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决定封王(1 / 1)

“封王?”赵昀眉头紧皱,脑中一根弦忽然紧绷。

大宋立国以来,封了不少王爵,在开国之初,封柴宗训为郑王,而后又有石守信、高坏德、童贯、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先后封王。

由此可见,宋朝封王不少,可其中大部分都是死后追封,是为死人准备的。

在宋朝历史上,除去柴宗训、钱俶,这样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和国王,以及外戚和死后追封的王爵外,真正依靠功劳,生前获封王爵的人,其实很少,只有魏王符彦卿、太原郡王王景、广阳郡王童贯、同安郡王杨存中、清河郡王张俊。

这其中符彦卿在后周就是王爵,宋朝建立后,默认这一事实。

王景乃是五代不倒翁,后周时已经是国公,宋建立后,累功只能封郡王。

童贯不提,杨存中和张俊都是抗金时立过功,且张俊还是主动上缴兵权后,才换了个清河郡王。

这么看来,宋朝廷相对于后来的明清,封王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没那么简单。

蒙军杀入两淮,以郑清之能控制的力量,没有能力驱逐蒙古人。

现在郑清之只能希望,赵葵、赵范能够顶住,然后请赵泰出兵袭扰,来迫使蒙古撤兵。

作为文臣,郑清之对赵泰,也怀有警惕之心。

这是他在赵泰求抚时,没有全力帮助赵泰的原因,可现在局势不同,他顾不上那么多了。

“陛下,时下局势危机,招抚赵国瑞,朝廷可得地二千里,大兵十万,且他乃是太祖之后,是宗室出身……”郑清之道。

赵昀眉毛皱成川字,挥手打断郑清之的发言,沉声道:“朕知道情况!这么说,派去山东的使者已经回来,封王建藩的要求是赵泰提的?”

郑清之颔首,“贾寺丞刚到临安,要求是赵国瑞属下所提,要求大宋封赵国瑞为齐王,并于山东开府设藩。”

封个王不算什么,可封个有实权的王,便需要提起警惕了。

这件事情,赵昀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挥手摒退几人道:“此事容朕思量,卿等且退。”

这件事情确实需要谨慎,郑清之见此,只能同真德秀行礼离去。

李知孝若有所思,回过神来,也告退出宫。

他走出宫殿,发现郑清之和真德秀没走,两人见他出来,郑清之上前微微拱手,颇为真诚,“方才谢过李相了。”

李知孝冷哼一声,“我乃是为大宋江山社稷考虑,不是为了帮你!”

郑清之见此,无奈笑了笑,便拉着真德秀离去。

李知孝看着两人背影,却是思绪飞转,甚至有些后悔,刚才没有落井下石。

现在郑清之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让赵葵和赵范顶着,不让蒙军过江,然后依靠赵泰从后攻击,迫使蒙古退兵。

方才李知孝从大局考虑,没有给郑清之拆台,没让赵昀提离开临安之事,算是帮忙把赵昀稳在临安,避免了前线军心动摇。

李知孝站在门口,陷入沉思,“若是朝廷招抚赵泰,而赵泰又出兵,迫使蒙古退兵,那退敌的功劳,就归郑清之一党了!”

李知孝使劲甩了甩头,“不行,郑清之挡住蒙军即可,这退敌的功劳,必不能让他们独揽!”

想到这里,李知孝忽然提起步子,迅速走到轿边钻进去,“回府!”

这时郑清之和真德秀一起回到政事堂,继续商议时局,真德秀是参知政事,不怎么参与兵事,刚坐下就问道:“郑相,方才我在陛下面前不敢问,现在没有旁人,你老实告诉我,有多少把握击败蒙古?”

郑清之坐下来实话实说道:“陛下想要离开临安,这是万万不可。我在陛下面前,确实有所隐瞒!江北有赵葵、赵范镇守不假,长江上有水师也不假,可端平元年入洛失败,两淮损失数万精兵,如今抗击蒙古的是疏于训练的三衙禁军,长江上的水师承平日久,同样武备废弛……”

真德秀脸色大变,“哎呀呀,郑相!你这可把我害惨了。万一蒙古人打过江,你我都是罪人啊!”

