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瞥了一眼那盘红薯,眉头微微一皱。
“这又是何物?样子倒是难看得紧。”
他心中暗自嘀咕,高明这次又弄来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父皇,这是域外进贡的红薯。”李承乾解释道,“儿臣听闻父皇尚未尝过此物,特地带来给您尝尝鲜。”
李世民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
“高明啊,你的心意父皇领了。”
“不过此刻朕正忙得不可开交,这红薯且先放一放吧。”
说着,他便要伸手去推那盘红薯。
李承乾却是不依不饶:“父皇且慢,这红薯真的非常好吃!”
“您不妨尝一口试试,说不定会喜欢呢。”
他语气坚定,眼神中闪烁着自信。
李世民见状,心中一动,暗想:“这孩子如此坚持,莫非这红薯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
想到这里,他便不再推辞,伸手拿起一块红薯,放入口中轻轻咬了一口。
顿时,一股香甜绵软的口感在李世民口中弥漫开来,那细腻的滋味令人陶醉不已。
他眼睛一亮,忍不住称赞道:“咦?这红薯确实不错!”
“口感细腻,香甜可口,倒是难得的美味。”
李承乾闻言大喜过望,“父皇喜欢便好!”
“儿臣还知道这红薯的产量极高,若能在境内大规模播种,定能缓解百姓的饥荒之苦。”
他趁机将红薯的优点一一细数出来。
李世民听后频频点头:“此言有理,这红薯既美味又高产,确实是个宝贝。”
“你且去安排一下,让人好好研究研究这红薯的种植之法,争取早日在我大唐境内推广开来。”
而李承乾则站在一旁,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引出接下来的话题。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想请教。”
李承乾轻声开口,打破了书房中的宁静。
李世民抬起头,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儿子:“有何事要说?”
李承乾微微一笑,故作随意地说道:“父皇,儿臣近日听闻北疆边军统帅石怖大将军之名,据说此人勇猛异常,是个难得的悍将。”
“不知父皇对他了解多少?”
李世民闻言,放下手中的红薯,眉头微皱,“石怖?你怎会问及此人?”
他语气中透出一丝疑惑。
李承乾神色自若地回答道:“父皇,实不相瞒,儿臣怀疑这个石怖大将军,可能牵扯到最近的边军吃空饷一案。”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儿臣想,既然要整治军制,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人。”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石怖此人,确实是个悍将。”
“他从一名强卒成长至今,历经无数战役,更有先登之功。”
“而且此人性格狠辣、勇猛无比,在军中声望极高。”
“多年镇守边疆,手底下要是没一群骄兵悍将,那才叫奇怪了。”
说到此处,李世民不禁叹了口气。
李承乾沉吟片刻后说道:“父皇所言极是,此人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但若他犯了大唐律法,也绝不容情!”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李世民,仿佛在表明自己的决心。
李世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既然他犯了重罪,自然不能放着不管。”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明啊,你需得谨慎行事切不可轻举妄动。”
“儿臣明白。”李承乾恭敬地回答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小心行事,不会打草惊蛇!”
他心中已经有了计较,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件事。
李世民看着面前认真聆听的李承乾,心中满是欣慰。
他深知,整治军制并非易事,其中牵扯到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
因此,他决定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儿子,助他一臂之力。
“高明,整治军制,实乃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举。”李世民缓缓开口,语气凝重而又充满智慧,“你需知,军队乃国家之根本,军制则军队之基石。”
“若要整治军制,必先了解其中之利弊得失,方能对症下药。”
说着,李世民开始引经据典,结合历史典故和前人经验,向李承乾详细剖析整治军制的困难之处。
他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沉有力,将利害关系一一展现在儿子面前。
李承乾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和理解。
“父皇所言极是!”李承乾感叹道,“儿臣之前对整治军制之事虽有所了解,却未曾如此深入剖析。”
“今日听父皇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他的眼神中仿佛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李世民听了儿子的夸赞,心中不禁一阵得意!
但他并未表现出来,而是继续叮嘱道:“高明,你要记住,整治军制非一日之功,需得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切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