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死里逃生(1 / 1)

不能让大房绝了后,郑氏肚子倒是生气,生了两儿一女,看着三个儿子,倒比虞氏的那三个让她觉得顺眼,三个孩子都长得眉清目秀。

“既然如此,就照娘的意思。”

老太太想到的事,甄远也有同样的顾忌。

这样也好,既然老太太留人,就会护全她们母子四人。

大房在京城还有些家业,回头挑了田庄、店铺的契书出来交给郑氏,让她打理着。

郑氏没有娘家,父亲流放西北,多少年都没联系上,也没有亲戚走动,以她的性子,只会守着三个孩子度日,手头有点收入,再有老太太盯着,出不了大事。

最后一日,甄远上午去见了二弟甄逍夫妇,又将虞氏母子失踪的事说了,直说怀疑虞氏母子偷偷去福州了。

甄逍不信这说辞。

董氏却信了,“知道你让外室郑氏母子进家门了?”

“我要去福州赴任,总得让三个孩子入族谱,家宴上就与我们争执起来了。她自己都是妾侍,她凭什么不让孩子认祖归宗,还真当自己是妻房。我说要带郑氏母子去任上,她又不干了,不仅她吵,连甄珍、甄宝也跟着叫嚷,我一怒之下就先出门去城外,想着第二日带郑氏回家。

我是怕虞氏母子做出什么事来伤害郑氏母子,郑氏人年轻,孩子又小,哪里挡得住他们母子。

昨儿一早回来,就不见人了,她以为早早跑了,不吃郑氏的茶,郑氏就没名分,我让郑氏直接给娘敬茶了。娘看三个孩子的面子上,还说要给郑氏平妻名分……”

甄逍觉得虞氏母子神秘失踪,不像是偷跑去福州,极有可能是死了。

再想到甄珍大闹,非议皇家秘闻,她不死谁死?

甄逍与别人一样,都怀疑是监察卫出手杀人。

既然甄珍要死,偏她与虞氏几人在一起,他们四人就一起被杀泄愤。

甄远道:“二弟,往后我不在,有劳你看顾郑氏母子几分,本想带他们同往,可娘说孩子太小,身体娇弱,经不住折腾,待我在那边安顿好再说。”

这一天,甄远探了二房一家,又去了早前的上峰家里拜访辞行,就连上峰也知道虞氏母子偷去福州,还反对他给郑氏母子名分的事等等。

上峰是人精,觉得甄远这戏演得太过,也许甄远自己也猜到虞氏母子死了,对皇帝大不敬,是该死,他要如此说,上峰就装不知。

虞氏母子死了,在京城连个浪花都没翻出来,尤其是甄珍当日大闹可是多大的波浪,这人一去,什么也没有。

下午,甄远去了官衙,将虞氏手头的田庄、店铺文书全部过到郑氏名下,早前想给郑氏留下,现下这些都是现成的,要不是收拾东西,还发现不了虞氏藏了私,攒了一份家底子,竟是连他都不知道。

郑氏有了田庄、店铺,唤了管事过来说话,敲打一番,往后这就是她与三个孩子的傍身产业。

甄远一大早拾掇好包袱,选好同往的下人、仆妇,带上二姨娘登上京城码头福州号大船。

老太太有头疼症,可依旧强撑着与郑氏母子站在码头相送,一起来送的还有甄逍父子。

“秋娘,我不在,你要孝顺母亲,照顾好孩子,我走了……”

甄远含泪挥手,二姨娘搀扶着他登上了大船,这次随他一道的有一个仆妇、三个大丫头并十个强壮的小厮、护院。

江南、南方一道水路还算太平,被监察卫、武将们清剿过水匪。

甄远登船时,就发现船上还有一位同往福州赴任的官员,是京城世家家的年轻公子,带着新婚妻子去福州某县做县令,便与他交谈起来。

*

岳阳府,百贤山庄。

苏真听了关于甄远的事,“他毒杀了虞氏母子四人?”

“还四处说虞氏母子失踪了,定是偷跑去福州,可但凡京城的人精,都怀疑是监察卫出手杀人。”

春梅说时,颇有些不快,只要有人失踪,难不成都是他们监察卫做的。

苏真心下转了一圈,“四个都死了?”

“甄珍、甄宝死了,中毒太深,不过虞氏、甄珠昏迷了两日后醒过来了。”

“埋在地下还能活?”

还真是见鬼不成?

春梅答道:“就未埋下,甄远给了两个心腹十两银子让给埋了,可这二人省事,给了义庄三两银子,请他们埋人。

义庄的死人那么多,就只得看护的两个残疾汉子,就想着慢慢来,等到第三天时,结果虞氏、甄珠就醒了。”

毒抹在杯盏上,倒酒会稀释部分,甄珍、甄宝喝的酒多,中的毒也最重。

虞氏、甄珠母女只饮了两盏,昏迷两日后醒过来,虽还体弱,却是躲过一劫,虞氏变卖了身上的首饰,请了郎中开药解毒。

待她大好时,偷偷潜回甄家,却听到家中下人们议论,说她们其实是被监察卫杀的。

监察卫杀人,从来没有失手的。

春梅继续道:“虞氏母女至今不相信甄远会杀人,也未想到毒是抹在酒盏上的,只觉得是监察卫要杀他们,不敢露面,溜回甄府收拾细软悄悄跟去了福州。”

苏真觉得虞氏一生精明,到了最后,居然对甄远还是如此信任,至死都不认为是甄远要杀他们,反而认定是监察卫要杀人,甄远不敢保他们。

甄珠也是同样的看法。

“娘,大姐还真是祸害,议论皇上,犯了大不敬,连累得我们都要同死,可怜大哥也被毒死了……”

“此事休得再提,要是让他们知道我们未死,定会再出手。我们悄悄去往福州,与你父亲团聚,路上都小心些。”

苏真听到这儿,春梅道:“母女二人等了十来日,上了扬州号的船,本想到了扬州再转去福州的船。唉,运气不大好,遇到了两个拍花子夫妻,与她们套了近乎后,在江南就将母女二人给卖了。”

“卖哪儿了?”

“虞氏虽年纪偏大,但模样还不错;甄珠年轻,生也得不错,被卖到扬州一个花楼里。听说因老鸨知晓她们会读书识字,给了二百二十两银子的高价呢。”

虞氏在窝里横,一到外头,还不是上当受骗,被人卖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辈子,她们再也到不了甄远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