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归附(1 / 1)

翌日两帮人马结伴上路,在第三日清晨到达了雍州。

如果执意住在城外,反倒惹人怀疑,倒不如借由贺雪卉他们掩人耳目,于是当夜留宿在了客栈。

他们前脚刚安顿下来,衙门后脚就来了人送信。

谢停舟展开信件快速扫过,又递给沈妤,“雍州知府章敬廉请我们去他府上做客。”

沈妤看着信说:“照面都还没打,他又是怎么认出我们的?你与他从前有交情?”

“没有,去年带兵也未曾从雍州经过。”谢停舟目色微凉,“这个问题,恐怕得见了章敬廉才能知道了。”

“你准备去赴宴吗?”沈妤已经将信看完了。

谢停舟接过来,又大致扫了一遍说:“是我们。”

说罢在灯上引燃了信,火苗快燎到了指尖他才松手,地上只剩下灰白色的灰烬。

谢停舟道:“雍州境内有两千驻军,就算吃空额的情况严重,少说也有一千多,拿下我们这些人,足够了,章敬廉既没有调兵,只派了个衙役来传信,说明他没有逼迫的意思。”

“去吗?”沈妤问。

“为什么不去?”谢停舟看着她,说:“看看他想要干什么。”

章敬廉将宴席设在了自己的府上。

出乎意料的是,章府并不大,只是一个两进的院落,放在平民里也算不上大户人家。

进门一道影壁,绕过影壁进入庭院,便是正房和旁边两侧的厢房,后头便是灶房,一眼就看了个干净。

布局也简单,院子里栽了几株花草,只是这个时节已经不开了,对于一个正四品的地方官员来说,着实寒碜了些。

他们今日来赴宴,均以真面目示人。

“世子,请上坐。”章敬廉有些激动。

他才五十多岁,看着却比本身的年纪要苍老许多,头发花白了大半。

谢停舟落座,章敬廉亲自给他斟了酒。

今日沈妤依旧穿了女装,并未做过多妆饰,章敬廉心思一转,“这位便是虞候吧。”

章敬廉心想,曾经先帝跟前的大红人,在盛京也算是个能呼风唤雨的人物了,没想到却不是想象中那般五大三粗。

“那是从前的称谓,如今我已不是虞候,章大人不必如此客气,我自己来吧。”沈妤接过了酒壶悄悄检查了一遍,才向谢停舟递了个眼神。

谢停舟道:“章大人也入座吧。”

章敬廉坐下说:“世子屈尊降临寒舍,只有薄酒淡菜,请勿介意。”

谢停舟淡笑道:“今日本就不为用饭而来,面谈才是要事。”

见他如此直接,章敬廉点头道:“想必世子应当是想知晓我如何得知两位入境,不瞒您说,光州知府集结了人手,想在境内拦下世子的人马。”

从河州回北临,最近的路线便是途经光州。

他如此一说,沈妤和谢停舟都明白了。

光州的路程比雍州要近不少,如果他们走的是那条路,早就已经兵戎相见了,消息定然会传到雍州来。

章敬廉恐怕就是以此猜测他们会从雍州绕道。

章敬廉继续说:“如今其他地方兵荒马乱,难民全往雍州涌,进出的大拨人马不多,我早已派人在城门留意,今日终于等来了世子。”

谢停舟刚想开口,余光暼见沈妤端着杯子要饮,伸手压在她的手腕上,低声说:“不可空饮,先吃些东西垫垫底。”

他这样的态度让章敬廉不得不重新审视沈妤的身份。

谢停舟好似知道心中所想已般,淡淡道:“内子空腹饮酒容易腹痛,章大人见笑了。”

章敬廉被这消息击得震惊不已,赶忙又不动色地换了个称谓,“倒是我怠慢了,世子妃与世子连日奔波,天气渐冷,当备些热汤给世子妃暖身。”

说罢又吩咐丫鬟去准备。

“谈正事吧。”谢停舟道:“我不会在雍州境内停留,明日便会离开,大人有什么事不妨直说。”

章敬廉沉吟不语,片刻之后像是终于鼓起了勇气,起身对谢停舟深深揖了下去。

“章大人这是作何?”

章敬廉肃然道:“章敬廉在此恳求殿下,救我雍州百姓。”

谢停舟面不改色,“雍州隶属大周,章大人想要救民,不如去求盛京。”

章敬廉说起来心绪便不稳,“敢问世子与世子妃进入雍州境内之后,沿路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沈妤道:“流民和荒地。”

“没错。”章敬廉沉声道:“苛税已收到了同绪二十一年,先帝薨于同绪十九年,如今新帝登基,但赋税还是照样要收,朝廷和老百姓都是寅吃卯粮,谁还能种得起地?我曾上书多次,朝廷也不管,每年下派来的巡按御史还要捞一笔银子再走,这是根本不给人活路呀,我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本想着这官不做也罢,可我……”

章敬廉满面愤然,“可是我又想到了老百姓,若是再换个贪官污吏过来,这日子还怎么过?”

“世子殿下,世子妃。”章敬廉不等二人反应,忽然提袍跪了下来。

“章大人这是做什么?”谢停舟说。

章敬廉固执不起,“这一跪是我替百姓而跪,雍州愿归附北临,由北临制辖。”

谢停舟与沈妤对视了一眼,说:“我无意于此,章大人先起来说。”

章敬廉起身,“殿下无意,可别人会相信吗?不论是不是世子的意愿,北临已成势,只有一种结果,那便是你死我亡,世子想要藏锋已经不可能了。”

不论谢停舟有无想法,此刻对着章敬廉,在摸清虚实之前,他都不可能张口应下。

谢停舟慢悠悠地说:“那依章大人所见,我应当如何做呢?不如大人指点一二。”

章敬廉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将心中所想脱口而出,“指点万不敢当,如今世道风雨飘摇,各地匪患遽起,自立为王者不在少数,趁此机会,世子可以下发檄文,以剿灭各路匪患为由收纳各州。”

“章大人说得轻巧,打仗不是张口那般简单,盛京自顾不暇,在这个时候不会给北临提供任何军费,战线拉得太长,单由北临支撑不起如此大的军需用度。”

章敬廉将目光投向了沈妤,口开得有些艰难,“如今,如今陆氏的银库,怕是比国库都充盈吧。”

沈妤淡笑,“章大人想让陆氏承担起用兵的粮饷。”

章敬廉老脸红了,深知这和盘剥商户没有什么差别,还是硬着头皮道:“我耳闻陆氏年年都在救济难民,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①。年年都是这样的支出只平其表难断沉疴,不如釜底抽薪,一劳永逸。”

谢停舟一笑,“章大人想要归附北临,想得未免太过简单了些,雍州与北临之间还隔着一个平州。”

“世子为何不反过来一想?”章敬廉说:“应当说平洲被北临和雍州困夹于其中,已是囊中之物。”

谢停舟依旧是泰然自若,沈妤却是变了变脸色。

“世子,世子妃。”章敬廉说起来满面荣光,似乎人都年轻了几分。

“我出身寒门,虚度光阴五十余载,自记事起看到的就是贪官横行民不聊生,国泰民安的盛世只在史书上见过,可我在世子身上看到了转机,北临自给自足,境内百姓安居乐业,若这样的盛况能够覆盖大周这片土地,该是怎样一番令人神往心驰的光景。”

谈话一直持续到了傍晚。

章敬廉留二人用过晚饭才离开。

①.《三国演义》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