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楚国北上燕南下,重兵围困长安君!(1 / 1)

魏假和魏咎在为魏国的存亡而拼尽全力。

唐雎等一众魏臣也在竭尽所能的匡扶故国。

次日。

年过九旬的唐雎拎着下裳,不顾一双双惊异目光的注视,在武阳台的圆环回廊上发足狂奔。

待登上武阳殿,这位老者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迅速调整了一下呼吸,整理了一下衣冠,唐雎拱手而呼:“外臣唐雎,拜见燕王!”

大殿内,响起燕王喜的声音。

“传!”

殿门被宦官推开,唐雎迈步入殿。

没有闲话叙说,唐雎开门见山道:“方才外臣得到消息,大梁城即将告破。”

燕王喜瞳孔猛的一缩:“距秦军进入魏国才过了多久?”

“大梁城就守不住了?”

“寡人记得,秦军而今是在同战赵魏两国啊!”

单一个赵国就能吊打燕国了。

秦国是怎么能在对阵赵国的同时吊打魏国的?

燕王喜想不通啊!

唐雎没有遮掩这个事实,坦诚的说:“燕王所言不虚。”

“秦灭韩后,国力愈胜。”

“而今之秦即便是独战两国,我大魏依旧难以支撑。”

燕王喜慨然而叹:“秦军何其凶也!”

唐雎沉声道:“正是因为秦军凶残,诸国方才更应该合纵抗秦!”

“在灭韩之前,秦国固然强盛却也不是纵约国的敌手。”

“在吞并韩土之后,秦国国力大增,若我大魏也被秦所夺,天下诸国岂能再有宁日?”

“外臣再请燕王,发兵援魏!”

燕相将渠也拱手道:“王上,臣以为,我大燕合该增兵援助魏国。”

“此战非是为魏,实是为燕!”

不少燕国臣子也随之拱手:“臣等附议!”

燕王喜沉默许久后,方才轻叹:“但那可是强秦。”

“且秦军主帅还是灭韩破魏的长安君!”

“那可是长安君啊!”

“先不论我大燕会否因此战得罪了秦国,单单此战,我大燕也难言得胜!”

环视一众臣子,燕王喜沉声道:“魏国不与我大燕接壤。”

“寡人之意,不救!”

燕丹突然开口:“父王,儿臣以为我大燕完全可以与秦国合盟。”

“而今秦国仍有半数兵力正在攻打赵国,只要我大燕与秦合盟,便可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赵国。”

“此战,秦燕必胜!”

“我大燕也可以趁此机会夺回失地!”

不少燕国臣子突然茅塞顿开:

“是啊!我大燕不止可以合纵魏国,同样可以连横秦国!”

“秦国如此强悍,我大燕若是与秦国合盟,必然可以大败赵国,夺回失地!”

“赵魏与我大燕皆有血海深仇,我大燕何必救援赵魏?不若趁此机会发展我大燕国力!”

为什么一定要去和秦国开战呢?

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不香吗?

燕王喜的语气有些犹豫:“但赵国亦强也!”

燕丹恨其不争的说:“父王,赵国固强,但若因畏惧于赵国的强便放任机会溜走,赵国只会越来越强!”

“唯有抓住每一个机会削弱赵国、壮我大燕,方才能调转敌我实力对比。”

“父王,您不能如此怯懦啊!”

燕王喜怒斥:“你放肆!”

燕丹梗着脖子道:“大好机会明明就在眼前,父王却因惧怕赵国兵锋而放弃。”

“这不是怯懦是什么!”

迎着燕丹失望的目光,燕王喜面色发红,拢在袖中的双手攥紧成拳。

他怯懦吗?

近些年的燕王喜确实非常怯懦。

但曾经的燕王喜比燕丹更好战,甚至可以说是闻战则喜!

燕王喜做梦都想夺回失地,更曾主动发起三次对外战争。

但看看近些年的燕国都遭遇了什么吧!

