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陆军师沿革(1 / 1)

北洋政府陆军的中央师的正式番号从1至35,还有边防军3个师,暂编师10余个,总计番号近50个,但是当中有些师的前后沿革不一致。按成师的时间顺序,从清朝军队沿革下来的有北洋六镇和第20镇。袁世凯时期,扩充了7-13师,以及地方军升格的15、19、27、28等师。袁称帝败亡后,又相继增加了15、16、18师,东北的29师,边防军13师,把南方的亲近势力编成湖南17师,四川的21和22师。这一时期中央师分别归属直皖两系,所拥有的番号大致直皖对半。直皖战争后,吴佩孚把自己的嫡系部队增编了23、24、25、26师,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有增加了第14、15师。为了笼络南方势力,增加了四川的16、30、31、32、33师,广西的第17师,贵州的34师,陕西的第35师等。这时候全国所有的中央师,除了皖系残余第4、10师,以及东北的第27、29两个师以外,全部都是直系基本部队或亲直系的部队,直系力量在全国具有压倒性优势。吴佩孚失败后,各派拥兵自重,不少军阀按自己序列重新编制番号,“中央师”的已经名存实亡,完全不在陆军部的统一之下,但是也有地方部队加上“中央师”的名堂以壮声威。暂编师大多数在这时候加授。陆军第1师前身是前清的近畿陆军第1镇,驻防京畿及察哈尔、绥远,早期相对中立,后亲直系。1922年移驻江西南昌,1924年底曾改建,后划入孙传芳体系。1925年11月南昌战役中被北伐军歼灭。历任师长蔡成勋/冯绍闵/邓如琢陆军第2师前身是前清的直隶陆军第2镇,镇压二次革命后驻武汉,直系的老班底之一。1923年移驻福建,为孙传芳的起家部队。1924年江浙战争,从背后攻入浙江击败卢永祥,建立五省联军。北伐时在江西曾给北伐军以重创,后被击败,撤至江北,编入安国军。最后于1928年5月在张家口接受国军改编。历任师长王占元/王金镜/王占元/孙传芳/卢香亭/李宝章。陆军第3师前身是前清的近畿陆军第3镇,直系吴大帅起家部队,北洋政府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参加过镇压二次革命、镇压护国运动、讨伐张勋、征湘诸役,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军队,其后参加两次直奉大战,1924年直系战败后被取消番号。1926年吴佩孚东山再起后一度重建于河南,在1927年5月奉军入豫时被解除武装。历任师长曹锟/吴佩孚/张席珍。陆军第4师前身是前清的直隶陆军第4镇,镇压二次革命后驻浙江,皖系的台柱之一。直皖战后孤守浙江,直到江浙战争失败,部队归孙传芳,划入五省联军。后被北伐军打败,退往江北。最后于1928年5月在张家口接受国军改编。历任师长杨善德/陈乐山/夏兆麟/陈乐山/谢鸿勋/彭得铨/上官云相/郭华宗。陆军第5师前身是前清的近畿陆军第5镇,驻济南,皖系,一直没有大的战事。1924年后倾向直系,但没有划入直军系统。张宗昌入鲁后改编其为直鲁联军第4军,1927年3月南京战役中被北伐军歼灭。历任师长靳云鹏/张树元/郑士琦/孙宗先/王翰章。陆军第6师前身是前清的近畿陆军第6镇,镇压二次革命后驻南昌,1917年移驻南京。是直系的老班底之一,参加过江浙战争。1925年1月被南下的奉军缴械遣散,次月被取消番号。历任师长李纯/马继增/周文炳/齐燮元/宫邦铎。陆军第7师前后编成三次:(1)1913年以河南护军8个营及第4、20师等各一部合编成,师长雷震春,实际只成立了一个旅,1914年被重新改编。(2)1914年4月以雷镇春部与京卫军合编成,师长陆建章,直系,入驻陕西。同年9月裁撤,分为陆军第15、16两个混成旅。(3)1914年10月以第3混成旅升编,先后参加护国、征湘诸役,属皖系,皖系失败后依附直系。1921年入陕后长期驻防陕南汉中等地,北伐时被冯玉祥改编为国民,联军第16路,1928年逃出陕西,部队大部溃散,一部被他人并吞。历任师长张敬尧/吴新田/顾琢塘/吴新田。