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科举时代快要来了
第二帝国时期,官吏们进入皇宫就要连续工作到休沐日的时候,中途一般不给回家。
每一次离家前往官署工作的时候,官吏们都紧皱眉头,日日夜夜盼望着下一个休沐日的到来。
而现在不用强行坐班,可以自由回家,还有那么好的大食堂提供免费伙食,实在是让人欣喜不已。
比起过往,无论是官员的工作时间还是工作效率,在大食堂建立起来之后,普遍都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这足以显示出大食堂的存在对官员们的重大鼓舞效果。
刘备不是白白花这笔钱的,他也是经过调查和实践才得出结论的。
他判定,从事同样工作的两个人,给他们提供伙食和不给他们提供伙食,对于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甚至于在提供伙食的领域中,也同样能划分出不同的两个领域。
对于从事同一工作的两个人,分别提供给他们冷食和热食,那么食用热食的人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坚持的时间长度,都比食用冷食的人要高出百分之三十左右。
早期他在军旅生活之中就发现,军队食用热食之后的表现和食用冷食之后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食用热食之后,无论是赶路还是作战,士兵都更有韧性。
食用冷食则不然,赶路和作战,士兵都更容易体现出疲态,还并不是那种单纯的疲劳或者饥饿,更像是一种心理状态。
这个情况引起了刘备的关注。
因为发现这个问题,他还特意做了实验,让一支部队食用简单的热饭和下饭菜,一支部队食用品类繁多的冷食,包括干粮、水、果蔬、冷掉的腌肉之类。
然后两支部队开始执行同样的任务,负重越野,障碍跑,然后是技战术训练,最后是模拟对战。
为了确保实验的严谨,他连续五天用不同的部队做同样的实验。
一切都结束之后,刘备得出了准确的一致结论。
食用热食的部队比食用冷食的部队要更坚韧,更有耐性,同样的负重,跑得更远,同样的障碍,速度更快,同样的模拟对战,食用热食的部队总是能战胜食用冷食的部队。
于是刘备确定,战争状态中食用热食对于军队的鼓舞效果不亚于战后的大撒币。
对于经历战争的人来说,吃一顿热乎乎的饭食,或许真的在精神层面有相当重大的鼓舞效果。
也是从那之后,刘备便竭尽全力提供给军队足够多的热食,哪怕在行军途中难以供应,在开战之前,只要有条件,一定让军队美美的吃几顿热饭热菜,然后再上战场。
于是在关键战场上,刘备的军队总是无往而不利,进入鏖战阶段之后,往往也比敌人更加坚韧。
这是早期刘备的军队能够战胜很多强敌的重要原因。
这个关键规则在他主掌权力之后也被运用到了其他不同的地方,最终汇总形成了中央大食堂,而免费提供丰富伙食的中央大食堂建立成功之后,官吏们的处理工作的效率和热情确实有了一个肉眼可见的上升。
这对刘备来说就是很值得投入的一件事情了。
这钱虽然花的多,但是和在军队里一样,效果是真的好。
官员们展开工作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还有不少人愿意主动留下来加班,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提升了刘备的投入产出比,比起投入的钱,赚得显然更多。
另外,刘备也逐渐开始尝试在军队里和官吏群体中推广茶叶,并且他现在正在积极推动他的茶叶工坊进行红茶的工艺攻坚,目前颇有成效。
想来不用多久,第一批红茶就能送到他面前,由他来品鉴。
茶叶真的是个好东西。
历史上还与酒、糖、烟草一起,成为过重要的军需品堪称军队专用的抚慰剂,越是战争残酷的地方,越需要茶叶的介入帮助军队士兵舒缓情绪。
且相对于烟酒这一类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的物品,茶叶的效果明显更加柔和,对身体甚至还有很多好处。
古代战争烈度较低,而近现代战争烈度明显增强,在一战二战的残酷战场上,士兵们为了喝茶而做出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喝茶甚至比作战还要重要,以至于统治集团不得不将茶叶作为重要的军需品予以足量提供,避免士兵闹情绪。
