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西昌县内。
凉山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
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凉山地区的历史沿革,反映了在不同朝代与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
尽管在历史上,凉山地区辖地范围有所不同,但大抵上是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今云南昭通),西迄盐井(今四川盐源)。新某国建立初期,凉山广大彝族地区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历史阶段。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落后的奴隶制度和封建的土司制度,等级森严,家支林立,械斗不断。凉山长期处于封闭、愚昧、落后的状态。
之前的平定全省也只是平定省内的各个县城,各大乡村还没有平定,地方宗族势力还是很强,所以现在才把军队放出来全省大土改。
这凉山地区山路崎岖,山高林密,彝族人口密集,地方势力十分复杂。
之前也只是剿灭了西昌县的驻军和保安团,只识将西昌县握在手里而已,而这也是个隐患。西昌古称邛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但秦时西昌为何郡何县,史籍失载。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郡治邛都。此外,今西昌市境内除邛都外,尚有苏一县(今礼州镇)。
邛都县名历经东汉、三国和魏晋,历时300余年。
北周天和三年(568),西昌置严州。
隋开皇六年(586),将严州改为西宁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嶲州,西昌境内仍存邛都、苏祁(西汉苏)二县。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西昌被南诏政权占领,南诏设建昌府。后大理国袭其建制。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建昌路,以罗罗斯宣慰司总之。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改建昌路为建昌府,属云南行省。洪武二十五年(1392)废府,设军民指挥使司,领守御所四。西昌市境内有守御礼州后千户所、中千户所、打冲河中千户所和前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建昌卫,属四川行都司。
清雍正六年(1728),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名自此始。
中华民国时期,初裁西昌县并入宁
远府,旋又裁府复置西昌县。民国28年(1939),国民政府在西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辕,西康省政府在此建立宁属屯垦委员会负责治理宁属各县。
这西昌县城以前乃凉山这里的州府所在,所以县城建当然是很大,人口加上城周围的乡村也有个20多万人。
现在这座县城当家作主的便是西南治安军,而西南治安军在这里留下了两百老兵、两千新兵。
政工人员正在宣传政策、土改、打土豪分土地。
县城之内,在当时破城之日,城内的地痞流氓、袍哥弟兄便被杀掉了一大茬,当时整座县城的街巷皆被血染红,遍地都是这帮二流子的尸首。
而新兵通过杀人和跟新军以及保安团的作战,在快速成长,现在他们是西昌县主要的保卫力量,而老兵则是充当指挥者,镇守城中央县政府。
城内的土豪大户之前在破城之时便已被杀掉了一部分,之后,为了巩固地方,并未对他们下死手,但现在全省已经平定,大帅发下命令,全省大土改、剿匪,那要土改,这县城里面的各大家族,当然也要改改。
当天晚上挨家挨户送请帖,明天晚上七点钟,县城内城南的那座最大的酒楼“迎宾楼”宴请各位。
而各家各户也都在一起开始议论起来,西南军这一招意欲何为,这是鸿门宴还是真的只是单纯的吃顿饭。
几乎每家都得出结论,这就是鸿门宴。
按照之前对方来了之后各家送钱送粮,对方虽然全部收纳下来,但是士兵总是十分的有纪律,送去的钱粮并未分给官员和士兵,而是全部封库。
从这儿便知道对方只军队的性格如何。
再加上这段时间的接触,便知道他们做事一定是雷厉风行,有极强的目的性和极强的行动力,那么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突然说是请各家吃饭,其中一定内有文章。
这梁山地界虽然各民族混杂,但这西昌城内的主要的家族却都是汉回藏这几族,彝族是凉山人数最多的民族,但他们基本上都是散布在凉山府各地,并不进入汉人建的城市里面生活。
所以他们的各大家族在西昌城内皆是找不到的,但出了这西昌城,这凉山遍地都是彝族山寨,里面的土司、寨主就是一方土皇帝。
这些寨子很多极有可能统治这地方已经上千年了,最少也有数百年。
这西南之境向来便是土司遍地,寨主、宗族说的话就是法律。
自古以来中央以及省政府都不能对他们有效的控制,这里山高林密,打又打不了,只能安抚他们,给他们自辖的权力,让他们管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