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霉头,只是王五的一个小幽默。
高进库的造型同当年被人用椅子抬到安禄山面前的哥舒翰很像,甚至连所纳“投名状”都一模一样。
不过安禄山接受了哥舒翰的投降,王五却不接受。
不是因为他封建迷信忌讳什么,而是现阶段他不接受清方高级将领的投降。
将来是否接受,视具体情况再定。
不接受清军高级将领投降,是考虑这些清军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屠杀抗清军民的刽子手,也都是“三姓家奴”的出身,所以接受这帮人的投降一对不起死难军民,二来也容易给自身“埋雷”。
因为无法确保这帮降将是真心投降。
万一诈降潜伏在明军队伍中伺机跟清军里应外合,暗中传递情报甚至搞破坏,势必会对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抗清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小心驶得万年船。
眼下的局面仍是清强明弱,一两次战役的胜利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所以王五当然不能自大到以为自己真就一战封神,可以大肆收获清军高级将领的“芳心”,从而六六大顺,步步高升了。
一切,还需慎重。
没办法甄别是真降还是假降,又不想把人给放了,那么只能一刀切。
就地处死,以绝后患。
再者投降的清军将领级别太高的话,于明军这边也不好安置。
给的待遇低了肯定心中不服,进而又起异心,给的高了己方将领也会不舒服。
当初王五降清时清廷给了其汉军副都统、实授总兵待遇,就使得清军不少将领大发牢骚,说什么早投降不如晚投降,晚投降不如不投降。
很多人甚至都生出不如搏一搏的心思,如那位到广西接受其岳父产业的绿帽子女婿孙延龄,又如那位回福建学习军事的靖南王世子耿继茂,还有那位在燕京以醉鬼莽夫形象示人的平南王世子尚之信。
王五这边真要接受高进库这个汉军副都统投降,按过去做法肯定要给这块“马骨”前三排的待遇,那样的话肯定会让跟随他出生入死的部下感到心寒。
将士们拼命将敌人击败,结果大将军这边转头就委任敌军将领高官,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对明军自身士气的严重挫伤。
此智者所不为。
王五是要搞统一战缐,但这个战缐不是在自家搞,而是针对敌军搞。
也就是只在外面搞,不在家里搞。
张长庚、图尔格、牛万程等友好人士以及“一心会”的朋友们,可没一个是他王五的“同志”,而是清一色敌营栋梁,大清的股肱之臣。
另外王五也不相信高进库能说得动其旧部响应他起事。
当年安禄山都取得那么大的优势,哥舒翰也没从唐军那里拉来一个部下“投燕”,反而被部下们骂得狗血淋头,从而落个晚节不保,空留“哥舒夜带刀”令后人扼腕。
已经成龙的安禄山都得不到唐军将领支持,况现在事业才刚起步的王五。
于高进库,从开口乞降到被扔下城,前后大概历经不到二十个呼吸。
可能就几十秒。
这个时间真不足以让错愕的高进库在死前有什么剧烈的心理活动,如果非要说有,可能在身体落地那刻,脑门中只有三个大字——为什么?
他本为明军将领贺人龙部下,孙传庭杀贺人龙,他与同党魏大亨等准备投靠李自成,后因其妻被陕西巡抚张尔忠抓住,同党又被张尔忠离间,不得不与高杰、董学礼向张尔忠表示仍愿为大明效力。
张尔忠欣然同意。
但李自成攻陷燕京消息一出,他就与董学礼一起向顺军乞降,李自成听说后也很高兴,当即封董学礼为侯,封他高进库为参将。
高杰因担心李自成追究邢夫人之事不敢降顺,连夜带人南逃。
结果李自成兵败消息一出,他又和董学礼谋商降清,清豫亲王多铎也是欢喜纳降,授他为江宁副将,从而开启他在大清的辉煌之路。
所以,这一次他以为自己同样可以得到明军的接纳,并借重他高进库的军事能力委以重任,哪想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人就被从城上扔了下来。
莫名其妙的很。
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感觉。
死也死的不瞑目。
从垛口探头朝下面看了一眼后,王五想到什么,吩咐处死高进库一事要高度保密,绝不能消息外露。
不是他准备接受其他清军高级将领投降,而是不想让清军高级将领们觉得降也是死,便拼了命的跟明军打。
跟当初释放清军俘虏一个意思。
金道台琢磨出大将军的想法了,便进言对外宣称高进库是替大清战死的,再给其塑造个身中上百箭犹呼杀敌的忠勇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掩盖高进库之死真相,也能让高家人从清廷得一份不错的抚恤金。
“如此,也算是将军给高家的一份人道主义关怀。”
金道台有所长进,用词造句方面很是积极向总统大将军靠拢。
王五点了点头,老金这个提议很不错,相当全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