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圣心(1 / 1)

又逢君 寻找失落的爱情 10793 字 8个月前

燕王竟为秦王求情?

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吗?!

去年燕王在去平江府途中遇刺,差一点就命丧刺客之手。明面上结了案,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众人心里都清楚。隆安帝一直将秦王软禁在秦王府,就是为了给燕王一个交代。关个三年五载也不稀奇。

谁能想到,这才过了一年,燕王就主动为兄长求情了?

随伺一旁的沈公公心里一惊,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燕王一眼。

高大英武正值盛年的燕王殿下,一脸恳切,继续说道:“昨日儿臣去探望大哥。大哥声泪俱下,说十分想念父皇。”

“父皇也一年没见大哥了,心里一定惦记。儿臣恳求父皇下旨,让大哥进宫吧!”

隆安帝目中闪过错愕唏嘘,还有一丝欣慰,注视燕王片刻,缓缓说道:“朕原本打算,让秦王安心养两年。既然你张了口,那朕就先见一见他。”

燕王神色一振,脸上满是欣喜,拱手谢恩:“儿臣代大哥谢过父皇恩典。”

隆安帝神色愈发温和:“朕也没想到,是你张了这个口。”

燕王从容应道:“我和大哥自小一起长大,牙齿还有咬着舌头的时候,兄弟两个偶尔闹些口角也是难免。兄弟如手足,意气之争算不得什么。”

再旺盛的怒火,也禁不住时间消磨。这都一年了,隆安帝的气早就消得差不多了。只等有人张口为秦王说情,就能顺水推舟,放秦王出府了。

隆安帝原本以为来求情的人会是汉王或赵王。

却没想到,竟是燕王主动来了。

这等胸襟气魄,才担得起大齐储君之位。

有些话,不便说破,也不能说破。

隆安帝深深看燕王一眼,张口道:“你能这么想,朕甚为欣慰。”转头吩咐沈公公:“你去一趟秦王府,传朕口谕,让秦王进宫来见朕。”

沈公公忙躬身领旨,很快退了出去。

燕王暗暗吐出一口气。

这步棋果然走对了。

隆安帝是铁血无情的天子,也是四个儿子的亲爹。从天子的角度来说,要选出最优秀的皇子做储君。所以,隆安帝对皇子们的明争暗斗并不干涉。

从一个父亲的立场而言,隆安帝却又希望儿子们能彼此友爱。

这种矛盾又微妙的心情,就连对着曹太后,隆安帝也不会说出口。今日,燕王却清晰无误地把握住了。

正值立储的要紧关头,今日的举动,会为他带来丰厚的回报。

“父皇,”燕王深谙进退之道,拱手道:“刑部公务繁多,儿臣这就去办差。”

隆安帝略一点头。

……

沈公公进秦王府传天子口谕。

秦王激动得差点泪洒当场。整整一年,他没出过秦王府。今日,终于能踏出秦王府的正门,去宫中见父皇了。

秦王亲自塞了一个厚实的荷包至沈公公手里:“多谢沈公公。”

看在荷包的份上,沈公公笑着提醒:“今日是燕王殿下在皇上面前提及秦王殿下,皇上才令奴才来传旨。待会儿见了皇上,殿下可别忘了多提一提燕王殿下。”

秦王心情复杂难言,口中低声应道:“多谢沈公公提点。”

“本王去换一身衣服,请沈公公稍候。”

沈公公笑道:“奴才在这儿候着便是。”

秦王借着沐浴更衣的时间,平静心情。秦王妃闻讯匆匆赶来,脸上满是喜色,声音也激动颤抖不已:“父皇真得宣召殿下进宫了?”

秦王略一点头。

“太好了!这可真是太好了!”秦王妃泪洒衣襟,更咽不已:“这一年来,殿下寝食难安,憔悴消瘦,妾身也为殿下忧急。今日能进宫见父皇,实在是喜事。”

秦王禁足令一解,她这个秦王妃,也就能出府见人了。

“对了,到底是谁在父皇面前求了情?”秦王妃擦了眼泪,殷切地问道。

这一年里,不是没人在隆安帝面前说情。可惜,隆安帝心冷如铁,不予理会。到底是谁说动了隆安帝?

秦王目光晦涩,吐出两个字:“燕王!”

怎么会是燕王!

秦王妃惊愕不已,眼皮重重跳了几下:“殿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燕王为什么忽然为殿下求情……”

“什么也不用问了。”秦王深呼吸一口气,沉声道:“燕王立储之势,谁也挡不住。你日后见了燕王妃,也别摆什么长嫂的架子了。”

说完,起身离去。

秦王妃怔怔地坐了片刻,良久,才想通其中关窍,不由得掩面哭了起来。

……

时隔一年,站在太和殿外,恍如隔世。

沈公公进去通传,秦王站在廊檐下,神情有些恍惚。

“皇上有口谕,请殿下进殿觐见。”沈公公很快回转。

秦王应了一声,收敛纷乱的思绪,随沈公公迈步进了太和殿。

太和殿还像往日一般严肃安静。隆安帝坐在龙椅上,十数个高大威武的锦衣卫站在天子身后。属于天子的威压,如巍峨高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秦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个头:“儿臣见过父皇。”

这一年,秦王确实憔悴消瘦了不少,昔日的傲气都没了,神色中带着局促,声音里透出忐忑。

隆安帝冷如寒铁的心,也禁不住软了一软:“起身说话吧!”

秦王谢了恩典,站起身来。一抬头,父子两个四目对视。

隆安帝还没来得及省视,秦王已经红了眼眶,悔恨的泪水滚落。

隆安帝无声叹了口气,看了沈公公一眼。沈公公略一躬身,领着内侍退了出去。锦衣卫亲兵也退了大半,只留下几个天子心腹。

“秦王,朕问你,你可知错了?”隆安帝沉声问道。

秦王用袖子抹了眼泪,沙哑着声音应道:“儿臣知错了。当日儿臣一时糊涂,差点铸成大错。这一年来,儿臣在府中静思己过,时常在噩梦中惊醒。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羞惭不已。”

“二弟不念旧恶,主动为儿臣这个兄长求情。儿臣实在感激不尽。”

“从今日起,儿臣一定以二弟马首是瞻,尽心辅佐二弟。”

7017k