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百年羌乱(1 / 1)

袁熙自然明白曹操表自己封公是不坏好意,这明显是往自己身上泼脏水,但偏偏现在自己还做不了什么。

此时袁熙带兵回了五原,他本想劝吕玲绮带着孩子回幽州,但却因为两批使节团的到来暂时留了下来。

一批人是步度根派来的,他得知袁熙攻下太原,平定了并州南匈奴后,便派使节过来道贺,同时想要商议两边互市的细节。

相比这次,使节团的态度更加恭谨,毕竟关外鲜卑想要的无论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都必须要经过晋阳商道,袁熙占据并州,就将塞外贸易的主动权完全控制在手里。

袁熙对于和关外鲜卑的贸易很是谨慎,其中重要工具兵器给不给,给多少,都会影响将来边塞的局面,于是袁熙招待了使节团几日,好言安抚后,便打发使节团去晋阳找田豫谈细节去了。

另外一批人,则是有些出乎袁熙意料之外,是从河西陇西而来的羌人。

羌人又称西戎,历史起源可以上溯到大禹治水,据载禹兴于西羌,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的羌人,有不少部落内迁黄河以南,形成很多的姜姓国,武王伐纣时羌人曾出兵帮助周军,后秦国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羌人便只能在河湟地区发展。

所谓河湟,便是黄河和湟水,河湟地区也被称之为羌中,位置在后世的青海附近。

早期羌人以游牧为主,后来其从秦朝得到了农耕技术,逐渐变成半耕半牧,采用低地农耕,高地畜牧的生活方式。

袁熙如今在并州推行的也是这套办法,这无论从经济人口增长,亦或战争动员能力上来说,是远远高于纯游牧民族的,所以羌人在西汉时人口增长极快,多达一百五十多个部落,最多的部落有二十万人以上。

但由于重重复杂的矛盾,羌人自西汉起就和汉廷争战不断,两边互有胜负,西汉末期赵充国采用边塞屯田制,有效压制了羌乱。

但随着王莽倒台,东汉建立,刘秀为了削弱羌人的威胁,的做法是将河湟地区的羌人大批东迁到凉州地区的东海附近,谓之东羌,留在河湟地区的谓之西羌。

刘秀的做法单独看起来没有问题,但他却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即并凉的边地汉人随着东汉建国的战乱,人口大幅度减少,羌人迁入后,很快便占据了当地人口主体。

但东汉官员的做法却没有随之改变,采取了高压手段,数次激起羌乱,虽然其中出现过张掖太守邓训采取怀柔政策,得到了羌人爱戴的例子,但总体来说,东汉的地方豪强官员多以横征暴敛为主,导致东西羌叛乱不断,成为了东汉朝廷的一根心头刺。

最后持续百年的羌乱拖垮了东汉的经济,为了压制羌乱,汉庭扶植凉州豪族,导致凉州军阀的诞生,而凉州军阀则又给东汉朝廷吹响了埋葬的音符。

过来和袁熙接触的,便是东羌诸部落的联合使团,对于羌人,其实袁熙是很想争取的,毕竟其无论是文化还是传统,和中原都是同源而出,深受华夏文化影响。

而且羌人和汉庭战乱百年,但双方其实谁都不愿意打下去,如今双方所欠缺的,便是一个和谈的契机。

而东羌之所以选择袁熙,其理由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一点,自然是随着袁熙在并州的扩张,地盘已经和羌人相接,让东羌不得不面对和袁熙做邻居的事实。

对于东羌,袁熙自然很想争取,因为如今的西羌,正处于马腾韩遂的控制之下。

汉桓帝时代,凉州三明平定了羌乱,但到了汉灵帝时期黄巾起义,西羌复叛,马腾韩遂西羌关系密切,于是利用战乱割据凉州,成为一方诸侯。

袁熙一想起这北地边塞的局势,便极为头疼,因为北地的平安,全在于和胡人羌人的关系上,从幽州的乌桓和东中鲜卑,到并州的西鲜卑和南匈奴,再往西南就是羌人。

而并州西边的东羌占据的地盘,民风彪悍,胡汉杂居,在后世尤其是南北朝到隋唐极为有名,即关陇地区,这里诞生的士族,谓之关陇士族。

关陇地区有一条极为着名的关陇古道,从陇县到固关再到张家川,是进入凉州的重要通道,袁熙将来想要拿下凉州,就不得不和在这上面生活的东羌部落打交道。

对此袁熙极为重视到来的使节团,他用了相当高的礼节接待,并邀请使节们去幽州做客。

使团的部落代表不少,名字奇奇怪怪,有鸟吾、且冻、傅难、全无、吾良等,其领头之人烧当里何,出自羌族烧当部落的一支,鼎盛时候常常劫掠汉地,不过对袁熙神态倒是颇为恭谨,毕竟袁熙在北地的名声可不是谈出来的,而是纯靠一场场大战打下的威名。

袁熙能够看出,对于自己,使团的代表们是又敬畏又提防,还有一丝天然的抵触,毕竟袁熙最初在天下扬名,很大一部分是击败了凉州出身的李傕郭汜,马腾韩遂等人。

如今袁熙和赵云坐在上首,底下是二十多名部族代表,袁熙举起碗来,说道:“诸位远道而来,到了我这里便是贵客,我敬诸位一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