不过古代士兵的精神压力同样很大,刘备麾下士兵的训练强度也非常高。
对于士兵们来说,压力是会逐渐积累的,刘备不允许士兵烧杀抢掠,传统军队舒缓压力的手段被刘备禁止,那就需要寻找其他舒缓情绪的方式。
所以刘备一方面积极提供热饮热食舒缓士兵的情绪,一边也准备引入茶叶成为重要的帮手。
就目前来说,茶叶产量还没有跟上来,刘备设在雒阳周边的茶叶工坊还没有进入量产阶段,等茶叶能够稳定产出之后,他就会把茶叶作为重要的军用物资引入军队之中。
而岭南地区的开发状态进入正轨之后,他也会加大糖类作物的种植,并且会稳定的向军队提供充足的糖类制品。
而对于正在埋头干饭的陈群和杨修来说,他们只知道面前的美食实在是人间珍馐,如果不好好享受,就是极大的犯罪,他们并不知道刘备砸钱办大食堂是算了一笔很宏观的经济账的。
算来算去,大食堂的投入虽然多,但是投入产出比却是出奇的高,雒阳朝廷的工作效率的节节攀升,帮助刘备在度田令之乱后快速稳定了天下局势。
两个月,前后两个月,天下局势就稳定了。
而在此前,刘备刚刚登基、开创新的规制的时候,他可是加班加点,带着内阁的人猛干了三个月还要多,整个朝廷混乱了五个月才渐渐适应了新规矩,开始执行新的政令。
前后一对比,中央大食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陈群和杨修目前并不清楚刘备是怎么算这笔账的,他们就知道今儿中午的炸鸡块实在是太好吃了,鲜嫩多汁,一口咬下去,外壳酥脆,鸡肉软嫩,鲜美的肉汁在嘴里炸开,实在是无上的享受。
一整个上午的疲惫就在此刻一扫而空,他们忘却了一切,全身心投入到了美食的享受之中。
然后陈群就趁着杨修和身边同僚说话的时候偷偷夹了一块他饭盘中的炸鸡块,一下子塞到嘴里,造成既定事实,让杨修就算反应过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修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尽管他知道这是陈群干的,但是炸鸡块已经被陈群吃下了肚,这限量供应的炸鸡块是他的最爱,每三天才能吃到一次,现在还少了一块,所以他恨不能把陈群的脑袋给拧下来。
不过他终究没有做这样的事情。
弘农杨氏的门第要高过颍川陈氏,所以杨修觉得自己的修养也要比陈群好一些,不能因为一块炸鸡块就和好朋友闹矛盾,但是他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当他和陈群一起返回内阁,看到自己的桌案上堆着的那堆政务小山的时候,他就果断把这堆政务小山还给了陈群,看着陈群目瞪口呆的表情,杨修感到从心底里油然而生的一股子愉悦。
比吃了炸鸡块还要愉悦。
他不顾陈群愕然的眼神,把政务还给了陈群,无视他可能需要加班加点甚至熬夜办公的可能,从他桌上拿走了刘备的计划书,继续研读。
在下午的政务送来之前,他读了三遍。
然后杨修深刻的意识到刘备的这套改革方案如果真的实现的话,士族作为一个协助统治者而存在于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垄断团体将彻底失去存在的价值,统治者将再也不需要士族的存在了。
统治者可以自己设立学校培养学生,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又如何需要士族以一己之私而培养出来的家族传承人呢?
如此一来弘农杨氏就真的没有回到过去的那一天了,不管他如何努力,他的后代也不可能稳稳继承他的一切。
因为只有爵位可以传承,职位是不可以传承的。
不管父亲的地位多高,能传下去的只有爵位,只有经济地位,而没有权力。
科举制度之下,权力的传承变得非常的不稳定,世代为官成为一种学霸的象征,若想要得到带有权力的职位,首先就要通过科举考试,然后一样需要从基层的集体农庄代表开始做起。
年轻人们需要慢慢向上攀爬,努力工作,争取立功,或者干脆彻底的熬。
这对于那些农家子弟当然是重大利好,甚至可以说是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的存在,但是对于陈群和他杨修这种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味毒药。
但是,他们有不吃这味毒药的可能性吗?
