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益州骨气(五)(1 / 1)

益州州牧府大门处,王累刚刚走出来,便有一人拉住了他。

这人姓郑命度,乃是刘璋麾下的从事,刚才也是和他一起主张死守的人。

此刻,郑度却拉着王累长叹一声,说道:“刚刚堂上诸君,大多都有意投降,即便是不表态的人,只怕也是暗中支持投降,这益州,亡了。”

王累刚准备表态,表示自己和益州存亡一体,却被郑度拦住。

他说道:“王公,你性格刚烈,虽然我们力劝主公死战,但主公若是最终选择了投降,还请王公不要自暴自弃,当留的有用之身,继续报销主公,为主公之将来,谋个善终。”

听了郑度的话,王累大怒,正要发火,却看郑度的眼神,很是真切,心里忽然便软了。

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现在的益州,已无可战之力了。

郑度的意思,其实很明显,便是劝自己主战可以,但不要太过激烈过头了,需要保全有用之身,在未来益州投降之后,继续为刘璋出谋划策。

想到这里,王累看了看郑度,说道:“郑兄,主公多半是会选择投降了。但更得让士颂和他麾下文武知道,我益州,也不乏忠义之人,别让益州人,被士颂所轻视。”

王累虽然不能阻止益州被士颂所得,但他到了现在这个局面,依旧是一心为刘璋,为整个益州百姓士人的利益在谋划着。

郑度心里一惊,他隐约知道了王累的选择,还想要再劝说几句,却被王累拦下。

王累对他说道:“我们得让士颂知道,我益州人也不都是软骨头,程婴与公孙杵臼,我们益州也有!”

王累的口中的故事,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赵氏遗孤的故事。

为救赵朔遗腹子赵武,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一人送死、一人养孤,将赵武抚养长大后报仇雪恨。

王累现在说这话,是把刘璋,把益州未来在士颂麾下的地位,比喻成了那遗孤。

而他王累和郑度,比喻成了程婴与公孙杵臼,显然,他自己是准备当那个自我牺牲的公孙杵臼了。

郑度见王累心意已决,长叹一声,对着王累长揖到底,小声地说道:“送王公。”

第二天,刘璋果然是选择了投降,而且都不准备让李恢去回报,而是选择了自己和李恢一起出城,去迎接士颂。

即便是荆州军还没有出发来成都,他自己反而上赶着去献上印绶。

在他自己看来,自己这样的举动,看似做低了自己,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自己显示的越无能,在士颂的眼中,那也就是越发的没有威胁,自越发的安全。

只不过,当他的车马队伍来到成都北门的时候,王累已经将自己倒悬于城门。

手中,拿着他以死为威胁的谏书。

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告: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今荆州军远来,出师无名却攻城掠地,其势必不能久,待中原有变,我们尚可反击。即便最终城破,亦可保全名节,青史留名。

“主公,生死是小,名节是大。今若归降,则必受辱万年啊!”

王累将谏书交给刘璋后,便大声地喊了起来:“主公若不从我言,我便以死明志!”

见王累真的是豁出去了,刘璋和手下文武,无不动容,就连李恢也是愣住当场,随即不住的摇头,心中感叹王累居然能做到这种地步。

最后还是刘璋上前,对王累说道:“我知从事之忠义,然现在的情况,益州已无力再战之力。再战,成都城内百姓士民,皆要遭遇无妄兵灾,我父子在蜀中近二十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累月战事,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王累听了刘璋这话,心知益州已然易主,大声喊道:“主辱臣死!只怪我王累无能,不能替主公分忧退敌,今日主公出降以保全百姓,王累当殉国以全忠义!”

说罢,王累割断了绑在自己脚踝处的绳索,坠地而亡。

在场益州文武,无不落泪,但形势如此,他们又能如何。

所谓弱国无外交,弱小的势力,在这乱世里,弱小,就是原罪!

弱小的势力,还想要占有膏腴之地,那就好像是几岁的小孩子,抱着黄金在马路上晃悠,自然会被人抢夺。

倒是李恢有些不忍,被王累的忠义所感,拦住刘璋,让他就在成都城内等着,不必亲自去找士颂投降,他自己快马加鞭,赶回荆州军大营,面见士颂,说明刘璋愿意投降,也说了成都城内发生的一切。

士颂听了,心中感慨万千,本来自己不怎么喜欢王累这个人,但是说实在的,王累这样把忠义做了极致的人,自己多少还是会敬佩的。

“既然刘璋愿降,我也不能冷了益州士人们的心意,我这就前去成都,接受他刘璋额投降。”士颂的心中,其实何尝不是一块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刘璋若是死活不愿意投降,自己即便是拿下了成都,后面益州各地,只怕也是叛乱不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