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奏疏只是不传之秘,只在你我和宫中知晓便可。
对外,则是以兵部命令南洋水师上岛剿倭为名出兵,只后在南北设立水寨,也可对外说是防止倭寇死灰复燃。
至于迁移卫所,可徐徐图之,以浙闽各挑选一卫所东迁,之后则是从南直隶和浙江各转移一船厂,前后我计划五年完成。
届时,再有陛下昭告天下此事,木已成舟,自然也就这样了。
同时,还可招募天下举子赴东番岛教化百姓,可以五年为限,五年后回朝以上等补录朝官。”
魏广德淡淡开口,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张居正闻言,眉头一挑,他是没想到魏广德早就有打算,采用逐渐蚕食的方式,把东番岛完全纳入南洋水师掌握以后再对外发布诏书。
届时,就算群臣有人议论,可是应该还会有更多的举子会选择争夺去东番岛做教谕的机会。
毕竟,魏广德的意思,只要在岛上干上五年,就可以回朝入仕。
八九品的官,在进士老爷们眼中,那什么都不是,也只有七品才能算官。
进士们起步的七品官,却是许多举人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官职。
张居正只是思考片刻后,也不得不承认,魏广德的谋划成功的概率很大。
南洋水师已经在东番岛站稳脚跟,只需要抽调两个卫所两万人上岛即可。
待这些人安顿下来以后,才是船厂搬迁,到这个时候,就算反对,也很难做到,因为南洋水师已经驻扎在岛上了。
虽然不认为占据东番岛有多少价值,可是按照魏广德的意思,只是出动卫所的话,貌似对朝廷影响不大。
其实,如果魏广德一开始就说要迁移多少平百姓过去,张居正是一定要反对一番的。
因为迁移百姓,就意味着有许多人要离乡背井,这里面不止是宗族的羁绊,迁移带来的苦难,朝廷也需要准备很多东西。
不止要为移民准备沿途补给和交通工具,到了地方还要发至少一年的口粮和准备大量生产工具,这是现在的大明朝廷所不具备的。
张居正已经完全掌握了户部,可也正因为了解户部的真实情况,所以一切过大的开销,现在的张居正都非常犹豫。
工部尚书朱衡早已经从南直隶回来了,可以说迦运河的勘察已经完成。
通过这次勘察,朱衡已经确定迦运河是完全可以建成的,而且对于解决漕运,作用也非常显着,可以有效绕过难走的徐州段。
不过这段运河建造经费也是很大的,大到工部根本无力支持这个项目建设,必须要户部支应钱粮。
迦运河的建造和之前朱棣修复运河不同,那是原来就有底子,只不过是进行大规模疏浚就可以。
所以,通过大规模征发运河周边劳力,用些时间,大运河就完成了通航。
而这次要挖凿的迦运河,则是以前完全没有基础的,要重新开出一条新河道来,还是数百里长的河道。
工程量,可想而知。
不过好在,按照魏广德最初提议,其实也是工部一些人的意思,那就是不把迦运河的开凿当成朝廷的头等大事儿,毕竟现在大运河的航运还算是通畅的,虽然偶有断航,但大体还能用。
迦运河的开凿被视为备用航道,一开始只保证单船可以通行,也就是年初时迦运河仅供北上漕船使用,年尾时则是供漕船南下返航。
这样的话,再加之用数年时间徐徐图之,只在农闲时集结周边徭役施工,还是可以完成的。
而且这样做,对朝廷,对地方上影响也都最小。
特别是新航道通航后,对徐州的影响最大。
虽然迦运河不走徐州,可是毕竟一旦开行,走徐州的船只就会少许多。
无疑,这对徐州这座中原大城来说,经济方面的影响巨大,必然会遭到徐州官员的极力反对。
用数年时间,缓缓改变徐州的经济结构,也可以保持这座中原大城的稳定。
至于之后,迦运河是否要继续拓宽,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最关键还是沿途迦河等河道的水量才是决定这条航道能否扩大的根本。
水运,始终都绕不过水。
没有充沛的水量,自然就无法行船,特别还是满载漕粮的漕船。
这也是朱衡建议,一开始只供漕船通行的原因。
对此,户部只需要供给工部少量钱粮,工程明年就可以开工。
今年肯定是来不及了,太过仓促,容易出乱子。
搬迁卫所,当然也是要花钱的,可这钱大头可不是户部出,而是兵部筹措,这就解决张居正很大的压力了。
虽说最后其实都是花的朝廷的银子,可银子从谁手里流出去的,这其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大明朝的朝政,并没有真正的,后世的财政部,掌握政府的钱袋子,朝廷的财政是分散在多个衙门里的。
经常性的,户部的仓库可以跑马,都空了,而工部、兵部其实多多少少还有银子,更别说兵部掌握的太仆寺,常盈库现在的银子之多,已经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