陆军第8师1913年9月以拱卫军前路与其他一部部队改编成,驻京、津等地。曾参加征蒙、马厂讨逆、征湘诸役,1918年入鄂后长期驻防鄂西,一度参加攻川,属直系。北伐时一个旅被歼于武昌,在鄂西余部也连遭打击,后随于学忠入豫。最后被冯玉祥改编,并入石友三部。历任师长王汝贤/李长泰/王汝贤/王汝勤/刘建章/刘玉春/张辅臣/秦建斌。陆军第9师前后编成四次:(1)1914年3月由山西陆军第1师升级成,师长孔庚。同年9月裁撤,分为陆军第13、14两个混成旅。(2)1914年9月由河南陆军第1师升级成,师长张锡元。次年7月裁撤为河南陆军第1、2两个混成旅。(3)1916年1月由陆军第11师改称,师长黎天才,1917年12月拥护南方护法,次年2月被裁撤改编为陆军第17、18两个混成旅。(4)1918年6月以陆军第5混成旅(前身是袁世凯的模范团)升编成,属皖系。直皖战后被直系改编,二次直奉大战被奉军缴械,不久被取消番号。历任师长魏宗翰/陆锦/董政国/王兆中。陆军第10师1914年5月以驻北京北苑的陆军第5混成旅升编成,镇压二次革命后移驻上海,皖系的台柱之一。江浙战争失败后被直系改编,后归入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北伐时撤退到江北,后于1928年5月在张家口接受国军改编。历任师长卢永祥/朱声广/郑俊彦。陆军第11师前后编成三次:(1)1915年4月以江南留鄂陆军第1师改编成,师长黎天才,次年1月改称陆军第9师。(2)1916年1月袁世凯以“新建陆军”改编的两师之一,师长张永成/李奎元,派系相对中立,1920年驻鄂西时,曾在直皖战中曾协助解决皖系吴光新部,1921年3月因士兵闹饷哗变解散。(3)1921年8月以冯玉祥的陆军第16混成旅升格成,直系,也是北洋政府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二次直奉大战时发动北京政变,师长由宋哲元代理,后来改编为西北陆军第4师,为国民一军的基本部队之一。陆军第12师1916年1月袁世凯“新建陆军”改编的两师之一,师长陈光远,直系,驻绥远。后陈光远升江西督军,调南昌。陈光远下台后,师长易为周荫人,移师福建,北伐时被孙传芳吞并(以后曾以苏埏/陈以燊/周正武/苏荣桂先后为师长),后被北伐军改编。陆军第13师1916年6月以拱卫军改编成师,师长李进才,驻防京畿,直皖战后由直系收编,师长王怀庆,驻热河。战斗力较弱,二次直奉大战被奉军大部歼灭,1924年12月被取消番号。陆军第14师先后编成三次:(1)在福建的前清暂编陆军第10镇起义,光复后称被南京政府改编为陆军第14师(后报北京政府批准),师长许崇智/杜持/许崇智/孙葆瑢。二次革命后被裁编为第27混成旅。(2)护国胜利后南北议和,1917年4月驻川滇军第2军获得陆军第14师番号,师长顾品珍。不久护法战争起,所部改称为靖国军第1军,番号取消。(3)1922年7月以陆军第8混成旅升级,属直系。二次直奉大战退回河南,被胡景翼收编为国民二军第4师。1926年初被吴佩孚收回,成为其东山再起的家底。1927年春与入豫奉军交战,损失惨重。残部在豫南被冯玉祥收编,后被解散。历任师长靳云鹗/高汝桐/陈文钊/高汝桐。陆军第15师先后编成三次:(1)1916年2月袁世凯下令以四川陆军第1师升格成,同年护国战争后恢复为川军序列。师长周骏/王陵基。(2)1917年8月以陆军第5混成旅升编,为总统冯国璋从江苏带到北京的两师之一,师长刘询。冯下台后依附皖系,直皖战争中倒戈,令皖军失败,不久因兵变而被缴械遣散。(3)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的陆军第14混成旅于1922年5月因功升编而成,师长彭寿莘,驻防山海关等地。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奉军全歼,不久被取消番号。陆军第16师先后编成两次:(1)1917年9月由禁卫军改编,师长王廷桢,为冯国璋从江苏带至北京两师之一。后移驻察哈尔,直皖战争后被奉系吞并,师长先后为张景惠/邹芬。