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核心五人组(1 / 1)

祝家庄内,祝彪的小院不是最奢华的,却是最雅致的,院子不大不小,一门两进,两边对称,前后院以回廊相连。

前院遍栽桃花,后院回廊两侧,一侧种有九株酸枣树,一侧种有三株茂盛的槐树,取“三槐九棘”之意,是祝彪心中志向野心的体现。

前院三间厢房,住着吕方、郭盛二人,还有一个爱穿粉衣的小丫头,是祝彪早些年在独龙岗下,一处桃树旁捡到的孤女,取名桃夭。

后院是三间主房,分作卧室、会客厅与书房。

此时,书房外回廊内,一个七八岁的粉衣小丫头,正俏生生的坐在一条软凳上,小脸被冻得红扑扑的,一面笑靥如花的舔着一根糖葫芦,一面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的透过回廊盯着大门口。

书房内,祝彪与扈青娥,并另外三人围着一张案几而坐。

这三人分别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文士,一位大气从容的商贾,一位武艺高绝的教头。

中年文士是祝彪四年前从东京城外的安仁村,三顾茅庐,亲自请来祝家庄的,布衣卿相——闻焕章。

原文水浒中,有三位出名的乡野教师,一位是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的吴用,后上了梁山,被唤作“智多星”,天罡三十六排第三;一位是浙江睦州清溪县的娄敏中,也是一位足智多谋之人,得方腊的器重,做了方腊手下的左丞相。

最后一位便是东京城外安仁村的闻焕章,闻焕章不单单只是如吴用、娄敏中那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教书先生,亦是东京城内无数达官贵人的座上宾。

高俅征讨梁山时,上党节度使徐京向高俅推荐闻焕章,称其“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有孙吴之才调,诸葛之智谋。”此后,皇帝亲自下旨任命闻焕章为参谋,前往高俅军中效力。闻焕章离开京城前,太师蔡京还亲自设宴为其饯行。如此种种,足见闻焕章的名气和能力。

壮年商贾不用多说,乃是独龙岗李家庄庄主,祝彪的结义大哥,鹘眼鹰睛头似虎,燕颔猿臂狼腰,江湖上唤作扑天雕——李应。

李应这位原著中褒贬不一的人物,本与祝、扈二庄互为同盟,唇齿相依,却背弃盟约,助梁山打破了祝家庄。

如今却是作为独龙岗的核心人物之一,与扈家庄的飞天虎——扈成,一正一副,总管独龙岗财政大权,行商天下,揽下无穷的财富。

昔日破庄,今朝护庄。

中年教头名唤王进,乃是昔日八十万禁军总教头,名武师王升的儿子,家传枪棒绝技,一身武艺登峰造极。

高俅未发迹时,曾学使棒,为王进之父王升打伤,从此结仇。两年前高俅得官家恩宠,当了殿帅司太尉,恰好变成了王进的直属上官,便借王进重病未能即使点卯之故,欲至王进于死地。

王进得知自身处境,惊骇之下,带着老母逃出了东京。流落江湖时,被绣衣使寻得踪迹,请来祝家庄。

王进见祝彪对自己老母敬重有加,对自己亦是百般回护,加之祝家庄确实也是自己老母亲难得的颐养天年之所,便一直留在祝家庄教授武艺,训练庄丁。

只书房中这五人,便是如今独龙岗最核心的五人!

......

一番简单的寒暄叙话之后,祝彪便当先开口,朝着扈青娥问道:“三娘,小乙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祝彪话中的小乙,原是昔日大名府卢员外的伴当,浪子——燕青、燕小乙,善用弩箭,精通相扑,武艺高强,且多才多艺,吹弹唱舞、各路乡谈、诸行百艺,无有不精。

自去岁营救张贞娘一家后,祝彪便深感在汴梁的消息滞后与行动掣肘,便向卢俊义要了燕青,作为绣衣青龙使,让其前往汴梁打开局面。

“这小乙哥不知是通过什么手段,成了那赵官家禁脔——李师师的入幕之宾,日前曾飞鹰传书回过一封书信,只道是已经颇有建树。另外燕小乙找到了大相国寺的鲁提辖,将林教头的事情悉数告知,鲁提辖被燕小乙说动,如今已经启程朝山东来了。”扈青娥应道。

祝彪闻言,嘴角微挑,心想着却不是命运的安排,燕青这浪子还是与李师师搅合在了一起。另外对鲁提辖即将到来之事,却是分外期待,花和尚——鲁智深,却是那原本轨迹中,水泊梁山为数不多的真英雄。

祝彪沉吟片刻,转头看着李应,道:“兄长,日后行商,多注意一下辽东和北地,出高价多买些鹰隼回来,让绣衣使的弟兄熬一熬;若我所料不差的话,阴年这天下会更加混乱,届时信鸽便不安全,还得用鹰隼传信才行。”

李应点了点头,正色道:“好,阴日我便让杜兴亲自带人去辽东、北地搜寻购买。”

“也不用这么急,等我和三娘大婚后再去吧。”祝彪微微一笑,又朝扈青娥说道。

“昨日我已经点了石秀为白虎使,年后去郓城县,重点观察东溪村和梁山泊的情况,如今绣衣使四方使者都有了,三娘你身上的担子很重,该铺开的情报网得铺开了。”

扈青娥闻言点了点头,而后绣眉微微皱起,道:“石秀妾身将他放在清河县,本身就是让他历练一番再委以重任,既然三郎已点了他做白虎使,想必也是对他满意。妾身只不阴白,三郎你为何一直让绣衣使重点关注那梁山水泊的情况,如今那梁山上不过王伦、杜迁、宋万几个跳梁小丑;还有那东溪村,虽有个名声在外的托塔天王晁保正,却又有甚打紧的。”

扈青娥言罢,祝彪看了眼同样不解的李应和王进,与一方的闻焕章对视了一眼,后者心领神会。

只见闻焕章脸上露出一副高深莫测、胸有成竹的模样,云淡风轻的饮了口茶,便开口道:“这个问题早些年我便与三郎讨论过,今日就由我来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