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祸水东引(1 / 1)

抗清 傲骨铁心 1751 字 2天前

老张越发喜欢用“泰君”这个称呼了。

不知道老五怎么想出这个称呼的,怪怪的,但用着挺顺口。

这几天老张精神头子也有点焕发,原因是老五干的不错,把个愣头二傻子贝勒董额揍的没了脾气,不仅成功守住荆州,还把贝勒爷指挥的绿营打没了好几千人。

尤其是金万镒的河南绿营更是直接叫打崩。

战前四千人,战后都不到千人,损失多达四分之三。

这还不算,老五派人放的那把火不仅烧光老张特意命人屯积在沙市的粮草物资,更直接打乱康亲王杰书针对荆州的军事部署,眼下这位年轻的帽子王面对董额搞出来的烂摊子,是攻也不是,退也不是,处于两难之中。

照这迹象发展下去,老张觉得老五真有希望朝大清“第五藩”进军。

军事解决不了,除了政治解决还能有什么办法?

就老五那强悍劲,燕京不给个亲王帽子,人家都不屑得搭理你。

若能成事,也算没辜负老张一片苦心。

虽然,他是做两手准备的。

清军胜,他老张是剿灭叛匪的后勤保障大功臣,“张宝胜”彻底洗白上岸;

明军胜,他老张也是隐秘而伟大的存在,将来复明成功朝堂上总有他一席之地。

所以不管哪家胜,他老张都是稳如泰山。

因此在听说董额兵败后,老张破天荒的让厨房多炒了两个下酒菜,完事又独自在书房分析副将汪大元关于荆州之战的详情密报。

虽然总督大人从未领军作过战,却热衷看地图分析战报。

属于个人的小小爱好。

纸上谈兵嘛,哪个男人不喜欢?

一番推演下来,竟是认定杰书那小子哪怕从燕京调来重炮汉军参战,与老五的对决结果最多也是五五开。

就是胜负尚不得而知,至少纸面上无法判断结果。

抱定必死之心坚守的十几万军民,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何况老五这小子真的挺能打,不比当年的金声桓、王得仁、姜镶弱。

荆州地理条件比南昌、大同还要优越,老张估计老五能守得让燕京吐血。

除了长期围困,老张也想不到燕京还有什么手段对付荆州。

但那样一来,天下人可就都知道大清有多么的不中用了。

要知道云南还有个吴三桂!

据说是老五的老丈人。

虽然此事老张存疑,但老五说的那么笃定,他也不能不信几分。

广东和福建那两家也未必真就是大清的忠臣孝子,西山还有李来亨、郝摇旗、袁宗第那帮大贼,因而燕京短期内无法解决荆州,等待燕京的必定是暗流涌动。

说不得又是个大争之世了。

大争之世,身为封疆大吏的老张觉得自个没有必要太过于保守,于是决定胆子再大一点,给老五来个助攻。

名正言顺的助攻,任谁也挑不出理来。

就是为了确保武昌安危,将沿江各府州县的守备营兵调了大半到省城集中,如此一来武昌重兵云集,固若金汤,却让沿江地方守备极度空虚,导致明军一支连偏师都算不上的水营如今是混得风生水起。

短短一月,沿江失陷的县城就有三座,被“贼”侵扰的州县多达十几处,战死官兵上千人,各处巡检所也是接连被毁,各项经济损失合计多达上百万两。

老张对此只能表示遗憾,因为他这个总督大人当务之急是确保省会武昌不失,其它地方心有余而力不足。

谁让他如今没了对湖广战事的“指导权”呢。

郧阳的湖北巡抚胡全才却不干了,上书痛骂张长庚误国,任由水贼祸害地方,堂堂总督跟个乌龟一样缩在武昌城中,每天混吃等死,就差说老张是两面派投降分子,要搞贼来迎贼的把戏。

胡全才是康亲王杰书向朝廷保荐的湖北巡抚,所以此事背后肯定有杰书的影子。

果不其然,胡全才上书没两天,杰书就派宗室辅国公特尔亲前来武昌质问老张何以沿江糜烂,地方不守。

太祖皇帝的重孙子就差指着老张鼻子骂你还能不能干了。

在人爱新觉罗面前,老张能说什么,捏着鼻子认了。

可老张怎么说也是湖广总督,杰书如此不给他面子,除了认定老张是鳌拜的人,也跟杰书急于推卸责任有关。

或者转移焦点。

董额是杰书派到荆州去的,其强攻不果损兵折将导致前线一堆烂摊子,身为直接上司的杰书当然要负领导责任。

燕京朝堂刚刚发生苏克萨哈倒台事件,甚至有消息说鳌拜带兵进宫逼迫太皇太后和皇帝,俨然不将宫中放在眼里,真真切切成了大清朝独不无二的权臣,权力更是直逼当年的摄政王多尔衮。

这节骨眼,杰书虽是帽子王兼正红旗主,也不得不担心鳌拜会借着董额兵败一事拿下他这个大将军王。

因为,他杰书如今是皇族唯一有实权的王爷,也是宫中最大的依仗。

他若失去兵权,这天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制不可一世的鳌拜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