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杂志”作为大西洋彼岸英伦三岛最具影响力的专业音乐杂志,对于格莱美的关注自然也是不遗余力的,显然,“q杂志”对于第三十六届格莱美也是充满了无数怨念,不仅因为山羊皮乐队、神韵乐队、污点乐队等1993年横空出世的英伦摇滚乐队带领着英国摇滚再次登上国际舞台,但结果却被格莱美直接无视;而且还因为美国本土掀起的摇滚盛宴也惨遭格莱美凌辱,这让“q杂志”有些幸灾乐祸,但又有些同病相怜。
“q杂志”在针对第三十六届格莱美的专业评论之中如是说到,“荣耀至死的努力遭到了格莱美的无视,这也许就是当今美国流行音乐市场的现状:潮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学院派依旧保守地固守阵地,不愿意改变。
虽然说由爱尔兰乐队u2拿到最佳另类音乐专辑奖,这是对这支长盛不衰乐队的重要肯定,但毫无疑问的是,‘另类音乐’这个头衔是不适合u2乐队的,反而让落选的碎南瓜乐队、荣耀至死乐队显得越发‘可笑’格莱美对自身的嘲讽。
来自英伦三岛的山羊皮乐队、神韵乐队、污点乐队,再现了披头士黄金年代的辉煌和经典,可是在大西洋彼岸却仅仅只有电台司令一支乐队得到了初步的认可,这对于英伦摇滚来说是一种侮辱,更是美国流行音乐市场的退步。
荣耀至死在1993年搭上了摇滚复兴的末班车,‘锂(lithium)’和‘不要为往事而懊恼(don’t。look。back。in。anger)’这两首歌堪称巅峰之作,让人依稀看到了1977年朋克横空出世时的盛况,这也使得荣耀至死获得了与涅槃乐队相抗衡的资格,但可惜的是,真理在初次问世时总是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摇滚诞生之初是如此,朋克诞生之初是如此,垃圾摇滚诞生之初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第三十六届格莱美先错过了‘锂’,而后错过了‘不要为往事而懊恼’,最后错过了荣耀至死,历史将会证明这个决定的失误。”
这只是“q杂志”针对格莱美的评论,但其中还有一部分提到了荣耀至死、雨果的态度,这也是对“芝加哥论坛报”观点最直接的反击。
“荣耀至死在格莱美的提名名单出来之前就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们是不会出席这一次颁奖典礼的。显然,这支新人乐队拥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和认知,他们知道进入中年的格莱美无法给予他们乐队相对应的肯定,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干脆地拒绝了格莱美。
也许,主流媒体都在为荣耀至死打抱不平,包括我们,认为格莱美忽视荣耀至死、忽视摇滚变革,这是历史性的错误;但事实在荣耀至死看来,他们一点都不遗憾,因为这样的格莱美即使将奖项颁发给了乐队,也不是正确的认可,相反还是一种侮辱将‘几近成名’认定成为主流摇滚的侮辱,这才是对乐队音乐风格真正毁灭性的打击。
荣耀至死的主唱雨果-兰开斯特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如果他们就连我们的音乐风格都定义不出来,他们有什么资格来讨论我们的提名资格,他们又有什么资格来召开一场音乐盛宴?’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再次送给格莱美。”
“芝加哥论坛报”嘲讽雨果因为没有得到年度最佳新人奖而心态失衡,但是“q杂志”的新闻却非本意地做出了回应:雨果根本就不在乎!因为在雨果看来,格莱美根本就没有弄清楚荣耀至死的音乐到底是什么,那么即使格莱美颁发了奖项,也是不知所云,这样的奖项不得也罢,得到了反而是对荣耀至死音乐的一种侮辱。
来自大西洋彼岸“q杂志”的回应并不猛烈,因为他们根本不是有意对“芝加哥论坛报”做出回应的,但是“美国周刊”的报道显然就是有备而来的,他们全方位地对“纽约邮报”、“国家询问报”和“芝加哥论坛报”做出了回应。
“雨果-兰开斯特在‘生死时速’剧组拍摄一场爆破的戏份,拒绝使用替身,亲自上场,结果爆炸却出现了一点偏差,导致兰开斯特被气浪掀翻,直接撞到了墙壁上,陷入了短暂的昏迷。为了确保兰开斯特没有出现脑震荡和内出血的情况,剧组离开派人将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接受检查。
