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兰芳的底色(1 / 1)

兰芳 御炎 12659 字 8个月前

目前来看,因为兰芳国土整体开发度极低的因素,至少十年到十五年之间,只要兰芳军队的武力不衰落,兰芳的立国根基就是稳固的,整体内部矛盾也会相对缓和。

兰芳目前整体处在一个增量社会的前夜,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开始正式进入增量社会,社会整体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这是兰芳的特殊优势。

赵学宁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特殊优势,要在这个特殊优势消失之前好好利用起来,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计划打基础。

于是从共和国二年六月开始,赵学宁就开始不断的发布政令,开始精修内功,首先从本土的直接控制区开始,将州县乡三级政权正式铺垫开来。

所有兰芳中央政府能够控制的地方,都要搭建起三级行政体系,一级一级的传导下去。

通过这三级政权搭建,不仅可以实现对人口的有效统合,也能为税收、征兵、建设打下良好的动员力基础,这对于一个小国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这个事情赵学宁亲自抓了起来。

一切国家建设活动的前提都是花钱,兰芳现在花钱的地方很多。

军工生产需要钱,军队建设需要钱,研发新科技新武器,这方面是目前兰芳国家经费的大头。

政府职员、军队士兵、国家企业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也需要钱,不过这一部分人的数量不大,花费也不是很高。

土地开发是个漫长的过程,投资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缓缓投入,需要花钱,但不需要那么多。

教育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投资也不是一次性投入,可以一点一点来。

赵学宁之前稍微算了一笔账。

兰芳花钱的地方的确不少,但是赚钱的地方也不少,与带英联盟之后,欧洲商贸航线得以确保,产出的那些价值很高的香料不愁没有销路。

目前对日本的贸易暂且还是能维持住的,勾搭上带英的路子之后,从日本购买的货物也不担心没有销路。

再加上之前攻灭巴达维亚、苏禄王国、马尼拉殖民政府等一系列敌对势力之后缴获的对方高层积蓄的大量黄金白银和其他财物,目前兰芳的国家积累还是够用的。

尤其是西班牙人,拉跨是拉跨,但是有钱也是真的有钱,消灭马尼拉殖民政府之后,从这些殖民地官员、大主教身上,光是白银,赵学宁就搜缴出来两吨还要多。

除此之外,这帮家伙还有数量极为庞大的西班牙银元储存。

西班牙本洋银元堪称是这个时代的世界货币,不仅仅尼德兰、英国在用,连日本和清帝国的沿海地区也都在使用,流通性极广。

缴获的银元之多,让赵学宁带来的会计们一时半会儿都无法统计清楚,赵学宁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银元,心里都有些莫名的澎湃。

除了这些,包括黄金在内的其他各类财物数不胜数,一时半会儿根本统计不完,现在赵学宁都在想着如何把那些珍奇古玩什么的卖到东南亚和带清,直接变现。

其他层面上,短期内,赵学宁看不到和带英的关系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带英失去北美之后需要舔伤口,必然更加重视东方商贸航线,维护和兰芳的关系将是带英必须要投入精力的事情,带英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自掘坟墓。

只要和带英的关系不恶化,重要的商贸收入就不成问题,商贸不成问题,兰芳目前尚且脆弱的国家财政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段关系只要能维持个三五年,赵学宁就有把握开辟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人口和税收收入,就能稍微改善一下目前兰芳这主要靠战争和商贸获取收入的不太健康的国家财政状态了。

所以,综合来看,钱在目前不是问题,硬是要说有问题,倒不如说是发展所需要的人口资源和实物资源略显不足,这些东西有的可以用钱买,有的用钱还买不到。

这方面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身在马尼拉,赵学宁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思考了很多。

当前,兰芳还是募兵制度,但是等户口制度完善之后,赵学宁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兵役制度,适当的多接纳一些本地土著进入军队,给予军队大集体思想教育,加快本地土著的同化进程。

缺少人手,那就自己顶上去,同时加快汉城行政强化补习班的办设力度,尽快将所有能用得上的人手都培训起来,然后全都安排出去出去,用实际行动来锻炼行政能力。

反正兰芳人口少,一个县一个乡也没多少人需要治理,普通的行政工作主要就是繁杂,难度并不大,一个受过基础教育的人绝对能承担起这些基层工作。

或者说只要是一个正常人,给一点时间和资源,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基层官吏,只是有些时候这个门槛跨不过去而已。