燕王喜年幼时,白起借道魏国以攻燕。

燕王喜四年,燕王喜主动发兵,赵国以廉颇应战。

燕王喜十二年,李牧攻燕。

若无嬴成蟜的插手,未来王翦还会挥师灭燕。

在燕王喜的有生之年,四大名将轮着把燕国打了一遍!

这还不算完。

他纵横家也要来凑热闹!

庞煖的复出之战同样是攻燕!

燕王喜能怎么办?

燕王喜也很绝望啊!

曾经立志要超越燕武成王的热血青年,早就被打出心理阴影了!

但如今被燕丹一激,燕王喜又热血上头,怒声厉喝:“你当寡人怯懦乎?”

“寡人只言赵强,却从未对赵国有过惧怕之心。”

“与秦合盟、同战赵国、夺回失地的大好机会,寡人又怎会放过!”

眼见燕王喜似乎转变了战略态度,唐雎断声道:“燕王以为此刻是夺取赵土的良机?”

“大错特错!”

“秦国或许会在现在与燕合盟,但在灭赵之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你燕国!”

“燕王以为燕国有能力独抗夺取赵国疆域后的秦国乎?”

一番话,又把燕王喜的热血压了回去。

燕丹毫不犹豫的说:“秦国不会如此!”

“本太子曾与秦王政约盟,绝不互相攻伐。”

“秦王政乃守诺之人,他一定会遵守诺言,与我大燕长期修好!”

此时的燕丹尚未前往秦国做质子。

嬴政在燕丹心中的形象,依旧是那个在邯郸时和他同为质子,需要被他照顾的小老弟。

彼时嬴政与燕丹之间关系颇为亲密,更在畅想未来时约定,若有朝一日二人能成为各自国家的王,那么秦燕便永为兄弟之国,绝不兵戈相向!

燕丹深深的信任着这个约定!

唐雎轻声一笑:“盟约?”

“昔年燕王派遣相邦栗腹往赵国与赵王合盟。”

“合盟之后,燕王立刻发兵六十万,趁赵国不备以攻赵!”

“这就是盟约!”

一番话落,满殿寂静。

因为那位前脚与人盟约,后脚就偷袭人家的燕王不是某位先王,赫然正是端坐在高台之上的燕王喜!

自那以后,除非燕王喜崩,否则任何国家在与燕国合盟时都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燕王喜的人品实在太差,道德底线更是堪称没有!

在丢了人品和国家信誉之后,若燕国得胜那也还好说。

可那一战燕国发兵六十万,却被廉颇以十三万新兵击溃!

唐雎此言,可谓啪啪打脸!

原本已经恼羞成怒的燕王喜现在已是怒发冲冠!

就在燕王喜要爆发怒火之际,唐雎拱手再礼:“秦王政亲政前一年,秦王政做诈,定长安君诸多罪名以惑他国,长安君领兵,声东击西、偷袭灭韩。”

“秦王政亲政当年,秦王政亲发兵,长安君复领兵,再围我大梁城,意欲灭魏。”

“秦王政与长安君实乃狡诈恶徒,更有昂扬战意,他们兄弟二人比虎狼更虎狼!”

“若不能令秦受挫,秦国必然会继续不断发动战争。”

“燕国何以独善其身?”

一番话落,燕国君臣的脸色好看了一些。

虽然燕王喜背信弃义,但秦国更是狡诈恶徒。

有嬴政垫底,燕王喜就显得没那么不堪了……个屁啊!

嬴政狡诈后好歹灭了韩,燕王喜背盟后却差点被廉颇给灭了国!

但至少,燕王喜有个台阶可以下了。

唐雎正声道:“今日收复失地,乃是假得地。”

“待秦燕灭赵,秦必攻燕!”

“然,我大魏愿以阳晋、乘丘、亢父、方与四城,与赵国交换葛城、平舒城等四城,赠与燕国!”

“削秦兵、固燕土,谋求长久之未来,方才是真得地!”

