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了李曾伯军后,忽必烈下令留下张柔部队负责拖住贾似道部队,自己大张旗鼓地向着临安府前进。
消息不瞒人,鞑军放纵骆侂军离开,还有一些逃出来的军人报信,当贾似道先接获李曾伯部队被歼,李曾伯战死,鞑军主力沿道向临安府而去的消息后,贾似似道心乱如麻。
一直以来,他的心非常淡定,因为他看出只要临安府有李曾伯大军在,鞑军不能速下临安府,是不敢冒险突进的。
同时,鞑军也不敢硬攻贾似道军构建的深沟厚垒,即使能胜,也是惨胜,万一不好运打成牛皮,对于深入宋境的鞑军不是件好事。
李曾伯大军来之前,与贾似道决定以稳为上,稳守反击,待敌懈怠后再说。
不想!
李曾伯这支所谓的精锐部队在野战中被歼灭大部分,只得十分之一部队逃到贾似道这边,鞑军向临安府推进,这让贾似道牵制鞑军的计划全然失去了意义。
他召来李庭芝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贾似道唉声叹气地道:“李相公遇难,他的大军也被歼灭,鞑子向临安府而去,李先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李庭芝笑道:“贾相公心有定计,何须问我!”
贾似道叹息道:“京师重要,不得不救,这大营辎重与张柔贼子,就拜托李先生了!”
李庭芝领一万军,接下保卫芜湖大营的任务,至于贾似道,则率四万军马,以骆侂与罗得勇的五千军为先锋,急赶临安府行在救援。
原本京湖军一万五千人,后增至二万人,又有各地救兵三万人,合计五万人,贾似道手上的兵力真不少。
如若是孟之祥统军,有此五万人他敢向鞑子进攻了,然而贾似道一昧求稳避战,让鞑军如老虎拉龟,无从下手,反倒不失一个良策,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曾伯坏了事。
临行前,李庭芝提醒贾似道要小心鞑子为避免后背威胁,来个回马枪,贾似道说他省得,必小心为上。
这一上路,贾似道十分惊奇,因为,鞑子进军速度很快(贼何其速也!)他们取宣城,夺广德,拿下安吉县,距离临安府不到百里地了!
原来,鞑子有了带路党,他们捉到了一条大鱼!
李曾伯率军出征,他这么大的官,自然带有各部和各州高官从征,要显示朝廷体制和相公威风嘛,包括枢密院、兵部、户部等官员,当中有江南东路安抚副使留梦炎。
留梦炎,浙江衢州(浙江衢县)人,字汉辅,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甲辰科状元。
他既有学问,又为人奸诈、善于见风使舵,历官宗正少卿、秘阁修撰、福建提举、吏部右侍郎等官职,之后,以安抚副使的身份为李曾伯治粮台,李曾伯全军覆没,他没走脱,被俘。
初时他还表现出慷慨激昂的不屈态度,鞑子不跟他客气,在他面前连杀数人,血腥四溢,问他降不降?
不降,死尔!
堂堂的大宋状元,饱读圣贤书的留梦炎吓尿了,他屈膝变节,降了鞑子!
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鞑子让他做带路党,沿途招降,凡到之处,尽是留梦炎所管,都唤出投降。有迟疑未决者,颜曰:“李相公已败,我尚且投降,何况汝乎?”自是望风归顺,不曾大大厮杀一场。
留梦炎不是孤单一人,他的队伍在壮大,宣州通判刘昉原来表现得十分强硬,在宣州时他加强防务,严查鞑子,表现与鞑子势不两立,可鞑军兵临城下,留梦炎一招降,他就降了,与留梦炎沆瀣一气,积极劝降各地州县驻军与地方官,带鞑子洗掠地方,协助鞑子搞起了签军事务。
后来有乡人指责他屈膝投降,刘昉恬不知耻地道:“为保全地方,不得不为矣,吾何惜个人名声!”
在他的协助下,鞑子有钱,有粮,有人,得到了急需的补充,力量迅速增大。
尤其是签军,本来江南地区,士民殷富,想找人从贼不易。
事实上,广大民众对于大宋抱有强烈的幻想,他们根本不能相信诺大的大宋说倒就倒,大宋一定会光复沦陷地区,如果从贼,将来无法向祖宗和乡人交代。
鞑子哪怕占领地区,也得不到顺民,即使不反抗,民众对他们持不合作的态度。
汉奸极为可恶,刘昉为了讨好新主子,绞尽脑汁来解决民众不合作的问题。
刘昉帮鞑子找来城里的地痞流氓流民和监狱囚犯,以他们为基础组建签军的军官架构,之后签发当地民众入伍。
这些原本属于社会边缘分子骤得权利,表现得十分地积极,表现出了非凡的顺从性,为了在新投靠的主子面前表现一把,很多人大义凛然的表达了与大宋不共戴天的仇恨,纷纷要求上阵担任屠杀城内不降和不合作的官吏、富人和社会贤达的刽子手,交纳投名状!
他们壮怀激烈的表演深深的打动了鞑子,但在感叹他们的英勇的同时却也免不了困惑,这大宋是咋让他们过活的,为什么还留下这么多对大宋这么强烈反感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