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降维打击(1 / 1)

宋胆 憨皮拉朋丫 6696 字 2023-09-26

  小孤山万箭齐发,射向凌霄城山壁,近万僰兵悉数暴露于箭雨之下。

  轰!!!

  随着火箭撞上山壁以及壁上僰兵,万朵火光似烟花般绽放,将整整一面火壁吞噬其中。

  山下的元军怔怔地看着变成火焰山的凌霄城山壁,除了瞪圆眼珠子呆然发愣,其它的什么也做不了。

  速不答大脑一片空白,也是呆愣良久。

  一万僰兵...没了!?

  是的,没了!!

  就像锅边被柴火燎着的蚂蚁一般,纷飞而下,坠落当场。

  山壁上除了久久未熄的火焰,就只剩烧着的石头。

  速不答瞳孔放大,“噗!”一口鲜血喷射而出,仰面倒下。

  待副帅亲卫冲上之时,只见这位久经战阵的老将双目已无焦距,形同活尸。

  “杀!!杀上小孤山,宰了那队伏兵!!”

  副帅无奈接过帅印暂理军务,第一件事就是清缴小孤山上的伏兵。

  可是,哪有人敢冲?

  僰兵之死将好不容易提进来的士气又打回了原形,甚至更为低落,还不如从前。

  而当元军将士把目光投向小孤山之时,看见的一幕,更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见不大的小孤山上,林木掩映之间,隐约可见数百根火把。而每根火把之下,都映着一张画满鬼符的狰狞面容。

  有人惊呼出声:“是血头军!!割头皮的血头军!”

  ......

  血头这一轮火箭齐射,可以说起到了奇效,彻底解决了僰兵对凌霄城的威胁。,可也把自己的位置彻底暴露在元军的视野之中。

  事实上,血头已经做好死守小孤山,甚至是全部阵亡的准备。

  然而,正当他做出守势之时,山下元军也开始向小孤山涌来之时,只听见静谧的山下喊了几声“血头军”。

  就...就溃军了。

  呵呵,不溃军还等什么?

  这些元卒绝对是自认最倒霉的元军,没有之一!

  攻一座永远也不可能攻下来的城池,被一支永远也抓不到影子的血头军日夜折磨。

  吃不好,睡不好,能挺好今天,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跑吧,这仗没法打!主帅都生死不明,还打个屁?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然后是所有大元军卒。

  一个个丢弃砲石军械,甚至有的连兵器都嫌沉重,一并弃之。

  抱头鼠窜,生怕落于人后被血头军拉去割了头皮。

  元军副帅几经呼喝,可是溃军之下哪还有用?

  自知大势已去,勉强整顿身边军士,弃营而走。

  至此,凌霄城之围彻底以元军溃退而告终。

  可是,这还不是结束。

  城上的曹琦见元军大溃,哪肯放过这等良机?

  把城上事务交由易老将军,自己则带着八百守卒开城而下。

  血头也是同样想法,率五百血头军下了小孤山。

  一共一千三百卒,开始追着四万元军,清剿溃敌。

  奋战一夜,斩敌近千,俘虏三千余众,战马、军资无数。

  另一边,昏死的速不答被亲卫抬着奔逃一夜,距离宜宾只有不足百里,离冲出山区只不足四十里,悠悠转醒。

  见左右皆是溃军,丢盔弃甲,心痛得再喷鲜血,险些再次昏厥。

  说心里话,他不服!

  他速不答不是没吃过败仗,可是败的这么冤的,还是头一回。

  他不服啊!

  至今不知道宋军主力在何处,让他死都不能瞑目。

  然而,速不答不知道,就在他的溃军即将冲出山地,拖着长长的大队颓然逃命之时,两旁的地林之中,无数双眼睛正默默地看着他。

  “啧啧啧......”赵维砸吧着嘴,“这老小子也有今天!真想下去看看他是什么表情。”

  一旁的张珏却道:“本想于凌霄城下完成合围,没想到血头军动作如此之快,直接把元军打崩盘了。”

  “罢了。”笑着一叹,“命谢明择机开炮,三军以火炮为号,发起总攻!”

  速不答不是一直在找宋军主力吗?而现在,阴影之中的,正是宋军主力。

  由赵维率五千神臂城守军,张珏领五千钓鱼城川军,还有谢明的一千五百望乡营,宋军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尽数在此。

  至于目的,也是再简单不过,吃掉凌霄城这四万败军。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吼之声,漫天火箭,还有漫山的宋卒,冲杀而下。

  速不答怔怔地看着这一切,怔的...笑了。

  小孤山的伏兵,他没算到。这一步,他还是没算到。

  笑着笑着...又哭了,彻彻底底地被打哭了。

  老目充血,五官扭曲地朝着已经冲杀至前的宋军吼出一句:“我、不、服!”