兰开斯特的敬业和专注得到了整个‘生死时速’剧组的认可和称赞,为了拍摄好这一场戏甚至不惜以身涉险,只为了能够最终呈现出精彩的画面效果,这赢得了剧组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
可是负伤的兰开斯特在医院却没有得到相对应的照顾,由于院方的失责导致医院陷入了混乱,虽然兰开斯特已经尽力避免制造喧闹,甚至刻意避开了人群,但所有的努力都因为记者的到来而毁于一旦。
大量记者为了第一时间采访到兰开斯特的受伤情况,不惜集体涌进了医院之中,并且在住院部将刚刚完成检查的兰开斯特包围在了一起,甚至不顾正在休息的病人,就地展开采访。根据医院工作人员目击者回馈的信息显示,兰开斯特并没有和记者发生冲突,而是要求更换地点进行采访,但记者依旧不依不挠,无奈之下,兰开斯特选择了突破重围,主动来到了相对僻静的地点,紧追不舍的记者又在这里对他进行了围堵。
兰开斯特对记者们表示拒绝在医院接受采访,某位来自纽约的记者开口挑衅: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生死时速’剧组拒绝和媒体合作。对此,兰开斯特给予了最强硬的回应,表示接下来‘生死时速’在宣传期都拒绝接受这一家媒体任何形式的采访。
随后兰开斯特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对现场记者进行了猛烈的训斥,即使在训斥过程中,为了保持医院的安静,兰开斯特也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怒火。
医院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住院医生表示,兰开斯特对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喧闹、对于记者的纠缠深恶痛绝,他也意识到了是自己的到来对医院安宁产生了影响,并且尽可能控制情况,可惜相关人员的不配合才导致了一场闹剧。
可是,当新闻爆发出来时,居然有媒体将矛头指向了兰开斯特,这种颠倒黑白的新闻报道无疑是对媒体言论自由、追逐真相的最大讽刺。
兰开斯特在受伤的情况下,进入医院接受检查,但却无法享受任何一个普通人都理应得到的正常治疗,这无疑是残忍和冷酷的。如果兰开斯特真的身负重伤,那么这些记者、这些围观工作人员的行为很有可能就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这已经超出了道德底线,必须受到强烈的谴责;即使兰开斯特没有受伤,他也应该得到医院的正常治疗,记者的采访和旁人的围观,不应该发生在医院内部。
不久之前,新闻媒体才在迈克尔-杰克逊身上制造了令人发指的‘女巫审判’事件,现在他们又在利用自己的言论自由对雨果-兰开斯特进行舆论压迫,甚至影响到了兰开斯特进行治疗的权利,这和杀人凶手又有什么区别?
甚至于,媒体还将责任推到了兰开斯特的脾气上,如果说兰开斯特为了维护病人安静的休息环境而发火,这样的行为需要接受指责,那么那些制造噪声的罪魁祸首又是否应该接受洛杉矶警方的监禁呢?
甚至于,媒体还将责任推到了‘生死时速’剧组上,将责任推到了刚刚结束的格莱美颁奖典礼上,试图制造更多的新闻爆点,如果说兰开斯特的敬业应该接受指责,如果说兰开斯特对音乐的坚持也应该接受指责,那么电影行业和音乐行业的艺术家们又应该用什么举动来打动大众呢?
当媒体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帜为所欲为时,这算不算是恐怖分子威胁社会安全的行为呢?”
“美国周刊”的这篇评论可以说是将整个事件的过程全部还原,一清二楚,并且在评论的末尾把“纽约邮报”、“国家询问报”、“芝加哥论坛报”一一谴责了一番,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来,但是字里行间的暗示已经十分清晰了,这显然就是对他们的最直接反击。
从一个简单的医院事件进展到了格莱美争论,再进一步上升到了媒体扭曲事实、颠倒黑白的能力,这一次的战火升级十分迅速,特别是牵扯到了荣耀至死在格莱美上空手而归的事实,整个争论刹那间就以燎原之势燃烧了开来显然,愿意为荣耀至死打抱不平的媒体有不少,而愿意维护格莱美权威的媒体更是不缺。
关于医院的事件、关于格莱美的讨论、关于“生死时速”的关注一直闹得沸沸扬扬,但是身为事件当事人的雨果却好像消失了一般,就如同他对媒体所言一般,直接拒绝了所有采访,这让媒体很是着急,不过幸运的是,雨果的两位经纪人并没有消失,他们还是在第一时间代替雨果表达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