跨过去了,才会发现豁然开朗。

兰芳现在紧缺人手,也没心思搞什么考试选拔,只要是个智力正常的正常人,身份条件符合,那就全都拉出来用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完全看能力,不看其他。

这就是所谓的“时代红利”。

等将来兰芳人口多了,国家制度建设起来了,这样的情况也不会再出现了。

但是眼下,利用这三级行政架构尽可能多的培养行政人才还是有意义的,就算现在人口不多,以后的人口也会多起来,现在多花点钱培养行政人才,迟早能用得上。

另外,在西班牙人统治期间,主要使用天主教作为思想武器试图同化本地人,效果还是有的。

但是赵学宁的横空出世直接打断了菲律宾群岛天主化的进程,赵学宁把西班牙传教士全部抓了起来,把他们的教堂全部摧毁。

对于这一点,没人提出什么异议,就算英国人知道了也不会多嘴——他们是新教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天主教占据主导地位的西班牙势同水火。

赵学宁这样教训西班牙传教士,英国人只会高兴。

打断天主教的传播之后,赵学宁发布政令,明确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将原先西班牙传教士培养出来的本地二鬼子们也抓了起来,不断铲除天主教的土壤。

而对于之后如何同化本地人,赵学宁也有着明确的思路。

既然早晚都要北上回归,那么,自然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构筑兰芳的国民思想体系,但是传统儒家思想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所以赵学宁必须要另辟蹊径,走一条全新的道路。

必须要承认的是,当前阶段,兰芳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官方思想体系,当前这个国家能存在,主要就是因为赵学宁的个人能力和兰芳军队的强势。

这是一个靠着领导人的强势和军队武力而建立起来的国家,一旦赵学宁和军队有什么问题,兰芳的存在也会立刻面临严重威胁,甚至分崩离析。

这种情况并不能长久存在,哪怕赵学宁和军队都一起变得更强,也不行,因为北上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和传统僵化的儒教思想过过招。

因此,赵学宁必须要为兰芳政权构筑一个属于兰芳的另外一条路线的国家官方思想体系,在教育体系创建的过程之中,也要同步确立国家官方思想体系,使得国民具备深度的国家认同感。

这个问题,赵学宁从兰芳公司后期就开始思考,也不断的打草稿。

最终,他决定以中华国族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为主,构建一个属于兰芳的官方思想体系。

这里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华国族思想。

在赵学宁的构想之中,便是在中华疆土范围内,以国家为基础,创造一个国族概念。

接受彼此样貌上的不同,从统一语言和文字开始,再到统一生活习俗,用教育、军旅生活、思想宣传等各种温和的方式渐渐构筑一个国族共同体,一国即一族,入我国籍,受我教化,即为我国族人,无分出身何方。

一代人完成不了,那就两代,三代。

只要坚持这个政策不动摇,两三代人之后,无论语言文字还是生活习俗,都能得到统一,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赵学宁打算创造一个足够宏大的框架,一个足够容纳所有人的不同意见的框架,大幅度提高整个大中华地区人们的最大公约数的上限。

国族思想一旦确立,即成为大中华地区的最大公约数,在这个民族主义尚未形成的年代,只要动作足够快,教育力度足够大,赵学宁认为至少在传统大中华区域贯彻落实这个概念并非难事。

如此,取代儒教思想成为官方主导思想,从而将整个南洋地区纳入中华本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至于民主共和思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中华国族思想可以为未来的国家构筑地基,那么民主共和便是未来国家的政治建筑根基。

用民主共和取代集权帝制是他的理想,除此之外,注重科技、注重军事发展,以此取代僵化的儒教思想,也一条走向辉煌的必经之路。

怀着如此宏伟的愿望,赵学宁在忙碌的公务期间,抽出时间,开始描绘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将自己的思想全部写成文字,汇总成书。

传说,每一个帝国王朝的开国皇帝都会为这个王朝奠定一个基础的底色,往后历代皇帝不管怎么变更,都会有无法摆脱的来自开国皇帝留下的底色。

赵学宁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也是兰芳的建国之父,他认为自己有那个义务,也有那权力,亲手涂抹兰芳的国家底色。

一种属于大中华的国家底色。

于是,他奋笔疾书。

————————————

PS:早上吃了一碗麻酱米线,打了一个蛋,味道是不错,吃得也挺舒服,但是没加午餐肉,总觉得不满足,所以不加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