  可是,不服有什么用?

  四万人被一千三百人追杀了一夜,更别说现在,一万多武装到牙齿的人马借山势而下了,胜败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

  宋军方面付出几百人的代价,歼灭元军溃卒两万三千余,俘虏万人。

  最终活着逃出包围圈的元卒,不足七千之数。

  以陕西行省行枢密使速不答为首,万户以上高级将领一十三人,全部殒命。

  至此,从贪狼卫之战开始的凌霄城保卫战,耗时近四个月,终于宣告结束。

  安西王府前后投入兵力二十六万余(速不答20万、重庆守军5万、僰兵1万),未能击破凌霄城片砖片瓦。

  ......

  与此同时,近三个月没睡过一天囫囵觉的几位老相公,终于自钓鱼城元帅府中走了出来。

  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之中,眼中没有一丝疲惫,反更正加明亮。

  “仗打完了!”文天祥有些意犹未尽的一叹。

  “可要做的事还很多啊!”谢叠山随之附和。

  “是啊!”王应麟也道,“咱们得好好回想一下,这仗是怎么打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

  是的,即使仗打完了,几位老相公还是有点糊涂,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经此一役,元军主帅速不答战死,损失兵力六万余,战将无数。

  起码在今冬、明夏,元人很难再组织起有规模的攻势。所以,大宋这边也赢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钓鱼城帅府之中,除了文天祥等几个老相公,张珏、赵维,还有赵孟禧等人之外,驻守凌霄城的易世英老将军,神臂城新任都统令曹琦,还有本应在青居城的王立,在牛头寨的张起崖,镇守礼义城的包申等将领,也悉数回到钓鱼城大本营。

  此次聚拢文武官员,可不是为了共度上元节,而是赵维和张珏等人坚持要开一个战后总结会。

  因为他们也认同几位相公的想法,这场战役打的非同一般。

  不单单是结果,而是过程就非比寻常,是他们即使到了战役结束也不敢相信的。

  说白了,就是战果有点吓人!

  之前说,安西王府投入兵力二十六万,不但搭进去一个速不答,还死伤六万多兵。

  那大宋这边呢?

  大宋这边把钓鱼、凌霄二城所有兵力都算上,也不过一万四千人。

  一万四对二十六万,不但打赢了,而且还是大胜。

  不但是大胜,还把神臂城、青居城、牛头寨、礼义城四座山城收入囊中。

  不但收了四座山城,还从开打之前的一万四千兵,变成了打完之后,赵维一算...嚓!!咋变四万多了呢?

  越打越多,你说气不气人?

  这样的战果,别说实现,你就是现在让赵维,让文天祥他们再做梦梦一遍,也是不可能的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不应该总结一下吗?

  而且,抛开结果,只看战役的过程,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件无法理解的事情。

  这么说吧,速不答也好,张珏也罢,他们的战术战法是很传统的。

  大兵团作战,直击要害,战略目的简单粗暴,打凌霄就是打凌霄。攻城就是攻城。

  其间夹杂计谋韬略,或者奇兵奇谋,也是为大战略做辅助。

  可是,反观这场战役,宋军一方,并没有大兵团。

  速不答一直在找宋军主力在哪里,可宋军其实就没有主力,完完全全的反其道而行之。

  从一开始就是以小股部队为主,战略目标倒是有的——解救凌霄城。

  可是,当战役一打响,这个目标却一直在变。

  从解救凌霄之围到保住神臂城,再到试探性地压迫重庆。

  等速不答神臂城的十万兵一回重庆,马上又变换方向,转战宜宾,吃掉了速不答。

  而且,战争投入也是一变再变。

  一开始,只有血头军和望乡营在动,川军主力还是驻守钓鱼城,保护大本营无失。

  可是,打着打着,到了最后,钓鱼城甚至未留一兵一卒,倾巢而出。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为什么会反应这么快?这才是值得总结了。

  凭着对战争本身的嗅觉、张珏和几位相公隐隐觉得,他们可能是摸到了一套全新的战法和战术理念,这将成为大宋在巴蜀生存下去的关键。

  而事实上,哪是摸到了一套新的战术理念?他们是摸到两套超越这个时代的军事思维。

  首先,是战术上了。

  换一个后事懂军事的人来看这场战役,这就是典型的多兵种协同作战VS大兵团密集攻防的典型案例嘛!

