为无论是官窑或者名窑,都没有款识作为明确区分,因此对于藏家的鉴赏水平,文玩知识和经验,就有了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光有钱行不通了,容易被坑,还得具备相当的素养才能玩。

这就多了一道“准入门槛”,这道门槛拦住了如今绝大多数的人,需要再过十年二十年,具备素养的人越来越多以后,人们才能正视空白期和崇祯青花中那些精品的价值,成为青花瓷收藏中最后的一匹黑马。

“现在这个罐子能值三万左右。”这句话周至倒是敢说,不过后面那句话就不敢出口了。

能够达到官窑水准的空白期和崇祯时期的青花大器,像蔡荣斌淘到的这个,二十多年后,价格一样能够突破千万。

不过周至就算现在说出来,估计是不可能有人会信的,而且周至也不能保证柴荣斌真的能够一直保留这件瓷器,于是笑道:“至于说将来的价格嘛,谁也说不好,只能说潜力巨大。”

“要是柴叔将来想要让手的话,记得我也是空白期青花和崇祯青花的收藏爱好者就行。”

“我这边儿都还没焐热了,肘子就打上我的主意了,这样可不行啊。”柴荣斌假嗔道。

“五千变三万,这漏也真是不小了。”老王喊道:“是应该请客!”

“也不是所有的空白期青花都值钱,且升值空间巨大。”周至有点害怕这几位爱好者受到刺激后胡乱出手:“空白期的东西良莠不齐,如何判别它们的等级又是一门大学问了,除非能够碰到今天柴叔拿来的这般工艺水准的好货色,别的民窑出来的普品,价值其实不大的。”

“包括元青花,宋瓷,也都是这个道理,并不是说时间越古老就越有价值,这一节大家可千万要记得明白。”

“其实吧,这一行最需要的,却是一个领路人。”张诚说道:“像肘子这种家学渊源,然后又给王老爷子和启老爷子看中,倾囊相授的,可以说是神仙际遇了。”

“好多人跟着别人懵懂入行,殊不知带他的人本身都是个二把刀,那当真是盲人骑瞎马,倾家荡产都不够交学费的。”

“诚哥说的是真的。”周至点头道:“很多所谓的民间高手,其实就是在文玩城练摊儿练得久了,靠着久病成的医,本身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一个历朝年号表都背不出来,水平其实就不大靠得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