郑清之却道:“西山公不必惊慌。蒙古不习水战,这也是事实!眼下只要四川和荆湖出兵,再招抚忠义军,一切都会好起来!”

真德秀叹息一声,“唉!但愿如此吧!”

两人坐着,一时无言,半响,真德秀又问道:“那陛下会同意招抚忠义军吗?这赵泰虽是宗室,可却手握重兵,我朝历来对此等人,会加强防范!”

郑清之道:“局势如此!蒙古乃燃眉之急,赵国瑞只是隐患,我想官家会同意的!”

赵昀待三人走后,负手在大殿内踱步,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他来回走了半响,忽然道:“让贾似道来见朕!”

贾似道刚回到临安,还没来得及洗净风尘换身衣物,便匆匆入宫拜见。

“陛下!”贾似道入殿,看见来回踱步的赵昀,行礼拜见。

赵昀回过神来,看见贾似道,停下脚步,坐回御座,直接开口道:“爱卿此去山东辛苦,你赶紧给朕说一说此行的情况!”

现在赵昀不太信任郑清之等人,虽说他清楚,主战派是从大宋的利益出发,去做一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忠臣,但是他们不先考虑自己的安危,如此危局,不让自己走,还让他御驾亲征,就有些过分了。

赵昀作为大宋的皇帝,要考虑大宋的利益,可他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皇位,还有人生安全。

相比于朝中多数大臣,赵昀对于贾似道是比较信任的。

这并不是贾似道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小舅子,是贾贵妃的弟弟,算是自己人,不会坑自己。

眼下蒙古大军压境,前线比较危机,招抚忠义军对抗蒙有好处,可赵昀又担心赵泰会成为朝廷的隐患,威胁他的皇位。

贾似道闻语,连忙行礼,“是!”

当下他将自己前往山东的经过和见闻,仔细的说了一遍。

在贾似道说到,山东军民凄惨的处境,依旧坚持抗击蒙古,以及进入赵泰营寨,看见上书“忠义报国”的大旗时,赵昀内心也有些感动了。

“这么说来,赵泰此人,是个忠义之士!”赵昀呢喃道。

贾似道颔首,“以臣观察,在对抗蒙古上,赵泰意志很坚定。此前朝廷被蒙古迷惑,对蒙古进攻山东坐视不理,赵泰本可领兵撤离,可他却选择坚守邳州,为朝廷布防争取时间,可称国士矣!”

赵昀想起这件事,记得赵泰好像还发了一篇檄文,于是吩咐内侍找出来看了一遍,确实被赵泰感动到了。

“这么看来,这个赵泰可以信任?”赵昀沉吟一阵,遂即又摇头,“不对!他若忠心,怎会在此危难之际,要挟朕封他为齐王!”

贾似道行礼,“陛下,当时赵泰力主出兵增援朝廷,只是忠义军诸将反对,认为朝廷没有诚意,要求朝廷封王设藩!”

赵昀皱起眉头,“这么说来,赵泰也不能完全控制忠义镇,他的属下犹如唐末河北牙兵一般。”

贾似道说道:“巨臣观察,赵泰对忠义军有一定控制力。这封王设藩,虽说忠义军文武要求,可赵泰也是人,心中肯定也有此想法!”

赵昀微微颔首,心中已经有了决定,“这个赵泰颇为忠义,对大宋有感情,不过属下兵马以金国余孽为主,对大宋没有什么忠心,朝廷并不好控制。既然赵泰是宗室,那封他为王,控制这些金国余孽,来帮助大宋对抗蒙古,等将来击退蒙古,只要赵泰忠心,再把赵泰召进临安,慢慢肢解忠义军,也未尝不可!”

想到这里,赵昀有了决定,“朕决定招抚赵泰,不过封为齐王有些不妥,朕看先给个郡王吧!毕竟赵泰还年轻,以免后面无爵位可封!”

/131/131186/3218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