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文无第一理无第二(1 / 1)

第751章 文无第一理无第二

“诶?舒意你不喜欢喝可乐啊?”电影散场之后,徐慧看到江舒意身边的可乐没怎么动,不由得问道。

“没有啦,只是不喜欢看电影的时候吃东西。”江舒意脸红红的,其实是因为之前看电影的时候一直被周至牵着手,她又不好意思刻意抽出来。

“我们去吃串串吧。”徐慧鄙夷地看着周至:“估分最高的那个请客。”

徐大小姐的逻辑就很怪,一副谁分高谁反动的样子。

七中的底子非常雄厚,江舒意的成绩放到七中文科班,已经落到了十名以后,足见高三一年这些娃发力之后,还是让夹川中学不够看。

不过还是没人能够估到五百一,最高的张蔚然算下来也比周至差五分。

徐慧这次也考得不错,轻松就拿到了四百九,虽然在班上名次才第十,却已经比江舒意还高。

“还是你们厉害。”周至叹气:“我们奋发三年追赶,结果还是赶了个寂寞。”

“那也不包括你。”张蔚然本来没同样鄙视周至的,这下也加入到徐慧的行列:“不过大家都说伱选蜀大太可惜了。”

“那是他们根本就不懂。”周至笑道:“去哪儿吃串串?消防队外头?”

江舒意轻轻拉了周至一下,张蔚然也立刻说道:“串串还是算了吧,现在不是流行冷啖杯吗?我们去新华公园吧。”

说起来这个词还是出自周至的《川味趣谈》当中记录的一个关于时代变迁的故事。

在以前,成都平民家庭一天只吃两顿饭,分别在早上十点点和下午五点左右。

到了晚上,肚子再饿,也最多只能“打个尖”,也就是吃点小零食。

还有就是简单喝个“单碗”,有酒无肴,把自己哄睡觉。

这个吃酒不吃菜的习惯,就叫做“冷啖杯”。

后来生活好了,在到了夏天,市民就会在院坝里支上小地桌和矮板凳,摆上煮花生、毛豆、豆干、卤菜和腊肉之类的下酒菜,再来点白酒或自家泡酒。

若是邻居一起乘凉,要么招呼一起饮酒,要么将各自的酒菜合在一起歇凉打尖,每到这时,大家就会相互客气,说点“酒冷菜淡,莫要客气”之类谦虚的言语,因此也有了“冷啖杯”慢慢也有了“冷淡杯”的说法。

在成都人眼里,夏天晚上,带上家人或三五朋友,冷啖杯就是最安逸的消暑生活了。

大家吃着冷啖杯,摆着龙门阵,将心中事的讨出来摆一摆,既渲泄了心中的情绪,也放松了心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淡泊真情,更是蜀都人悠然自得的生活体现。

最近几年,蜀都街头突然就多了一种“大排档”,卖的食物都是卤菜、豆干、兔头、鸭脖子、泡凤爪、炒田螺、炒龙虾之类的凉菜,喝的是冰啤酒,取其菜冷酒凉,不知道是不是有个老板读过《川味趣谈》,便给自己的摊位打出了“冷啖杯”的招牌。

然后仿佛一夜之间,满城的大排档全都成了冷啖杯的叫法了。

“付霞播过吃兔头没有?”周至端着一盘兔头一般花生放到白色塑料桌上,和大家端过来的凉菜放到一起,然后招呼:“老板,两扎鲜啤!”

“好像没见过,可能她还不敢吃。”徐慧说道。

这里是公园外头小河边儿的一个角,坝子很大,摆着些白塑料的桌子,白塑料的凳子,桌子中间还有一孔可以插伞。

摊子上买的主要就是卤菜,凉拌菜和花生毛豆,品种还十分的丰富。

边上还有俩不锈钢的罐子,那是鲜啤酒罐子。

鲜啤酒比瓶装啤酒多了一股子麦香,好喝得多,价格还便宜,市民们都非常喜欢。

为了让客人坐得下来,边上还拉了一台电视机过来,大家聊天儿的时候还可以搂两眼。

“慧慧要出国了。”江舒意这才说道。

“是呀?哪个国家?”周至问道。

“先去比利时。”徐慧撕着鸭翅膀:“先修西方艺术史。”

“听起来也很有意思。”周至点头:“艺术和文学哲学都挨边,将来留校当老师,或者……进艺术品拍卖行?”

他其实也想不出来这个学了以后,将来干什么。

就跟别人想不出来他学个音韵学出来,将来可以干什么一样。

不过区别在于周至一点都不迷茫,而徐慧还不是。

“先出去看看吧,这么好的机会。”张蔚然安慰道:“其实我最遗憾是和肘子做不了同学。”

“北大中文系,好了不起哟。”周至就揶揄道:“来吧,祝贺一下你们俩。”

张蔚然也是优干,省三好,加上现在破五百的好成绩,基本上是他挑学校,因此和徐慧一样都是铁板钉钉的了。

四个人里边其实就江舒意还没定下来,到底能不能去复旦读国际经贸还两说。

说起国际经贸这个专业就是名头吓人,这两年也火,不过很快就会沦为二流专业。

但是任何专业也看人适不适合,喜欢不喜欢,认真学,其实再冷门的专业都能出人投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