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正文卷第四百五十二章混乱关系对于如何对待将来外族入关之事,众人争论不休,袁熙也是听得头大起来。
游牧民族入关,一直是华夏所要面对的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之一,而气候变化是催动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的重要因素,如今可以预见的是,在将来的几十年见,天气变冷的趋势不会缓解,反而会愈加恶化。
更麻烦的是,以袁熙目前的实力,并不足以同时应付眼前的两大障碍。
一是汉朝以大一统王朝对外族采取强硬政策,尚且会伤筋动骨,而目前袁熙以一州之地,断不可能劳师远征塞外,靡费人力物力。
要知道游牧民族最麻烦的就是王庭太远,如果被打败便会逃入北地,伺机卷土重来,除非将其王庭击破,将其民众迁徙于可控的地区,不然是无法根除隐患的。
二是如今幽州的民族局面极为复杂,因为严格来说,此时关内的乌桓鲜卑族人,早已经编户齐民,属于大汉子民,和袁熙这边是内部矛盾,只有关外的鲜卑,才算是外族。
但问题就出在东汉的民族政策相比西汉,出现了很多纰漏,虽然主旨是以胡制胡,但对这些边民待遇并不好,很多胡汉边民处境堪忧,这种情况下,这些边民的不满也是与日俱增。
幽州内部这些年杀来杀去,从刘虞到公孙瓒,主事的换了一茬又一茬,最后给袁熙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边地外族众多,要把这群人捏合起来对付将来的大患关外鲜卑,何其之难。
袁熙如今边要收拾的是这幅局面,但偏偏他光是经营现在的地盘,就已经很苦难了,更别说幽州全境了。
要知道里面还掺着个实力不比袁熙弱多少的公孙独家族!
袁熙心里暗骂,这幽州真是一团乱麻,形势之差,在十三州里也属于垫底的。
众人觉得郭嘉想法太过激进,沮授随后提出了用小股精良部队,骚扰心怀不轨的部落牧民,让其后方疲于奔命的计策,但众人还是觉得,这种方法也无法制止外族大举南下。
袁熙见陆逊老老实实坐在后面,不发一言,知道其为人低调,何况现在沮授郭嘉在前,陆逊也不好出头。
陆逊跟着来到北新城后,和沮授见面相谈后,颇受沮授赏识,便以弟子名分跟随沮授,这让郭嘉很是不爽,虽然陆逊也对郭嘉执弟子礼,但和真正的弟子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随后田豫高顺也从用兵的角度发表了意见,但两人一致认为,幽州当前并不足以支持大肆用兵,何况现在天气转凉,辽东马上进入苦寒,此时起了冲突,那便是生死相搏了。
袁熙听着众人说不出个头绪,心道谋士武将多了,有好处也有坏处,先前只要郭嘉献策,自己决定即可,如今却要听取各方意见,再做取舍,对判断力要求极高。
如果自己麾下有八个谋士,只怕表现也不会比袁绍更好吧?
他见陆逊似乎欲言又止,开口道:“我想听听伯言的意见。”
陆逊没想到袁熙点名自己,便即拱手道:“逊以为,征战只能震慑对方,却难以征服人心,现在百姓最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贸然发动大战,只会使百姓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
“当务之急应该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等到百姓生活得到改善,人心所向时,再考虑平定天下也不晚。”
袁熙听了,沉默不语,这也不出他所料,后世陆逊向来是重礼轻刑,反对酷刑峻法,认为应该以民为本。
其这点上倒是和袁熙不太一样,虽然袁熙明白乱世用重典会造到反噬,但如果不用,在严苛的环境下,心怀不轨之徒更多。
而且后世陆逊于江东为官,那里本来就一直战乱较少,所以百姓战争欲望很低,只想着有自己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就好。
所以陆逊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放在江东很合适,但在幽州,就不太一样了。
北地边民向来彪悍,地盘食物都很缺乏,往往需要生死相争获得,即使想说休养生息,也得看关外的胡人愿不愿意。
他想了想,出声道:“秋种已经基本完了,我准备这几日整兵返回蓟城。”
“等到了那边,我准备听听刘和赵云他们的意见。”
“乌桓单于那边,能谈就谈,但对方如果得寸进尺,我也不想退缩,毕竟主动退一步,将来可能就会退十步。”
郭嘉赞道:“公子看得明白,乌桓那些人尚未教化,不懂中原人的谦让之道,只有将他们打趴们,他们才会心悦诚服。”
袁熙苦笑,理是这么个理,但是现在他做不到啊。
几十万黑山军,他尚且要依靠冀州军相助才能拿下,而且山区作战步兵是主力,而这是幽州军的长处,所以最后才能以较小的损失拿下。
几十万的乌桓,那可是人人都能上马的骑兵,幽州现在骑兵不过数千,大部分还是阎柔鲜于辅的乌桓骑兵,数目和对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虽然对方装备不行,但也不会傻到和幽州重骑硬拼,只要对方着眼于骚扰杀伤幽州百姓,就够袁熙焦头烂额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