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多尔衮亲征湖南(1 / 1)

几个月前,多尔衮在得知多铎战败且被李自成杀死的消息后,伤心的当场晕倒。

他没想到在山海关被清军打的大败,从此一蹶不振,丢掉整个北方的大顺军居然会再次崛起。

在阿济格呈上的奏书中,他看到了一支脱胎换骨的大顺军,并且此时大顺军在湖南的军力已经不亚于清军。

多尔衮感到了一种危机。

因此,他决定调集所有满、蒙、汉八旗主力亲征湖南,一定要剿灭大顺军,扑灭李自成可能的反攻之火。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

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为了争夺皇权,故意不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承皇位,而推举年幼的福临为帝。

起初,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同为摄政王,共管皇权。

不过,多尔衮凭借其政治手段,逐步打压济尔哈朗和其他亲贵,走上了独断专权的道路。

在李自成进入北京逼死崇祯后,多尔衮看准机会,率清军主力入关争夺天下。

清军入关时,留下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沈阳,照旧处理日常朝政。

多尔衮携带满洲八旗兵和蒙古八旗兵各三分之二,以及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仲明的所有汉军旗兵力入关,总兵力在十三到十四万人之间。

在入关后,清军击退了大顺军,占领了几乎全部的北方国土。

之后,清军将关外的几乎全部满、蒙八旗兵调入了关内。

此次,为了消灭大顺军,并且给多铎报仇,多尔衮带着北方剩余的所有满、蒙、汉八旗军队,共计十万人,于1646年四月抵达了武昌。

武昌城外,尼堪、佟养甲、徐勇等人率侍卫出城二十里迎接摄政王多尔衮的到来。

多尔衮一路心情十分不好,见到迎接的人里没有阿济格,立刻质问尼堪道:

“英亲王在哪,怎么不来见我?”

出门迎接的人都很害怕多尔衮,知道多尔衮独揽朝政,看谁不顺眼就杀谁。

尼堪赶忙说道:

“回禀摄政王,前些日子,湖南流贼围困荆州,英亲王亲自率大军前去剿贼了。”

“一个小小的荆州,需要他亲自前往吗,你们怎么没有劝他以大事为重?”

尼堪吓得腿有点哆嗦,不知怎么回话。

尼堪的父亲褚英本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多尔衮的哥哥。

褚英本是努尔哈赤的继承人,不过由于他生性残暴、心胸狭窄,而失去了权位。

尼堪是多尔衮的侄子,他本就害怕他这位权倾朝野的叔叔。

要知道多尔衮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入关前,差点杀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尼堪正定了一下心神,回复道:

“禀摄政王,末将劝说过,是英亲王自己坚持要去讨伐流贼。”

听了尼堪的话,多尔衮冷峻的目光,扫视了一遍众人。

其他人明白了多尔衮的意思,纷纷点头表示尼堪说的都是实话。

多尔衮了解他这个哥哥的性格,没再过多说话,骑着马向城门内走去。

尼堪等武昌城内的文武百官,赶紧跟随在多尔衮的卫队后面一起走路进城。

多尔衮进城后没多久,亲兵来报,阿济格率部队回来了。

阿济格好不容易从大顺军的围困中逃出来,一路狂奔回到了武昌。

这次阿济格共带去八万人马,其中四万汉军共损失了三万多人,四万八旗主力也损失了一万多人。

荆州城一战,算上刘良佐带出去的两万部队,清军一共损失了六万多人马。

阿济格狼狈地带着剩余的兵马逃回了武昌。

还没进城,他就收到了尼堪派来的下人禀告,摄政王多尔衮已经到达了武昌,现在正在武昌府衙,正在等他回话,让他自己小心。

阿济格一想到自己这个弟弟心里就发愁。

多尔衮本来写信向他交代过,让他暂时留在武昌按兵不动,等大军到武昌后,再一起出兵剿灭流贼。

可是阿济格中了李自成的计策,匆忙地派兵去援救荆州。

本来以为可以在多尔衮到来之前立个大功,结果荆州丢了不说,还损失了大量的人马。

他有心躲开多尔衮,可是早晚都得相见,又不能一辈子避开。

想来想去,阿济格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去见多尔衮。

此时的武昌府衙大堂内,只有多尔衮一个人。

门外的下人们个个神色紧张,大气都不敢喘,蹑手蹑脚地在院里等候差遣。

多尔衮背着手,站在大堂内。

不用看他的正脸,阿济格也能猜到此时多尔衮的表情。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道:

“末将参见摄政王。”

“你干什么去了?”多尔衮听到阿济格进门,并没有转身,背着手冷冷地问道。

“荆州被流贼围困,情况危急,因此末将率大军前去救援。”

多尔衮转过身,满眼怒火地看着阿济格。

“我有没有告诉你,要按兵不动,在武昌等我汇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