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螳臂挡车,自取灭亡!(1 / 1)

李承乾望着殿下这群乐不可支的大臣,嘴角也不自觉地勾起了一抹笑意。

这拜占庭在众人眼中,竟然沦为了笑柄。

不过想想也确实有些可笑。

那拜占庭本就实力不济,哪里是当今大唐的对手?

“诸卿,看来你们都对这拜占庭不以为然啊?”

李承乾笑着开口,语气中透着一丝调侃。

“殿下,非是臣等轻敌。”吏部蔡玄感捋了捋胡须,慢悠悠地说道,“实在是这拜占庭,嘿嘿,不值一提。”

“哦?那依你们之见,我军该如何应对呢?”李承乾饶有兴趣地问道。

蔡玄感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嘿嘿笑道:“殿下,既然拜占庭如此不堪一击,何不就此机会,派兵出征,一展我大唐雄风?”

“哈哈,蔡大人所言甚合我意!”李承乾一拍大腿,朗声笑道,“正好借此机会,试试我军新式蒸汽战舰的威力。”

“萧冕!”

“臣在!”萧冕应声而出,躬身站在殿下。

李承乾顺势下令道:“本宫命你为兵部侍郎,点兵派将,准备出征。”

“正好借此机会,试验一下我大唐新式蒸汽战舰的威力。”

萧冕闻言,精神一振,大步流星地走到殿前,躬身领命道:“臣遵旨!”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透露出一股子豪情壮志。

李承乾又接着道:“此外,兵部还需尽快筹集拜占庭的相关资料,以供我军参考。”

萧冕再次领命,脸上露出自信满满的笑容:“殿下放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臣定不辱使命!”

朝堂上的气氛,因这道命令而变得轻松起来。

大臣们纷纷向萧冕投去羡慕的目光。

就当旅游了。

不是去打仗,而是去玩的。

此刻,李承乾看着朝堂上的事务已处理得差不多,正欲宣布退朝。

却听门口的太监高声喊道:“陛下驾到!”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朝堂内一片哗然!

群臣纷纷扭头,望向殿门。

只见李世民龙行虎步,气势非凡地大步走进殿堂。

脸上挂着爽朗的笑容。

群臣见状,皆感诧异。

他们没想到李世民会在这个时候亲临朝堂。

于是,众人急忙整理衣冠,躬身向李世民行礼,齐声高呼:“参见陛下!”

李承乾也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迎向李世民,恭敬地行礼道:“见过父皇。”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李承乾身上,笑道:“高明啊,你们已经忙完了?”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回答道:“回父皇,朝中事务已处理得差不多了。”

他心中不禁好奇,不知父皇此时驾到有何要事。

李世民闻言,笑了笑,随即挥手让身边的太监呈上一件物品。

群臣纷纷伸长脖子望去,只见五个小太监吃力地抬着一部厚重的典籍进殿。

那典籍封面镶金,显得气势磅礴,正是《贞观大典》!

“父皇,这是……”李承乾疑惑地问道。

“哈哈,你认不出来了?这就是朕编撰的《贞观大典》啊!”

李世民得意地笑道:“虽然只是一个大概的目录,但后续就可以按部就班,根据这些目录来编撰了。”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惊艳之声!

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对这突如其来的《贞观大典》充满了好奇!

李承乾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望着那部被五个小太监吃力抬着的厚重典籍,心中暗自惊叹。

“父皇,这《贞观大典》光是目录就如此厚重?”

李承乾好奇地问道,语气中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

李世民微微一笑,颔首示意。

小太监得令,小心翼翼地翻开了那沉甸甸的《贞观大典》封面。

封面之下,隐藏着的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

随着“吱呀”一声轻响,大典缓缓展开,页页篇篇,尽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如同群蚁排衙,整齐而有序。

群臣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纷纷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望去!

他们惊讶地发现,大典中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数术八卦,无一不包,无一不精!

从星辰的运行轨迹到山川的走势布局,从古老的算术传承到深奥的易经解读!

每一项内容都分类详尽,条理清晰,仿佛一部百科全书!

将从古至今的一切智慧与文明尽数收录其中。

除了大唐境内之事外,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许多资料、风物。

然而,令群臣们震惊不已的是,这仅仅只是大典的目录!

他们想象着,若要将这些目录中的内容一一展开,那将是何等浩瀚的篇幅,何等深邃的智慧!

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只剩下群臣们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天哪,这目录就如此详尽,那全编出来岂不是要耗尽无数人的心血?”

司徒典忍不住惊叹道,语气中充满了敬畏与钦佩。

“是啊,难以想象,陛下竟然能够编纂出如此宏篇巨着!”

蔡玄感也附和道,目光中满是对李世民的敬仰。

“这全编出来那得多少字?”房玄龄忍不住惊叹道。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杜如晦也附和道。

群臣们议论纷纷,都被这《贞观大典》的浩瀚与精深所震撼。

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典,似乎想要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印入脑海。

李世民望着群臣们惊艳的神情,心中满是自豪。

他知道,《贞观大典》的编纂不仅是对自己治国理政的一次全面总结。

更是对后世子孙的一份宝贵遗产!!

如今,看着群臣们为大典的博大精深而惊叹不已,他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

“诸位爱卿。”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一股威严与自信,“这《贞观大典》乃是我大唐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智慧,是必须传承,发扬光大的。”

“朕希望,等日后大典编成之时,你们能够悉心研读,领悟其中的真谛。”

群臣们闻言,纷纷躬身行礼,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