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乌氏倮的一些疑问,江白详细做出了解答。
首先就是对乌氏族人的质问安排。
仅次于九卿的太仆寺,乌氏倮的确掌握的很好,她极其善于养马,可以说是太仆寺的实际工作,完全是她吩咐下去,别人照着去做,根本没有质疑的资格。
这让乌氏倮很满意,她也知道这是大权在握的象征。
于是行太仆寺要是再交给乌氏族人,她太清楚这会造成什么灾难性后果。
那会让乌氏迅速成为朝廷的一个豪强,皇帝必然会针对,
为此,乌氏倮建议让别人去当行太仆寺的主要官员。
“乌氏族人并不懂那么多文化,让他们掌握一个衙门,而且还有带兵之权的衙门是要命的,将来会造成乌氏迅速腐化堕落的局面的。”乌氏倮认为。
江白就给她出了个主意。
“技术性官员和行政类官员分开,”江白道,“比如这个行太仆寺就可以设置用郎中掌握兵权,这是必须的,没有兵权,你也没法大量养马。而在衙署的日常工作上,可以让懂养马,但偏向于当官的人员去担任,而技术官员则享受同等官员待遇,掌握技术方面话语权,却不负责行政方面的事物。”
乌氏倮赞同这个建议。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乌氏局限于安定郡不好。
“太容易形成地方豪强了,我的建议是,让他们拿着钱自己去闯荡。”乌氏倮委婉地道。
江白想了想,让她列出大部分族人,有能力的,可以组建起运输队。
江白拖过来一辆四轮板车,上面用木头搭建成车篷,有点像后世美洲的大篷车造型。
这种车一次可以运输数千斤甚至上万斤粮食。
“给你们提供一千辆大篷车,你们可以天南海北运输物资,当一个流动的大宗生活用品的批发商。”江白道,“另外,胆大的还可以去匈奴右贤王所部,细盐以及铁锅都可以卖给他们。”
乌氏倮俏脸微红,这是给她面子呢。
乌氏怎么可能不跟匈奴人贸易啊。
“这样也行。”乌氏倮请求江白帮她写一道行太仆寺分行政和技术官员的奏章,同时把这个建议形成文章。
江白一挥而就。
乌氏倮拿着去见皇帝。
嬴政一听是太傅的建议,什么也没想先批准。
然后再看里面的内容才发现这不仅只是对行太仆寺的规划啊。
“行政事务和技术人员既要相互融合,不能让行政人员不懂技术,也不能让技术人员彻底离开权力,这是好东西啊。”嬴政一琢磨,“太仆寺少府,这两个衙门不就是既要技术积累也要人才管理的衙门吗,那就从这两个衙门先开始改革。”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会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
“此事不能趁着李斯消极应付工作的机会强行推行,要让外廷考虑去。”嬴政心想道。
当天下午李斯就坐不住了。
他这几天就跟被冰火两重天煎熬着一样。
他自负自己的能力无人能比,也笃定自己的地位不可能有人能够取代。
然而,江白处理朝政的能力,实在太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了。
下午,冯劫冯去疾和王绾来见李斯,名义上探病实则警告。
王绾直言:“我手头那点事,我认为最难处理的发过去也很快得到批准,大部分处理的手段超过我的预料,我没那个本事。”
“御史台许多奏章原本要皇帝亲自决断,太傅随手处理的意见,我们挑不出任何毛病。”冯去疾道。
冯劫作为这几天实际上掌握整个丞相府的右丞相,他是最佩服并忌惮的。
“五十多个军政大事全部送过去,不到晚上就发回来了,让所有人讨论,没几个人能找出毛病,执行的难度比你亲自处理的还要低,这不是我们能有的本事。”冯劫告诫道,“明日再不上朝,皇帝只怕是不会再等你了。”
李斯道:“这恐怕还不是最可怕的吧?”
当然不是!
“丞相团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协助皇帝考虑国家的前途,这方面不用我们说你知道,那位的能力可比我们更大,眼光远远超过天下所有人,陛下也未必能比得上。”王绾道,“回去吧,趁着上朝,赶紧把权力先保留在手。”
李斯尴尬道:“陛下没有派人来催,我也不好回朝堂上办事。”
“那你这辈子都等不到了,陛下是什么脾气你不知道?!”那三个扬长而去。
李斯权力欲望那么大,不怕他不赶紧厚着脸赶紧去上朝的。
果然,次日有早朝,群臣惊喜地发现李斯也来了。
但更大的惊喜是,蒙武坐上了新车。
这是皇帝特诏恩赐的。
“哦,左丞相,身体好点了吗?”蒙武大声问。
李斯苦笑道:“老将军,还请为下官保留一点面子。”
“要面子干什么?”蒙武更大声道,“消极应付国家大事,你本来就没面子你还想让谁给你面子?”
李斯心里一慌,其他几个三公却喜形于色。
蒙武这是在上朝之前就骂李斯一顿,好让皇帝不能继续发难。
这让蒙毅很被动。
他以为蒙武这是在维护李斯。
“萧何,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去拉走我爹吗?!”蒙毅悄悄问道。
“内史快去前面,此事不用理会,老将军与陛下太傅心领神会。”萧何悄悄道。
蒙毅不解。
萧何道:“太傅不愿当实权官,李斯离不开。”
……
“你小子是个人才!”蒙毅赞叹道。
“干什么?我太仆寺人才很少不准挖墙脚!”乌氏倮急匆匆过来警告。
蒙毅笑道:“岂敢,就是问个主意。”
“太傅昨天晚上跟我说,满朝恐怕也只有你父亲才有资格批评李斯,免得皇帝想给李斯点面子,也没人给这个台阶。”乌氏倮道。
这下好,这帮人安静了。
李斯想了很久到快要上朝的时候才回过神来。
他心里悲凉,皇帝依旧很看重他,但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言听计从了。
“可细细想来,这不是我自己造成的嘛,皇帝并未对功臣有意见,但功臣却站在皇帝对里面去了啊。”李斯心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