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倒戈令奉军失败,不久被裁撤。(2)1922年8月川军杨森部被吴佩孚授予陆军第16师番号。1925年杨森失败,师长易为刘湘部下的王缵绪,1926年底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师先后编成两次:(1)1917年10月以原湖南陆军第2师升格,师长陈复初。在护法战争中投靠北方,几乎被歼。1918年被缩编为湖南步兵第1旅。(2)1923年9月授予广西的沈鸿英部陆军第17师番号,1925年被李白黄新桂系消灭。陆军第18师1917年11月以陆军第6混成旅与湖北混成第2团合并改编,驻防湖北。属直系,历任师长王懋赏/孙传芳/卢金山/毛永恩,北伐时随于学忠至河南。一度被冯玉祥改编,不久哗变投靠张宗昌,成为直鲁联军的一个军,后被歼灭。陆军第19师前身是前清驻江北的暂编陆军第13混成协,光复后与当地巡防营合编为陆军第19师。长期驻防江苏,后属直系。1925年初奉军南下时被缴械遣散,不久番号被取消。历任师长刘之洁/蒋雁行/杨春普/宫邦铎/魏朝彦/何丰林。陆军第20师资格很老,前身是前清于1907年成立的陆军第20镇。初驻东北。护法战争时南下,曾入湘、鄂、陕等省,后属直系。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后,所部被冯玉祥收编,年底番号被取消。历任师长潘榘楹/吴光新/范国璋/阎相文/阎治堂/孙积孚。陆军第21师刘存厚部川军第2师改编,1918年下令授予陆军第21师番号,历任师长刘存厚/田颂尧/孙震,1927年初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一部。陆军第22师刘存厚接受北军的整编的另一个师,1918年授予。历任师长钟体道/刘存厚/唐廷牧/赖心辉/田颂尧,后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一部。陆军第23师先后有两个:(1)原前清暂编陆军第23镇改编,师长孟恩远,驻吉林。1915年7月裁撤为吉林陆军第2、3两个混成旅。(2)1920年10月直皖战争胜利后,以直隶陆军第1混成旅扩编成,为直系基本部队之一,是两次直奉大战的主力。第二次直奉大战失败后,被国民军。历任师长王承斌/王维城/王承斌。陆军第24师1920年10月直皖战争胜利后,以直隶陆军第2混成旅扩编成,为直系基本部队之一,是两次直奉大战的主力。第二次直奉大战失败后,番号取消,在河南被国民二军收编。吴佩孚东山再起后又随靳云鹗投吴,后在北伐中瓦解。历任师长张福来/杨清臣/王为蔚。陆军第25师先后有两个:(1)1916年以浙江暂编陆军第2师曾授予陆军第25师番号,师长张载阳,1918年恢复为浙军番号。(2)1920年10月直皖战争胜利后,以直隶陆军第2混成旅扩编成,为直系基本部队之一。后南下入鄂,驻防湖北。1925年北伐军攻占武昌,全师被歼。历任师长萧耀南/陈嘉谟。陆军第26师前后编成两次:(1)原直隶第4混成旅于1920年10月扩编成,师长曹锳(曹錕之七弟,中间一度由张国熔代理),腐化成风,战斗力弱。因士兵哗变解散。(2)1925年10月吴佩孚以驻鄂西的陆军第18混成旅扩编成,师长于学忠。北伐军占领湖北后退河南,编为两个师,一度接受冯玉祥改编,后随于学忠投奉军,编入安国军第20军(历史一直延续至国民党51军)。陆军第27师1912年9月以奉天中、前两路巡防营改编成(先改编为第24镇),驻奉天,为张作霖的起家部队。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改称东北陆军第4师。历任师长张作霖/孙烈臣/张作相/张学良。陆军第28师1912年以奉天巡防营左路以及中路一部改编成,驻奉天北镇。1917年被张作霖吞并,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因表现不佳被取消番号。