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策谈不上。”
洪承畴笑了笑,谦逊地说道:“只是一些想法,以供皇上参详。”
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崇祯之为人,最是多疑,亦最是有始无终。当他宠信一个人时,便会给予极大了荣宠。
而一旦让他起了疑心,或让他失望,便会显得极端愤怒。
当年的袁崇焕就是一个例子。
袁崇焕圣眷正浓时,平台召见,一日三赐,荣耀冠绝一时;及至不满意时,便将其下狱,行凌迟之刑于西市,活刮三天,身受3543刀而死!
而王昊,现在看似圣眷正浓。
但是,只要咱们找到王昊的政敌,让其向崇祯进言,就说……王昊海外遗民,忠心堪忧。
然后,再建议崇祯……收王昊“西式大船”以试探王昊忠心。
王昊必不愿意将“西式大船”拱手让人,由是,崇祯必会怀疑王昊忠心,然后或杀或贬,王昊纵然不死,亦不足为患吾大清矣。”
皇太极听了洪承畴的话,大呼妙策。
……
洪承畴这条计,还真是毒计!
所以说,自古以来,对汉人危害最大的,其实并非外族,而是汉人中的败类。
汉人的韬略权谋,博大精深。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能比。
自春秋战国开始便有孙子兵法、鬼谷韬略,此后数千年,韬略权谋之术层出不穷。如果没有败类汉奸,外族岂是对手。
新晋汉奸洪承畴,对崇祯的本性,以及明朝朝廷派系之间的倾轧,了如指掌。所用之计,直击要害,令皇太极夸赞不已。
赞完之后,皇太极又问:“依爱卿所见,此计该让何人去实施,王昊的政敌又是何人?”
“回禀皇上!”
洪承畴恭恭敬敬地说道:“奴才觉得,王昊与孙传庭沆瀣一气,孙传庭的政敌便是王昊的政敌。不过,王昊此时圣眷正浓,孙传庭也刚刚被崇祯起用。
王昊和孙传庭的政敌,必不会在此时,向崇祯说孙传庭和王昊的坏话。并且,就算是在此时进言崇祯,崇祯也不一定会听。因此,欲用此计,还需要等待一个契机的出现。”
“爱卿所说的契机……”皇太极问道。
“契机可能有很多。”
洪承畴笑道:“比如说……孙传庭在战场上遇挫;再比如说……王昊在登莱犯错等等。只要契机一旦出现,在此策之下,王昊纵然不死,也再难获得崇祯的信任和重用。”
“善!”
皇太极大赞道:“爱卿之权谋,果然世所罕见。可笑那明国崇祯,有爱卿如此良才却不能善用之,倒让朕捡了个便宜。”
说罢,便放声大笑。
……
说完了王昊的事情之后,皇太极又对洪承畴道:“朕欲全取长城以北,与明国分治天下,爱卿有何良策?”
长城以北?
没错!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到后来的多尔衮,其实都只是想占据长城以北的一部分地盘。直到后来吴三桂向多尔衮“借兵”,多尔衮都有些犹豫不决,不太敢进兵关内。
他们刚开始的目标,其实就只有山海关以北的辽东、辽西、蒙古等地。
所以,皇太极才有此一问。
……
洪承畴闻言,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反问道:“皇上难道不想入主中原,一统天下?”
“非不想,实不能也!”
皇太极道:“吾清国人口,本族才一百多万人口,再加上蒙古诸部,总人口也不到三百万。兵力方面,现有满八旗十万余人,蒙八旗六万多人,汉八旗九万余人。加在一起也才二十五万军队。
而明国的人口,超过了三万万,营兵和卫所兵加起来,达三百多万。
人口百不及一,兵十不及一。
以满蒙不到三百万人口,又如何能征服一个人数多达三万万的民族。因此,朕的计划,便是将明军逐入山海关以南。然后,占据所有长城以北,再东取朝鲜。
待到百年之后国力增长,人口增加,才徐图中原。”
这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他们的共识。
……
但是,有了汉奸的参与,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洪承畴听了皇太极的话,忍不住叹了口气,对皇太极道:“奴才虽是汉人,却知中原汉人脊梁已断,血性已泯,实不足惧矣。
掠其亲人忍,毁其宗祠忍,夺其地屋忍,此等芥民何惧也!”
说完,便闭目养神,不再说话
可见洪承畴说这几句话时,内心也是非常挣扎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番话是要等到吴三桂放开山海关,而多尔衮犹豫不决时,由范文程说给多尔衮听的。
但是,由于王昊的穿越,机缘巧合之下,变成了洪承畴说给皇太极听。
……
皇太极听了洪承畴这几句话,顿时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欣然道:“他日朕若得中原,皆爱卿之功也!”
看到洪承畴闭目养神不再说话,皇太极也理解洪承畴此刻的心情。也没有再向洪承畴问计,而是转头看向范文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