  而且是完虐的那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速不答无论从指挥系统,到情报系统,再到兵种协同,和宋军都不是一个层面的,差了好几个维度。

  宋军这边有锦衣卫的情报支持,而且是全方位的情报支持。

  投入的兵力虽少,可是这里面有炮兵、特种部队、游骑兵、水军和常规步兵。

  谢明的骑兵携带炮兵游击敌方薄弱部位,血头的特种兵深藏敌后,用心理战和小范围骚扰击溃敌方士气。

  张珏的水军、步兵则是摆出各个态势,配合小股部队达到战略目的。

  甚至还有人民战急的成分在里面。

  别忘了,赵维用土改和白银生生稳住神臂城,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至于指挥系统上面,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速不答还是一将指挥三军,可大宋这边呢?是这个时代的几个顶级头脑在集体发力。

  情报上也是如此,速不答的情报仅限于军事上的。可是大宋的情报无所不包无所不含,除了军事上的,其它也巨细无余。

  泸州、重庆、益州各城的民情、官员,甚至有多少田地、多少奴户、汉人比例是多少,都在锦衣卫的掌控之中。

  没有赵孟禧的情报,赵维会抓的那么准?当天到泸州,当天就宣布土改吗?

  总之,这一仗,在宋人眼里很意外,可是在后世看来,属于顺理成章。

  速不答输的,不冤!

  而除了战术上的领先之外,还有一个是这一仗的收益,甚至可以说是最大收益。

  那就是,这套实践出来的指挥系统。

  对!为什么把它单拿出来说,正是因为它太先进了。而且无形之中,解决了宋朝三百年都没弄明白的事儿。

  那就是——文武之间的关系。

  别看几位老相公和张珏这个武人其乐融融,那是因为国难当头,不得不团结。

  可实际上,文武对立,这是大宋的通病。病到骨子里了,得钱治了。

  南宋的文人虽然不像北宋,武人出征,文人监军,指手画脚贻误军机,可顶多也就能做到不添乱罢了。

  好吧.,不添乱都是抬举。

  总之,文武尿不到一个壶里,基本无解。

  那这一仗的文武关系是什么样的呢?也就是实践出来的指挥系统是什么样的呢?

  简单来说,几个文人相公,三个月没出帅府,制定了全套战略。由张珏这个武人去施行、指派给各个下级将领。

  而下级将领在外,只需要达成战略目标就可以了。

  至于怎么完成?不由张珏来定,更不由文人相公来定。

  这样的结果就是,很高效,极高效,效率高到吓人!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也很简单,士大夫阶层是这个年代最精英的一群人,他们有战略眼光,也有大智慧。但他们大多没有实践,不懂带兵,更不懂战术。

  所以,你让文人掌兵,强如文天祥也带的不咋地。

  说白了,他脑子里想的东西就没法让士兵去执行。

  这就是所谓的文人掌兵,贻误三军。

  而带兵打仗那是武人的专长,张珏、谢明等人没有文天祥他们肚子里的墨水,也没有他们看的高远。但他们会带,也懂得手下的每一个兵,更懂战术。

  结果就是,士大夫只在帅府里提供他们的智慧,制定大概的战略方向,再由张珏这个军事大家去执行,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好比后世的总参谋部,制定战略方向和战争目标,然后交给下面的各作战部队去施行。

  总参只会告诉你,哪一支部队带到什么位置,达到什么目的。可不会告诉你,仗要怎么打,排什么阵型,挖几条战壕。

  可别小看了这个类似总参谋部的新式机构,这不但让文人和武将能够没有嫌隙的完美配合,更重要的是,这可不是一个人啊,这是一群人!

  而且,是这个时代眼界最高、最有智慧的一群人!

  也正因为如此,赵孟禧无数的情报送进帅府,几位相公才能在无数条情报之中找到最有用的,分析出敌我态势,进而微调战略。

  正因为如此,谢明一拿下神臂城,他们才会第一时间派赵维去,而不是别人。

  因为从赵孟禧的情报之中,他们已经分析出想拿稳泸州,必须调动百姓和农奴。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赵维。

  他有钱,也有魄力。

  正因为如此,云顶城入手之后,才得出迁城而不是强占的结论,并点选杨亮节去执行。

  杨亮节是国舅爷,是皇亲国戚。他的威望比任何一个将领更有用,可以用最少的兵力把金堂云顶搬空。

  也因为如此,云顶城一到手,文天祥马上判断出速不答要向神臂城增兵。

  于是,立刻改变之前的保守战略,钓鱼城倾巢而出胁迫重庆,并把青居、牛头寨、礼义三城收入囊中。

  这种集体智慧、集体胆量、集体应变,还有集体分析的能力,是速不答一个人根本比不了的。

  他就算再身经百战,再威名赫赫,也得跪的服服帖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