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一 阴谋的大幕缓缓拉开(1 / 1)

万历1592 御炎 2191 字 2023-09-22

郑鹰对即将展开的对倭国作战很感兴趣,但是很显然,这场仗和他没什么关系。

他是西南兵团的主帅,那么自然而然的,负责的区域是整个西南地区,而不是远在东边的倭国。

征讨倭国需要水师渡海,那么这一仗谁来主打,很显然,首先就和江大海脱离不开关系。

“那么看来这一仗是给江大海安排的?”

“不止是江帅。”

韩擢摇了摇头:“倭国水师七年前就被陛下打的全军覆没了,现在德川氏和丰臣氏两方的水师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艘战船,根本不是大秦水师的对手,虽然水师还有陆战队,但是光靠陆战队的战力还无法应付保守估计能拿出二十万军队的倭国。

此战江帅是协力,运送军队去倭国,派出陆战队参战,还有需要在海路上拦截可能会流亡海上的倭国军政要员,是很重要的协力方,而不是主战方。”

“那此战负责的主帅是谁?”

“麻威将军。”

韩擢这样一说,郑鹰也就明白了。

“那么多年过去了,陛下这一碗水端平的本事却没有丝毫的退步,反而越发得炉火纯青了,让咱们都有仗可打,谁也不会羡慕谁到不能收拾的地步,我等不及陛下多矣。”

郑鹰想了想自己尚且不能调和麾下大将和齐大勇之间的关系,一想到武将们因为战功而闹别扭,整个人就非常的郁闷。

“那是自然,陛下智计深远,不是我等臣子可以揣测的。”

韩擢面朝东北方向拱了拱手:“话说回来,郑帅,陛下对这里的情况还是比较关注的,之前玄武营主将联手写信给陛下反应郑帅的情况,陛下可是不太高兴的,此事虽小,但是战阵之前将帅失和,你这个主帅统御不足啊。”

郑鹰心里一紧。

“此事……此事我也有反思过,只是我担任主帅日子还短,所以……”

“陛下也是这样说的,郑帅担任主帅日子还短,所以可以原谅。”

韩擢开口道:“但是,陛下以为,军中就要规矩森严,不能有丝毫的逾越,否则就会坏了军规,一支军队没有军规,那就是土匪,不是军队,陛下对军规军纪的要求,郑帅最清楚不过了。”

郑鹰连连点头。

“是,陛下的期待,末将知道了,末将一定会尽力达成陛下的期待!”

“不是尽力,是一定。”

韩擢说道:“这是陛下的原话,一定要做到,否则,陛下不能放心将西南兵团三个军交给郑帅。”

郑鹰只有点头。

之后,韩擢取出了萧如薰的圣旨:“这是陛下按照郑帅送回去的消息颁布的圣旨,郑帅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者还有什么地方要临时更改,现在跟我说,还来得及。”

“陛下同意了?”

“对,陛下考虑到局势瞬息万变,这甚至也在咱们的计划之内,可以更改。”

韩擢把圣旨递给了郑鹰,郑鹰接过来细细的看着。

帐内,两个人正在商量着明日需要做的事情。

帐外,精锐的亲兵正瞪着眼睛巡查四周,不允许任何人的接近。

阴谋的大幕缓缓拉开,播州之役结束之后出现的权力真空所引发的一系列动荡就此开始,且,将会被人力推动。

郑鹰和韩擢商议阴谋诡计的时候,萧如薰派去日本宣读关于大秦提前归还石见银山的圣旨的使者已经乘船出海,向日本岛驶去,国内关于这场战争的准备也在同时展开。

萧如薰下令从东南三省、缅甸和吕宋调集军粮,以备军需,从国库中拨了三十万两银子做先期准备之用,江大海的水师舰船纷纷向天津卫港口靠拢,准备承载集结完毕的军队,随时向日本岛扬帆起航。

而在此之前,为了把戏做的足一点,他还需要抽调一批船只往返于石见和浙江之间,将吴惟忠麾下的一些军队运送到浙江去。

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因为刘黄裳计划让人在日本散布大秦国内出现动荡,需要征调大量军队平定动荡的谣言。

这个谣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不说哪里出现的叛乱,也不说具体是什么叛乱,只是抽调军队,还要带有一些急促的感觉,这样反而可以给人一种内部出了不能对外说的问题的错觉。

在这个讯息传递极其缓慢且真假难辨的时代,这种坐台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事情。

目的之二也是萧如薰自己的意思,他想让长期驻守在日本石见镇的吴惟忠麾下的南兵回乡。

前明虽然也有安排石见镇的士兵轮流回乡探亲,但是频率低,周期长,到现在为止都有好几千士兵六七年不曾回家了,对家乡那是想的望眼欲穿。

让他们回乡,这不仅有利于让士兵产生对大秦的归属感和好感,更有利于让萧如薰直接瓦解掉大秦官面上最后一支自己不能掌握的军队。

那是一支属于戚继光的军队,被戚继光印上了过于深刻的个人印记,哪怕是戚继光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但是这支军队内里的军魂依然不曾消失,这是一支大明朝最接近近代军队的军队。

然而可惜的是,这支军队只属于戚继光一人。

戚继光死后,明王朝并没有能够将他的练兵法发扬光大,打造一支真正的属于国家的铁军,而让这支近乎于近代军队的军队依然跟着戚继光的两个衣钵传人——戚金和吴惟忠。

萧如薰起事的时候,戚金在江浙沿海的吴松岛担任总兵,吴惟忠在日本石见镇当总兵。

戚金是有心抵抗,但是兵力不多,消息不灵通,等他知道消息的时候,郑鹰大军和将大海的海军已经控制住了他的退路,他要是不投降,就会被活活饿死。

之后郑鹰派人劝说戚金,历数明廷对戚继光的刻薄对待,历数文臣对武将的压迫打击,戚金犹豫了一天,率军投诚,加入了郑鹰的军队,交出了军队的指挥权。

吴惟忠纯粹是离得太远没被注意,等注意到的时候萧如薰已经推翻了明廷建立大秦了,所以就干脆的投诚了。

再者说了吴惟忠之前也是萧如薰的旧部,戚金也是萧如薰的旧部,都是朝鲜之役的战友,没有理由不答应。

但是他们两人所带领的戚家军余部自成体系,训练严谨,训练度并不弱于大秦的一般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