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国难思良才(一)(1 / 1)

狠宋 比萨饼 1768 字 4个月前

听忽必烈这么来了一嘴儿,刘秉忠心中一惊,忙鞠身道:“臣愚昧,不知道大汗所言何人?”

“乃剌忽不花为何不出兵马?”忽必烈问道。

乃剌忽不花是阿里不哥的儿子,在其父(阿里不哥)兄(药木忽儿)死于明将孟知恩之手后,得忽必烈的支持,乃剌忽不花接替其父位置,亦为汗,辖地为蒙古龙兴之地哈拉和林一带,这是忽必烈先前许给阿里不哥的土地!

要说到忽必烈确有成大事者的风范,阿里不哥曾与他打了这么久的战争,他对他不罪不罚,还把哈拉和林留给阿里不哥一族,即使阿里不哥死了照样认账。

忽必烈待人仁义,这也正是刘秉忠等汉人对他死心塌地的原因。

“哦,乃剌忽不花兵力薄弱,我怕抽调他太多的兵力会影响他控制地域……“刘秉忠随口找出个理由。

不同于其他部族,乃剌忽不花受忽必烈支持(可贬称为豢养),是可以直接调动他的部队参战。

“不,此乃大事,乃剌忽不花作为太祖的直系后代,必须参战,让他来!”忽必烈严肃地道。

人马可以少出,必须要打出旗号,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不容忽视。

刘秉忠立即请罪道:“臣思量不周,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无罪!”忽必烈轻描淡写地道,大度地体谅刘秉忠。

刘秉忠则暗暗地捏了一把冷汗,向来算无遗策的他岂会出此疏漏,这本来是他的留手,即在草原上留下拖雷一系的人,这是为了应对万一中原大战,真如张柔所料的蒙古惨败后,忽必烈事不谐了,乃剌忽不花还能接过蒙古的大旗,继续与孟神通作战。

这兵荒马乱的,忽必烈不一定能保得住。

至于投降孟神通?咱老刘家可没食过汉粟,吃的是蒙古人的羊!

他想留后手,没想到忽必烈目光如炬,就连乃剌忽不花的部队也没放过,罢了,调兵就调兵吧,或许是自己多虑了呢!

忽必烈仔细审视,刘秉忠的文稿上写得很详细,什么部族该派什么人去,给什么条件都一一列明,待皇子忽哥赤及大臣郝经、李德辉、张惠等与另一个皇子那木罕汇合后,即时展开对东西道诸王的攻略。

他点点头,这条就过了。

然后是第二条,在于如何对抗孟神通,对于蒙军的使用,刘秉忠聪明地没有越俎代庖,他没有插手,他的策略则是汉人世侯继续负责军事,启用一些文臣协助他们负责民政,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屯田!

张柔曾说过担心粮秣不继,屯田当可解决这个问题。

汉人世侯们不是叫苦连天地说他们军政事务一把抓忙不过来,那么就派人来协助你们,到时就不要叫苦了!

此乃一举二得之事,对汉人世侯们有了交代,又分了他们的权利,利于朝廷的掌控。

“哈哈哈!”忽必烈一看那些熟悉的名字,不由得笑了,心怀大慰。

商挺、赵良弼、游显等皆为治世良臣,连同先前战死的廉希宪,都是忽必烈藩邸旧臣,待到忽必烈正位后,作为皇帝的亲信,他们正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因益都李璮叛乱之事受到牵连、追究。

李璮的叛乱,牵涉到很多被忽必烈委以文、武要职的汉人亲信。执政的中书平章王文统是李璮的岳父,与李璮长期秘密沟通,“有反状者累年”,事发后与其子王荛一同被诛。

商挺从关中被急召回都,受到软禁和盘查、赵良弼更被“威刑临恐,谴诃百至”、游显则被抄家,他们虽未被杀,但是黜落和冷待是必然的事。

国难思良才,这些人都是良才,现在刘秉忠借此机会让他们复出,表示出对友情的忠诚,品德高尚,不象一些人要是身边同伴出事后立即与他们划清界线,功利心太明显。

其实在廉希宪青州战死后,忽必烈已经不无后悔,说廉希宪并不熟悉军务,朕让他驻守青州是朕害了他。

现在商挺等人可以出山,获得了忽必烈的首肯。

刘秉忠计划在商挺协助史天泽、赵良弼协助张弘略、游显协助严忠嗣,以及其他文臣协助诸汉人世侯,分别在太原、真定、沧州、霸州等地屯田,直至大都、辽东等地,阶梯有序,准备充足。

对于屯田事务,刘秉忠另有附件,写明屯田兵列入军籍,收成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

包括了征人,即招募或者强征屯田兵;选址,即选择水草丰茂的土地作为屯田地点,并且在哪里修筑防御城堡;以及保障,官府负责修筑房舍,供给必要的农具、种子,配备医生和巫师,视情况提供牛只等等。

由于屯田兵列入军籍,还包括了他们的训练事项。

手拈着这份不薄的附件,忽必烈不禁感慨刘秉忠不禁是大才,在此短短时间就有了如此详细的计划,其才思敏捷,思虑周到,他人难及,好在这样的大才为朕所用!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计划,肯定平日里有所准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