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卧在床上,翻看着厚厚的手稿,直到台灯也倦了,窗外的天空现出鱼肚白。一个晚上又这样过去了,忐忑地躺下,心头却如千钧压顶,竟不能眠。半年多来,每天对着电脑屏幕敲击键盘,或在随手拈来的稿纸上行文走笔,常会陷入才思枯竭的困顿,又常常能获得不期而至的惊喜。我们在记忆的纹路上奔驰,以为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没想到入手时却是如此艰难。文字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它给予你激情又让你无处攀援。而现在,本书即将面世了,作为编著者,我们感到由衷欣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隐匿在一个温暖安逸的洞穴里,等待后来者打开那个光阴的牢笼,再次与它相会和重聚。每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掌心都有那把钥匙,但许多人太注重现世的欢乐,轻易地把它遗落在黑暗中,看着它一点一点锈蚀掉。如今,我们把它拾起来,打开厚重的闸门,忐忑地进入那个时代,试图去寻觅那个时代的历史,以及人们穿枝拂叶时的焦灼、眼泪、幸福和欢笑。这些我们曾以为能抓牢的东西,还有深爱过的风景,最终会在转身的一刹那,落尽繁华。只有打捞和记录它们,在混沌的脑海为它们安放一个位置,那些光辉灿烂的文明才不会陷落,才有可能再次释放其灼灼的光华。
我们的激情时代——八十年代历年回放如惊涛骇浪般汹涌而来的国内局势大事,铭记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生活点滴。我们整理并甄选了整整卑载的老新闻,因为正是这些事件,引领了一个时代群体的走向。我们还有意收集了一些关于民间的记忆,正是这些民间的记忆,涂抹了八十年代厚重的底色。
电影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银幕回顾都是一些八十年代出品的老电影,文本中插配了其中最出彩的镜头,还有完整的剧情介绍和图景海报,它们可能不够精致奢华,却是对电影本身最好的解读。例如,《稻草人》中,有这样一个华彩的瞬间:“家里给老板一家人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孩子们在门外看着口水直流。家长陈阔嘴对孩子们说,客人一般吃几口就会放下筷子,鱼一般只会吃一面而剩下好多。孩子们天真地信了,但当那条鱼被公然地翻过来之时,门口传来了他们撕心裂肺的惨叫。”我们把这些片子全盘推到读者眼前,是想让大家也有种奔驰在流动光影里的欢跃。
我们的射雕时代——八十年代荧屏春秋八十年代的电视剧、动画片、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广告。那些多年前的电视剧,或许在我们的脑海里已如过眼云烟,相信这本书会让你多几分怀想。还有年少时把我们眼球抓牢的动画片,如书中所说的,它们像一片滋养过我们童年的土地,再次回望就似历经一场充满奇迹的旅行。
我们的狂欢季节——八十年代流行歌坛到了八十年代,沉睡经年的乐坛终于“火”了起来,出现了哼着“靡靡之音”的邓丽君,低吟浅唱的徐小凤,点了“一把大火”的费翔,唱着“乡韵四愁”的罗大佑,以及吼出了“我一无所有”的摇滚之父崔健……他们是舞台上怒放的歌手,也是流行时尚的缔造者。
重温八十年代的阅读——八十年代文学记忆在八十年代,文坛打破了七十年代政治压制下的文化禁忌,在开放的天地中生根俯仰。严肃文学这一块出现了一批厚重大气的作品,而通俗文学则有古龙、金庸、琼瑶、亦舒、三毛、尤今等“大手笔”的作家坐镇,较之疲软的七十年代文坛,是前所未有的繁荣。最后打底的是八十年代的“朦胧诗”,诗歌是想象的盛宴,它使言语的表达获得了无限的释放。在诗歌走向末路的今天,我们理应记住这些在崩裂的田土上,曾辛苦耕耘的“前辈”:食指、北岛、顾城、海子、舒婷……
在八十年代的路上跑——八十年代记忆碎片是本书的压轴戏。在这个部分,我们试图构筑一个“精致”的城堡,为那些疲累的心灵寻找栖息安放的家园。里面为大家展出的是八十年代的童年游戏和日常生活图景,它们的颜色是拓了古意的灰白,因为与现时生活隔了一段年月,有种黯淡的乡愁。它们又像破碎的颜色和音节,倔强地向读者展示其固有的内在力量。而最后出场的流行词汇,在如今看来,好像拙劣可笑的游戏,但回转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它们无疑是最摩登而经典的。
八十年代是一个巨变的十年,它是突兀在历史闸口的坐标,它象征着光荣与梦想,抗争和奋斗!“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纪,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历史或进入正在叙述这个世纪的文学史。”编撰本书,是希望把一个世纪最富有激情的十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完成一场集体的追忆宴。对于亲身经历过这个年代的那一拨人,我们希望能够一起重温曾有过的感动;对于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我们希望还原他们一段真实而伟大的历史。我们想象着在五年、十年、五十年后,有那么一些眼睛停留在这本书上,拭去上面的灰土,在惊诧中观望一个时代人的来路,那将是多么地令人欢欣鼓舞!
旷晨
二零零四年六月于长沙(摘自我们的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