在减轻了燕国君臣的不满后,唐雎直接抛出了重利,彻底将燕国君臣的注意力从与秦合盟转移到了增援魏国上。

将渠目露激动:“魏国果真愿与赵国交涉,将平舒城等四城赠与我大燕?”

不怪将渠如此激动。

赵国每次被秦国暴揍后都会暴揍燕国,燕国必须寻求一个转嫁损失的对象。

而齐国,就是个不错的目标。

若平舒四城能落入燕国手中,燕国就有了对齐国发兵的通道,或许燕国就能通过进攻齐国弥补受到的损失。

唐雎拱手一礼:“绝无虚言!”

魏国都已经亡了!

若能用四座城池换取燕国参战,联合他国逼退秦国,那魏国绝对血赚。

至于赶走秦国之后如何帮助魏国复国?

那就是未来要考虑的事了。

将渠当即拱手:“王上,臣再谏发兵增援魏国。”

“待到平舒四城入大燕,则我大燕可轻取齐国,开疆扩土!”

燕丹赶忙道:“父王,秦齐之间乃是盟友。”

“若我大燕攻齐,秦国必定发兵援齐。”

“如此一来,我大燕岂不是依旧要与秦国交锋?”

“彼时的大燕可无盟友臂助了,只能独战强秦啊!”

燕王喜再次面露犹豫。

将渠见状怒斥:“前番臣苦劝王上莫要出兵伐赵,王上不从,更踹臣一脚、罢臣相位!”

“既然王上依旧不信臣,又为何亲自请臣复出为相?”

“允臣告老还乡,由王上继续自行其是岂不是两全其美?!”

面对将渠的怒斥,燕王喜终于下定决心,沉声道:“寡人岂能不信相邦之谏?”

“令!相邦为帅,发兵十万以援魏!”

将渠喜极而泣,伏地高呼:“王上圣明!”

唐雎也振奋拱手:“拜谢燕王!”

唯有燕丹自责喃喃:“政弟,莫要怪兄!”

“而今兄仍未登基,实无法履诺!”

没有人理会燕丹的情绪。

事实上,就连燕王喜都并不在意燕丹这个太子。

在将渠的动员之下,十万大军迅速聚集。

十日后,将渠所部当即发兵,借道赵国南下魏国!

另一边,项燕所部也已整军完毕,自项城出发北上魏国!

南北二路共四十五万大军已向嬴成蟜所部夹击而来!

关于燕国太子丹的生平和死因。

综合《战国策》和《史记》,我们便会发现燕丹几岁时就去赵国做质子陪伴嬴政,在燕赵战争期间,身为燕国质子却莫名其妙的就回到了燕国,并立刻被燕国送去秦国做质子,促成燕秦合盟,数年后回返燕国,然后又被送去秦国当质子再次促成燕秦合盟,数年后逃出秦国,马不停蹄的开始招揽门客准备刺杀嬴政。

秦王政21年,王翦攻燕,部将李信以数千兵马大破燕丹于衍水,燕丹战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数月后,燕丹复活,参与蓟城之战,王翦攻破蓟城,燕丹于蓟城战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蓟城破后,燕丹再次复活,跟着燕王喜逃往辽东,燕王喜斩燕丹之首献给嬴政求和!《史记·燕召公世家》

自燕丹出生后,燕国对外重要外交活动中多有燕丹的身影,是蔡泽、荆轲、李信等人名场面的重要配角,虽名为太子,但一生做质子近三十年,掌握大逃脱术、影分身术、大复活术,仅在《史记》中就有三种死法,再加上《战国策》、《燕丹子》等典籍的记载,燕丹的死法有十余种之多!对此,杨宽教授认为‘疑皆策士夸大之辞’,芝士深表认同。

所以芝士会根据需要挑选不冲突且符合逻辑的记载去组成燕丹的履历,如燕丹入秦为质的时间,芝士便根据《风俗通义》设定为前230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