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李世民观看升旗仪式(1 / 1)

李泰闻言点点头,他只是认为那几句话都比较有意义。

“好,你继续说说,我写下来届时请书法大家代笔。”李泰做好记录的准备,等待苏尘开口。

苏尘当即不干了,道:“这事还用我来?你们古人最在行了!”

“我们古人?”李泰甚是疑惑。

“哦,我是说你们那些古板的人。”苏尘立即意识到不妥,急忙改口道。

李泰放下手中笔,微微一笑,道:

“非也,或许你自己不曾发觉。有时你说的话语,比那些名师大儒更让人震耳发聩。

正如不久之前你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嗯,还有你作的几首诗,同样属上上乘。”

苏尘这位文抄公,被李泰夸的有些不好意思。

此前苏尘抄来的那诗句,都是唐初之后的。

因为只有往后抄才能装逼。

苏尘也明白,并非唐初的文人不如唐朝中后期,这些和每个时期的生活水平有关。

唐诗宋词,宋朝可以说是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之一。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就会有新的追求。而且文人地位一直就很高,诗人更甚。

苏尘挠了挠了头,“那我再说几个?”

“对了,这些字要像你们以前那样,用竖排从右往左书写。”

李泰点点头,再次提起笔。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苏尘陆陆续续想起十几句,便不再接着‘念’。

“好好好!每一句话皆可作为信条,挂于墙上定能使人每日警醒。”李泰见苏尘不再开口,连说三个好。

苏尘看着李泰如此激动,心里想着要不要把「精忠报国」唱给李泰听一遍。

想了想,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之前苏尘把改动过的「少年中国说」交给李泰,用于升国旗时学生朗诵。

李泰当场被震惊的‘热泪盈眶’。

嗯,还有少先队礼,也一并教给了李泰。

升旗时学生们行少先队礼,一边朗诵少年中国说。

目前只能做到这样,谁让苏尘搞不来广播或音箱呢?

这时,校园内响起下课铃声。

“你来得巧,今天正好周一有升旗仪式。

要不要看看去?”

苏尘稍作思索,一脸坏笑道:“今天来点新鲜的,怎么样?”

“此话怎讲?”

“快走,边走边说!”苏尘赶紧拉起李泰,催促道。

……

“同学们,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下课!”

长乐公主放下手中教棍,看向学生道。

教室内所有学生同时起立,躬身行礼:

“老师再见!”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跟着起身,微笑着看向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点头回应,收起教棍和书本转身离开教室,她今天有两节课。

而后,所有学生立即向教室外冲去。

他们都知道今天周一要升国旗。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跟着走出教室。

“辅机,听完丽质上课有何感想?”

“回陛下,此行当真让臣开了眼,真想不到……嗯?

陛下,请看!”

长孙无忌指着广场上,迅速调整队形集合的学生道。

“嗯?”李世民看见从各个教室涌出的学生,飞快向广场上集合。

那速度像是军中将士集结一般。

校园广场够大,七百多学生所占广场场地不足三分之一。

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升旗台,微微点头,道:

“辅机,朕明白了。今日正逢周一,学校有升旗仪式。”

李世民两人迅速找到一合适位置,认真的看着广场中的一切,那名记者已经跑向升旗附近。

不多时,学生集合完毕。

上课铃声再次响起。

“铛!铛!铛!”只有三声。

就在这时,有六名学生从教师办公室走出来。

两名旗手在前,四名护旗手在后。

这六名学生在学校内算是身高偏上的,李治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护旗手。

六名小学生踏着整齐步伐,向广场升旗台走去。

三十多名老师已全部站成两排,立于升旗台两侧。

旗手和护旗手踏上升旗台,四名护旗手向升旗台两边分散开来,身形笔挺目视旗杆。

“敬礼!”四名护旗手整齐行少先队礼,同时喊出敬礼口令。

下方的学生立即响应,作出敬少先队礼动作。

几息后,两名旗手喊出口令:

“升国旗!”

此时两名旗手,已将国旗绑好绳索。

当喊出升旗口令时,其中一名旗手将国旗从胸前甩出,另一名旗手慢慢拉动绳索。

就这样,大唐国旗在学生们目视下,缓缓升高。

而后,所有学生齐声朗诵: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胜于蛮夷,则国胜于蛮夷,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