应该是没有的。
所以忽然间,杨修明白了为什么刘备要把这份文件第一个透露给陈群知道,而自己或许也只是刘备计划中的一份子而已。
其实,这真的挺让他感到无奈的,但是他没有办法,当前这个天下大势,已经容不得他继续做什么妄想了。
至于之后的九品官人法,杨修没有过多的注意,他只知道这是对科举制度的配套设施,更多的配套设施一定还在设计之中,只是刘备还没有说出来罢了。
杨修抬头看了看正在埋头苦苦处理政务的陈群,忽然间,一股子笑意涌上心头,他忍不住的笑了出来。
他把那份刘备的文件收好,放在了陈群的桌子上,没有打扰到今日注定要加班熬夜处理政务的陈群。
他的确还是个年轻人,但是在内阁工作的那么多年来,他早已被磨练出了不错的政治眼光和政治嗅觉,他能够敏锐的察觉到时代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看来,是时候接受老爹杨彪的建议,回家乡成婚,娶妻生子,然后开始好好的培养自家孩儿,让他能够尽快的适应接下来的残酷的竞争社会了。
毕竟未来,他这个父亲能够留给孩儿的,就是聪明的脑袋和丰富的经验,还有艰苦学习知识的那一些些的小窍门。
科举时代快要来了,考试和努力决定一切的时代快要来了,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可能门楣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
嗯,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是这样的。
杨修和陈群已经意识到了新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并且正在认真的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获得利益。
然而更多的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新时代即将席卷而来,他们还在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并且顺着刘备那边不断公布的消息,得知目前朝廷的最新动向在什么地方。
试图从这个最新的动向上获得一些简单的利益。
而眼下这个时期,朝廷的最新动向在什么地方呢?
交州。
这是目前这段时间以来整个朝廷最多讨论到的词语和地方,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交州日南郡郡守法正成功帮朝廷谈了几笔不错的生意。
其中之一是和青州的几个县谈起来的,据说和瓷器、漆器以及丝织品有关系,有些人很想购买大汉的这些丰富的物产,青州的那几个县可以为此赚一笔钱。
不过更重要的是,那些来自五六个国家的商人还想向朝廷购买足够多的铁锅和蜀锦,根据法正的讲述,这些商人不缺钱,但是缺好货,他们非常需要这些好货,只要货好,价格不是问题。
法正认为,朝廷完全可以把足够多的铁锅和蜀锦出售给他们,只要他们出得起钱,要多少,给多少,不含糊。
如此一来,日南郡的费用,交州的费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全,对于朝廷所需要的一切应该也是一种补强,不是吗?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朝廷的大部分部门都没有说话的资格,只有户部和少府有资格参与进来。
刘备登基以后设定朝廷的权责范围,规定盐和蜀锦归少府,铁器归户部。
这一点,刘备也是多多少少需要考虑到甄俨的想法,那盐铁事务说到底也是人家一手在管理,建安年间,这事情都是他在管理总不能因为他做了户部尚书,就把他原先的职权给全部拿下吧?
所以,刘备选择把铁务全部交给甄俨来负责,少府就继续负责盐务和蜀锦、蒲桃酒之类的,依然是刘备的个人小金库。
这一次对外贸易涉及到了蜀锦和铁,自然需要户部和少府一起搞个联席会议,和刘备一起商量一下这个事情是否可行。
对于对外发售蜀锦这个事情,刘晔当然没什么意见,这是增加收入的好事,根据法正所说的,那帮外邦商人甚至愿意出黄金的价格来购买蜀锦,可见对蜀锦的推崇。
蜀锦这种奢侈品本来就不是什么人都能买得起的,买家有限,而产量却节节攀升,如果不能尽快寻找到更多的买家,就必须要限制蜀锦的出售数量,以免压低蜀锦的价格。
要说起来,刘晔也是郁闷。
蜀锦那么好的东西,数量越多,应该越高兴才是,可谁知道刘备搞得生产方式改革大大增加了技术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蜀锦的产量快速提升,五年翻了三倍!
而与此同时,市面上对蜀锦的追求量却在不断降低。
原因很简单。
那些渴望用蜀锦来打点门面、装逼的家伙们,被刘备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割掉了。
作为蜀锦最大买主的群体,早已成为了刘备的刀下亡魂,不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