历任师长冯德麟/张作霖/汲金纯。陆军第29师1917年8月以奉天后路巡防营与骑兵第2旅改编成,师长吴俊升,奉系。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因奉军番号重新整编而取消。陆军第30师1923年9月,吴佩孚授予川军第3师邓锡侯部陆军第30师番号,师长邓锡侯。该部于1926年底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第28军。陆军第31师1923年9月,吴佩孚授予川军第7师陈国栋部陆军第31师番号,师长先后为陈国栋、刘文辉。该部于1926年底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第24军。陆军第32师1923年9月,吴佩孚授予刘湘部川军第2师以陆军第32师番号,师长唐式遵。后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第21军一部。陆军第33师1923年9月,吴佩孚授予刘湘部川军第4师以陆军第33师番号,师长潘文华。后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第21军一部。陆军第34师1923年9月,吴佩孚授予黔军袁祖铭部陆军第34师番号,师长袁祖铭。1926年7月易帜,成为国民革命军第12军。陆军第35师1923年12月,吴佩孚授予陕军第3师(原镇嵩军第1师)陆军第35师番号,师长憨玉琨。1925年春在与国民二军争夺河南地盘的战争中失败,憨玉琨自杀,部队溃散。边防军(参战军)第1师1918年,段政府以参战名义利用日本的西原借款建立参战军3个师之一,大战结束后,参战军改名边防军。第1师驻北京,师长曲同丰。直皖战争后被下令裁撤。边防军(参战军)第2师边防军(参战军)3个师之一,驻济南,师长马良。直皖战争后番号取消,部队改编为山东陆军第7混成旅。边防军(参战军)第3师边防军(参战军)3个师之一,驻长辛店,师长陈文运。直皖战争后被裁撤。陆军暂编第1师先后有三个:(1)1920年6月,北洋政府下令将参加征湘的陆军第6混成旅升编为暂编第1师,师长张宗昌。征湘失败后退入江西,次年被江西督军陈光远缴械遣散。(2)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期间,临时由陆军14混成旅编成暂编第1师,师长彭寿莘,在直奉大战中战功显著,战后升为陆军第15师。(3)1924年12月,冯玉祥以其原11师一部扩编为陆军暂1师,师长鹿钟麟,后改称西北陆军第1师。陆军暂编第2师先后有两个:(1)1917年曾成立陆军暂编第2师,刘云峰任师长。(2)1924年12月,冯玉祥以其原11师一部扩编为陆军暂2师,师长刘郁芬,后改称西北陆军第2师。陆军暂编第3师1925年1月,冯玉祥以其原绥远第1混成旅为基础扩编为陆军暂3师,师长郑金声,不久改称西北陆军第3师。陆军暂编第4师1925年1月,授予国民三军孙岳之一部为暂编第4师,师长何遂,入陕。国民三军失败后被他部收编。陆军暂编第5师1925年7月段政府授予驻河南老河口一带的第17混成旅以暂编第5师番号,师长张联升。北伐战争中被冯玉祥收编。陆军暂编第6师原滇军杨希闵部,广州叛乱被黄埔学生军镇压后,残部逃江西,1925年9月被授予暂编第6师番号,师长杨如轩,归五省联军序列内。北伐时期反正,投国民政府,后编为31军第27师(曾围攻过井冈山)。陆军暂编第7师1925年9月,以驻湖北的中央第2、21混成旅合编为暂7师,师长王都庆,北伐中被歼。陆军暂编第9师1925年9月授予黔军第1师以陆军暂编第9师番号,师长王天培。次年8月易帜,成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陆军暂编第11师1926年1月授予黔军第3师以陆军暂编第11师番号,师长周西成(兼贵州省长)。1927年易帜,成为国民革命军第25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